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手工算料:动态数组打造智能BOM替代分析-10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6 20:06 1

摘要: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已顺利完成第一级净需求的关键准备工作:不仅完成了主料层面的净需求计算,还在“库存输出”表中建立了“第1级净需求库存”作为后续计算的库存基准。同时,在“第1级净需求”表中成功识别出存在“可替代料1”的子件信息,为替代料的介入提供了数据支持。这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已顺利完成第一级净需求的关键准备工作:不仅完成了主料层面的净需求计算,还在“库存输出”表中建立了“第1级净需求库存”作为后续计算的库存基准。同时,在“第1级净需求”表中成功识别出存在“可替代料1”的子件信息,为替代料的介入提供了数据支持。这些步骤为系统实现智能替代分析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天,我们将正式进入第二级净需求的运算环节。核心任务是:筛选出第一级中欠料且有替代料的子件,引用其“可替代料1”的可用库存,重新执行“库存减需求”的逻辑判断。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将计算替代料能够覆盖的缺口,并得出考虑替代后的最终净需求状态,真正实现“主料不足 → 替代补位 → 动态核算”的闭环分析,推动MRP系统向柔性化与智能化迈进。

在进入第二级净需求计算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从“第1级净需求”表中,筛选出所有存在“可替代料1”的子件记录。这些数据是后续替代料库存冲抵逻辑的处理对象。

为此,我们使用 FILTER 函数,将包含替代料信息的完整数据区域提取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中间数据集,在合适的工作区域(如新工作表或指定单元格)输入以下公式:

=FILTER(第1级净需求!A2:M20000,第1级净需求!M2:M20000"")

公式说明:

1级净需求!A2:M20000:源数据范围:从A列到M列的所有净需求明细(包含生产任务、子件、需求、库存、替代料等字段)

第1级净需求!M2:M20000 "" 筛选条件:判断“替代料1”列(M列)是否非空

FILTER(...):返回所有满足条件的完整行记录

仅保留那些主料已欠料且登记了可替代料的生产需求,为下一步引用替代料库存、计算冲抵结果做好准备。

在完成对“存在可替代料1”数据的筛选后,我们进入第二级净需求计算的核心步骤:将替代料正式作为“拟使用物料”进行需求承接,并更新库存引用基准,模拟其在生产中的实际使用场景。

此时,原第一级中的“替代料1”将升格为第二级的主运算物料(即“替代子件1”),并基于其自身的库存情况进行需求覆盖能力分析。:

替代子件1:

=FILTER(第1级净需求!M2:M20000,第1级净需求!M2:M20000"")

公式说明:

从“第1级净需求”表的 M 列(替代料1)中提取所有非空值,作为第二级的子件编码。这些物料将被视为“可顶替主料”的候选者,进入后续库存匹配流程。

替代子件1需求:
=-FILTER(第1级净需求!L2:L20000,第1级净需求!M2:M20000"")

公式说明:

L2:L20000 为第一级计算出的“净需求”列,其中负数代表主料的欠料数量(如 -100 表示缺 100 个);

使用负号 - 将其转为正数(如 -(-100) = 100),表示“替代料需补充 100 个”;结合 FILTER 条件,仅提取有替代关系的欠料项。每一条记录都明确了“哪个替代料、需要补多少”,为下一步库存匹配提供准确的需求输入。

第2级运算

在完成“替代子件1”及其需求的提取后,我们正式进入 第二级净需求运算 阶段。本阶段的计算逻辑与第一级完全一致,遵循“需求累计 → 库存扣减 → 净需求判断”的标准流程,核心区别在于:

✅ 数据对象变为“可替代料1”

✅ 库存基准更新为“第1级净需求后的剩余库存” —— 即已扣除主料消耗后的可用量

这一设计确保了库存使用的先后顺序和唯一性,避免主料与替代料之间出现重复扣减或资源冲突。

首先,在“第2级净需求”区域新增一列:“第1次运算后库存”,用于获取替代料在第一级MRP运算完成后的实际可用库存:

=XLOOKUP(F2#,库存输出!A2#,库存输出!D2#)

对相同替代料的需求进行合并累加,防止重复扣减,按“替代子件1”编码分组,逐行累加其需求量,生成“累计需求”列:

=SCAN(0,F2#,LAMBDA(X,Y,LET(A,OFFSET(Y,,2),IF(Y=OFFSET(Y,-1,),X+A,A))))

判断替代料的总库存是否足以覆盖其需补足的总缺口,结果为负数表示:连替代料也不足,存在最终短缺:

=J2#-I2#

还原每一条原始任务对应的独立缺料状态,便于追溯该公式沿用第一级逻辑,输出每条记录的实际缺料量(负值),用于生成精细化的欠料清单:

=LET(Y,H2#,L,I2#,K,J2#,J,K-L,A,IF(J>=0,0,J),IF(ABS(A)

通过本节操作,我们完成了从“主料欠料”到“替代料补位”再到“第二级净需求判断”的完整推演链条。MRP系统已初步具备 智能替代响应能力,不再是简单的“有就用、没有就报缺”,而是能够模拟“缺了能不能替、替了够不够”的现实决策过程。

未完待续……

来源:古哥计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