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天只送10单,却拍100条视频哭穷卖惨。”近日,广西警方对以杨某为首的摆拍团伙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删除虚假视频、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罚款。几乎同一时段,四川成都的钟某也因同样套路被立案调查。短短半年,“外卖骑手”成了短视频平台最被滥用的“人设”之一。
——别让摆拍消费了真正的汗水——
“3天只送10单,却拍100条视频哭穷卖惨。”近日,广西警方对以杨某为首的摆拍团伙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删除虚假视频、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罚款。几乎同一时段,四川成都的钟某也因同样套路被立案调查。短短半年,“外卖骑手”成了短视频平台最被滥用的“人设”之一。
一、从“外卖媛”到“卖课哥”,剧本越来越离谱
杨某的账号里,永远是一套泛黄的外卖服、一辆满是泥点的电动车,再配上“今天只挣了39块,孩子奶粉钱又没了”的哭腔。靠着这条固定模板,他在20天内涨粉30万,顺势推出售价299元的《逆袭外卖王者》课程。直到有真骑手刷到视频,发现杨某连餐箱都不会正确安装,骗局才被戳破。
广西王某某团伙则更进一步:他们租下城中村两间套房,一间做“宿舍”,一间做“拍摄基地”,每天安排3名主播轮班上演“电动车坏半路”“被顾客辱骂到哭”“深夜给老婆送红糖水”等桥段。流量冲高后,橱窗里立刻挂上“骑手同款耳机”“防水手机袋”,售价普遍比电商平台贵30%。
二、真骑手背锅,行业形象被透支
“现在最怕顾客刷到摆拍视频,用异样眼神看我。”昆明饿了么骑手阿锋说,前不久他给一位女生送餐,对方反复确认“你不会把饭扔地上再拍照吧”。阿锋只能苦笑:“我们跑一单挣4块5,哪有空演戏?”
中国外卖行业日均活跃骑手超过600万,极端天气、疫情封控时仍穿梭在大街小巷。摆拍者把个别极端事件剪辑成“常态”,把极少数矛盾放大成“普遍”,既抹杀了骑手的劳动价值,也加剧了社会对外卖行业的误解。
三、平台AI+警方出击,整治进入“技术+法治”阶段
4月起,美团、抖音、快手三家平台同步上线“骑手身份校验”模块:
南宁市公安局网安支队负责人透露,过去两个月已根据平台线索落地查人17次,行政处罚9人、刑事立案2人,“下一步将重点打击背后的‘卖惨’MCN机构”。
四、别让自己的善意,成为别人的流量红利
“看见流泪就转钱”“看见辛苦就下单”,是很多人最简单的共情反应。但情绪越汹涌,越需要冷静三秒:
• 查账号:真骑手主页通常只有日常送餐、路况提醒,很少出现连续悲情剧本;
• 看橱窗:一旦视频下方挂着“同款”“课程”“带货”,十有八九是生意;
• 问同行:每个城市都有骑手微信群,把视频转发进去,十分钟就能辨真伪。
外卖骑手是一份用公里数丈量收入、用汗水兑换准时率的职业。他们的确需要被看见、被尊重,但不该以“卖惨”的方式被消费。下一次再刷到“骑手雨中跪地大哭”时,不妨先点进主页看看:他到底是真生活,还是新一场流量戏。
真正的关怀,从辨别真假开始。
来源:大卫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