摘要: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政府正秘密推动一项计划,强制要求中国投资者退出意大利战略企业,首当其冲的便是中化集团持股37%的轮胎巨头倍耐力。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不怕土耳其说话,就怕意大利站队。”
本以为意大利在退出中国的丝路经济,面对本国经济下滑的时候,将会认清现实,开始和中国靠近。
可不料据彭博社报道,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政府正秘密推动一项计划,强制要求中国投资者退出意大利战略企业,首当其冲的便是中化集团持股37%的轮胎巨头倍耐力。
那么,意大利这是要彻底站队了吗?中国是否要开始做最坏打算了?
在亚平宁半岛刮起一阵诡异的“去中国化”旋风,梅洛尼政府祭出《战略资产保护特别法案》,对能源、交通、通信和高科技四大领域展开地毯式审查。
其中倍耐力轮胎公司首当其冲,这家为F1赛事提供轮胎的百年企业,只因中国中化集团持有其37%的股份,就要面临意大利政府要求其削减股权,甚至完全退出的压力。
同样国家电网投资的意大利电网公司CDP Reti也未能幸免,意大利政府强制剥夺中方持有的35%股份及两名董事席位。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即便仅持有0.5%股份的发电设备商Ansaldo Energia,也未能逃脱这轮“清洗”。
对于这样的针对,意大利政府给出的理由是“避免美国误会”,但这拙劣的借口连本国民众都难以接受。
毕竟去年退出“一带一路”倡议时,意大利政府还承诺企业合作照常,可如今却在短短数月内政策急转弯,直接撕毁商业契约。
这时候外界就纷纷认为,这是梅洛尼政府向美国递出的“投名状”,毕竟 意大利对美国的经济依赖度高达22.2%,远超欧盟平均水平。
而特朗普政府时期对欧盟征收30%的关税,曾给意大利企业带来124亿欧元的损失,再结合当下美元持续贬值,欧元对美元半年升值12%,相当于对意大利出口企业征收了一笔隐形关税。
所以梅洛尼团队就可能认为,美国国债破37万亿美元,年利息1.3万亿,华盛顿正到处找钱填窟窿。
根据意大利的判断,如果跟中国走太近可能会让美国感到不满,所以先下手限股,换取华盛顿谅解,不过对于这样的行为,意大利前总理孔特也是痛斥现政府此举为“意识形态决定的乌龙球”。
再加上在欧盟内部,意大利正被边缘化,例如德国和法国领导人频频访华洽谈合作,而意大利却被排除在欧盟核心会议之外,甚至连讨论欧盟主席连任的闭门晚宴邀请函都没收到,所以梅洛尼试图通过对华强硬,证明意大利在欧盟的价值。
不过面对意大利的蛮横行径,中国也是启动了一套精准打击产业链要害的组合拳,例如东风汽车撤出意大利市场,长安汽车取消米兰发布会,比亚迪则转向匈牙利建厂,直接就带走了数亿欧元的投资和上千个就业岗位。
而且中国海关还加强了对意大利帕尔马干酪、奢侈品、葡萄酒和高端服装的检验检疫,就连在稀土材料的供应受阻,也让法拉利、玛莎拉蒂等意大利汽车品牌的生产陷入困境。
当然中国还对意大利出口的精密机床新增三道合规审查,交货周期延长四倍;电池技术合作全面转向匈牙利。
这些措施精准打击了意大利最脆弱的领域,毕竟中国占意大利奢侈品出口份额的40%,根据普拉达财报显示,亚太市场出现了十年首次下跌。
最让人没想到的是,意大利对华政策的反复无常,竟然在短短两年间上演了一出外交闹剧,在2023年12月,意大利通知中方退出“一带一路”倡议。
当时意大利外长塔亚尼声称,协议没带来预期经济好处,出口只从130亿欧元涨到164亿欧元,不过讽刺的是,退出后一年内,中意贸易额反而增长30%,突破800亿美元。
而且在2024年7月底,梅洛尼高调访华,与中国签署2024-2027年的三年行动计划,该计划重点阐述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和农业合作,避免了大基建投资,就连梅洛尼当时也表示愿意 “将丝路精神传承下去”,把中意关系发展到更高水平。
但回国不到两周之后,梅洛尼政府便在欧盟投票支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最高45.3%的关税,其中比亚迪被加17%,上汽集团35.3%,这种反复无常的外交姿态,也将意大利政府的信用推至破产边缘。
主要信息来源:
原文登载于观察者网2025年08月13日关于美媒:为避免与美国产生矛盾,意大利政府计划限制中企在当地企业持股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年07月31日关于意大利防长声称或退出“一带一路”倡议,外交部回应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环球时报2024年08月01日关于梅洛尼“非常满意”中国行的报道
来源:柯静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