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强势杀入“前三”,7月线上销量超格力,空调格局变了吗?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6 20:08 1

摘要:放眼全渠道,第三方权威调研机构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7月中国空调市场销量排名前五的品牌依次为美的、格力、小米、海尔和奥克斯。其中,小米已凭借全年高达53.9%的同比增速,将自己送上行业第三的宝座,成为前三甲中唯一的“高速增长”变量。

2025年7月,中国空调市场看似坚不可摧的“双寡头”格局,被撕开了一道清晰的裂痕。

据奥维云网数据,小米空调当月线上销量市占率攀升至16.71%,首次超越了长踞王座的格力(15.22%)。

放眼全渠道,第三方权威调研机构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7月中国空调市场销量排名前五的品牌依次为美的、格力、小米、海尔和奥克斯。其中,小米已凭借全年高达53.9%的同比增速,将自己送上行业第三的宝座,成为前三甲中唯一的“高速增长”变量。

小米集团公关部王化转发了相关微博并表示,没想到新时代这么快就来了。

此前,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直播时表示,小米目标是2030年成为中国头部家电品牌。

市场的喧嚣与资本的骚动瞬间被点燃。

这是否意味着,由美的、格力双雄联手统治近二十年的稳固王朝,终于迎来了真正的颠覆者?

在一片“变天”的呼声中,国联民生证券管泉森团队发布深度报告《空调格局重估——未变的部分》,试图与投资者一起,分析那些决定这场战争最终走向的、更为关键的“未变的部分”。

一、 小米的“矛”:软件定义硬件,但受制于物理成本

小米的进攻无疑是凌厉的,其核心打法是典型的互联网降维打击:用“软件”优势重塑“硬件”价值。

卢伟冰将小米的高增长归因于“能力的坚实提升”,其核心正是“传统家电智能化”的浪潮。数据显示,小米空调用户的联网使用率超过70%,而部分传统品牌仅为百分之几,差距悬殊。依托“人车家全生态”的战略,小米将空调从一个孤立的制冷工具,变成了智能家居网络中的一个关键节点,这是其区别于传统玩家的根本所在。

这种“软件”优势,通过与长虹集团的“极致代工”模式,转化为了终端市场的价格优势。报告揭示,小米已成为长虹空调内销业务的最大客户,贡献了其约60%的收入。但这种深度绑定,也将长虹的整体毛利率“压榨”至仅7%,净利率不足3%。这清晰地勾勒出小米性价比模式的底色:以软件和生态的溢价,最大化压缩制造环节的物理利润,换取市场份额。

然而,这柄软件之“矛”,终究要受制于物理世界的成本铁律。报告通过严谨的财务模型测算,为市场划下了一条清晰的“成本铁底”:一台品质不妥协的1.5匹空调,即便在制造商不赚不亏、品牌商零毛利、且通过极致B2C模式直达消费者的最理想状况下,其含税零售价也难以低于1900元。

这个数字意味着,小米的“矛”虽利,但其赖以扩张的价格空间已逼近极限,无法发动摧毁性的攻击。

二、 巨头的“盾”:历史、规模与控制力的三重壁垒

面对小米的凌厉攻势,传统巨头看似被动,实则手握一面由历史规律、绝对规模和产业控制力构筑的三重“盾牌”。

首先,是历史经验。报告复盘了空调行业近二十年的竞争史,得出一个惊人结论:价格战从未颠覆格局。无论是2009年、2015年还是2019-2020年的价格偏弱周期,最终结果都是行业出清、龙头集中度反而提升。历史证明,在这个行业,单纯依靠价格实现跃迁的案例几乎没有。

第二,是无可撼动的绝对规模。在这个年规模约3000亿的市场中,美的、格力两大巨头的内销收入均在千亿量级。而第二梯队的海尔、海信约在300亿左右,第三梯队的奥克斯、TCL则在100-150亿区间。这意味着,第一梯队的规模是第二梯队的3-4倍,是第三梯队的6-10倍。这种体量鸿沟带来了巨大的采购议价权和成本优势,是新进入者短期内完全无法比拟的。

第三,是对产业命脉的绝对控制。这面“盾”最坚固的部分,在于垂直一体化。在空调的“心脏”——压缩机领域,美的旗下的GMCC和格力旗下的凌达,合计占据了65%的市场份额,其零部件份额甚至高于整机份额。此外,在渠道端,行业整体仍是“整机品牌集中度 > 渠道集中度”,定价权牢牢掌握在制造商手中。

这三重壁垒解释了巨头为何看似“按兵不动”。报告测算,即便将小米和奥克斯近两年的内销增量(约150亿)全部加到任何一家巨头头上,后者的总收入增长也不到3%。为追逐有限的份额而牺牲整个盈利体系,无异于“舍本逐末”。

三、 未来战场:从“全面战争”到“子品牌代理人战争”

当小米的“矛”难以刺穿巨头的“盾”,未来的空调战争将如何演变?

报告预示,行业不会爆发颠覆性的全面价格战。竞争的焦点,将从主品牌的正面冲突,下沉至子品牌的“代理人战争”。这是一种更聪明、更具层次感的竞争范式。

美的早已为此布局。其子品牌“华凌”,在过去5年间,线上零售量份额从不足1%,悄然提升至接近10%。同样,海尔旗下的“统帅”也扮演着类似角色。报告指出,华凌和统帅分别占到美的系和海尔系零售额的25%-30%。

这些子品牌,正成为巨头们构筑的“缓冲垫和主动竞争工具”。它们可以精准卡位性价比市场,在不损害主品牌高端定位的前提下,与小米等新势力进行贴身肉搏。

未来的空调战争,或许更像一场由主品牌在幕后指挥,由“华凌们”、“统帅们”和“米家们”在前台冲锋的“代理人战争”。

尾声

回到最初的问题:空调格局变了吗?

答案是,变了,但又没有完全改变。

小米这条“鲶鱼”的闯入,以其凌厉的智能化攻势,确实改变了市场的竞争范式,加速了行业的变革。从这个角度看,格局确实在“变”。

然而,决定行业根基的,由历史规律、绝对规模和核心技术构筑的底层结构,依然稳固,当前空调龙头规模优势和一体化壁垒依旧

小米的胜利,更像是一次成功的“特种部队突袭”,但尚未能改变整个战场的战略态势。

一个“新时代”或许真的来了,但它的特征并非王朝的倾覆,而是巨头们必须学会用更聪明的“代理人战争”,来应对新物种的挑战。对于消费者而言,一个更多元、更充分的竞争格局,正在缓缓拉开序幕。

来源:华尔街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