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5日,记者从甘肃省定西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定西市岷县当归产业保护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甘肃省首部道地药材产业保护发展专项法规。
8月15日,记者从甘肃省定西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定西市岷县当归产业保护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甘肃省首部道地药材产业保护发展专项法规。
据介绍,《条例》共二十四条,聚焦“护种质、提品质、强品牌、促传承”四大核心,明确了六大关键内容。一是界定岷县当归道地产区范围,涵盖岷县、漳县、渭源及周边地市的传统产区,维护道地品牌完整性;二是禁止生产经营“火药籽”,要求种植户及时拔除早期抽薹植株,从源头保障品质;三是建立基于物联网、区块链的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确保“从田间到餐桌”可溯源;四是规范地理标志商标使用,严禁道地产区外产品冒用“岷县当归”品牌;五是建立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强化品牌维权援助;六是细化违法生产经营、品牌侵权等行为的处罚标准,为产业发展划定法治红线。
“岷县当归栽培历史超千年,素有‘中华当归甲天下,岷县当归甲中华’的美誉。”定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彦吉介绍说,2024年定西市当归种植面积43.8亩,产值突破51.25亿元;2025年全市当归种植面积稳定在44万亩,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增长、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然而随着产业规模扩大,种质资源保护不足、早期抽薹当归种子影响品质、品牌冒用侵权、标准化生产水平不均等问题逐渐凸显。
为破解发展痛点,定西市以“立法护航产业”为思路,以种子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为依据,历时一年多完成了《条例》制定,为岷县当归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发布会现场,定西市有关职能部门也围绕《条例》实施分别亮出具体“施工图”。作为产业主管部门,定西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局提出“强根基、塑品牌、促协同、赋文化”四维工作路径,并同步印发《定西市岷归品质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聚焦种质保护、品牌建设、产业链协同、文化赋能等重点方面设计了八大提质行动。
针对“岷县当归”已有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重认证”,该市市场监管局明确监管举措,将结合日常巡查,通过主动排查、畅通举报渠道,对擅自使用、伪造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等侵权行为依法从严查处,推动跨区域执法协作,维护市场秩序与消费者权益。
定西市司法局将把《条例》纳入年度普法责任清单,通过组织“百场万人”精准宣讲、开展“直播赋能精准普法”等进行多维度普法宣传,同时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监督机制,明确各部门执法权限与裁量标准,对执法不当行为启动监督或行政复议程序,保障《条例》正确实施。
“《条例》是‘岷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护身符’。”陈彦吉表示,定西市将以《条例》实施为契机,推动岷县当归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跨越,力争将其打造成全国道地药材标杆,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定西方案”。(记者 颉满斌)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