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2家4S店倒闭!卖车从加价到赔本,经销商“血亏清单”曝光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6 16:00 1

摘要:"问界 M9 上市时,我们店有个销售一个月卖了 28 辆,月入十几万。" 上海鸿蒙智行门店的新销售小李眼中闪烁着对前辈 "光辉岁月" 的向往。这种由爆款车型创造的 "高薪神话",在新能源汽车快速迭代的当下并不鲜见 —— 问界 M8 纯电版预售期间,头部销售单月

"问界 M9 上市时,我们店有个销售一个月卖了 28 辆,月入十几万。" 上海鸿蒙智行门店的新销售小李眼中闪烁着对前辈 "光辉岁月" 的向往。这种由爆款车型创造的 "高薪神话",在新能源汽车快速迭代的当下并不鲜见 —— 问界 M8 纯电版预售期间,头部销售单月成交 18 台,提成可达 4-5 万元,是普通销售的 5 倍以上。

但神话背后是残酷的生存现实。走访发现,新能源门店销售团队平均流动周期仅 6 个月,半年内 80% 的销售会因业绩压力或高强度工作离职。问界销售小董坦言:"为抢客户,每天 7 点出门深夜 10 点回家,试驾到凌晨是常态。" 即便如此,淡季时他所在的门店销冠月成交仅 5 台,底薪 + 提成合计不足 8000 元,与旺季收入相差近 10 倍。

薪资结构的 "极端分化" 加剧了流动率。行业普遍采用 "低底薪 + 高提成" 模式:底薪 3000-5000 元,提成比例 0.5%-2%,且设置阶梯式考核 —— 完成 80% 目标提成 1%,120% 目标提成 2%。这种机制下,头部销售与普通销售收入差距可达 15 倍,形成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的畸形生态。

与销售个体的 "局部机遇" 形成刺眼反差的,是渠道网络的整体崩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4 年 4419 家 4S 店退网,相当于每天有 12 家门店消失;经销商亏损比例一度高达 50.8%,84.4% 的门店存在价格倒挂,60.4% 的倒挂幅度超过 15%。

传统 4S 店的成本结构已难以为继。以 2000 平方米标准店为例:

固定成本:月租金 15 万元(75 元 /㎡)+ 人员工资 40 万元(20 人团队)+ 库存资金成本 30 万元(按 100 台库存计算)运营压力:河南某百人工厂店 7 月仅售 5 台车,营收不足 200 万元,却需承担房租物业费 20 万元 + 工资 80 万元,单车亏损达 1.2 万元库存风险:5 月底全国乘用车库存 345 万辆,库存系数 54 天,远超合理水平(30 天),每滞销 1 个月单车贬值损失约 5000 元

新能源转型并未带来救赎。某比亚迪经销商透露:"卖一台新能源车提成仅 500 元,是燃油车的 1/3,且主机厂压库严重,为完成任务不得不低价甩卖。" 中升控股等头部集团虽通过售后业务维持盈利(售后毛利达 45%),但新车业务亏损已导致整体净利润下滑 62%。

中升控股 2024 年售后产值 220 亿元(+9.6%),46 家维修中心贡献 60% 利润。其秘诀在于:

服务网络:布局社区快修店,将服务半径从 15 公里压缩至 5 公里客户粘性:推出 "终身免费基础保养" 绑定用户,复购率提升至 68%增值服务:二手车置换、保险理赔等衍生业务占比达 35%

安徽东和汽车作为区域经销商,凭借 4.8 万辆新能源销量跻身全国第四,其策略是:

聚焦单一品牌:成为零跑汽车区域总代,享受 8% 返利 + 独家经营权下沉市场:在三四线城市布局商超快闪店,单店投入仅传统 4S 店 1/10社群运营:建立车主俱乐部,通过活动裂变实现 30% 转介绍率

乐道门店通过 "线上引流 + 线下体验" 模式降低获客成本:

直播转化:每日 3 场直播,线索成本从 800 元 / 条降至 200 元智能库存:AI 系统动态调整备货量,库存周转天数从 65 天降至 42 天无人展厅:部署 VR 看车设备,减少 60% 销售人员配置

当问界销售小董不再为压库指标焦虑,当中升控股售后产值突破 300 亿元,这些案例证明:行业转型不是零和博弈。未来的汽车销售渠道,需要主机厂放下绝对控制,经销商跳出 "赚差价" 惯性,销售个体获得合理回报 —— 唯有如此,才能终结 "个体高薪与体系崩塌" 的割裂,实现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大卫行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