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六尺巷”智慧 破解社会治理难题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6 21:03 1

摘要:安庆市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深挖六尺巷典故内核,创新打造“六尺巷工作法”,并推动其在不同层级、不同领域落地转化,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影响力、感染力和向善力。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8月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完善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安庆市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深挖六尺巷典故内核,创新打造“六尺巷工作法”,并推动其在不同层级、不同领域落地转化,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影响力、感染力和向善力。

秋日的桐城市六尺巷景区,古韵悠悠,游人如织。导游轻声讲述着六尺巷的故事,游客张玲牵着孩子驻足聆听,感慨道:“带娃实地感受老祖宗的处世智慧,比讲多少道理都管用。”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条长约百米、宽约两米的小巷,因清代大学士张英的一首“让墙诗”而声名远播。如今,这里不仅是安庆市耀眼的文化名片,更是基层治理的活力源泉。

“‘张吴礼让’成就一段佳话,大家平时心怀谦和、彼此礼让,才能路宽心宽。”桐城市文昌街道六尺巷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耘是张英的十二世孙,常带着居民重温历史。不久前,辖区内一小区楼上楼下住户因渗水问题争执不休,他没急着评判对错,而是把双方领到六尺巷中。青砖黛瓦间,经过调解,双方怒气慢慢消解,最终两家人握手言和。

作为省级非遗项目“六尺巷传说”的代表性传承人,张耘深知:“‘让’是方式,‘和’是目标。”

这一理念同样被桐城市法院所秉持。早在2015年,面对案多人少的问题,该院便探索推行“六尺巷调解法”,运用“听、辨、劝、借、让、和”六步走原则化解基层矛盾。

2021年,桐城市推动“六尺巷调解法”提质升级,以“谦和礼让、知进退、和为贵”为基本内容,打造以“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为主要体系,以“矛盾不上交、信访不上行、平安不出事”为总目标的“六尺巷工作法”。

如今,“六尺巷工作法”已经走出桐城,在安庆、安徽乃至全国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六尺巷工作法”在安庆全市推行以来,已初步形成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实践探索场景。

安庆市推行治理积分制,将礼让精神融入积分评价指标体系,引导群众以礼让善行换积分、凭积分“得实惠”。目前,这项工作已覆盖全市1555个村(社区)。

“积分虽小,荣誉千斤。路修宽了,大家都方便,让出这点地方算啥!”宿松县长铺镇长铺社区居民陈玉香的朴实话语,道出了大伙的心声。今年社区拓宽双车道时,陈玉香等人主动让出门前场地,还配合拆除部分院墙。社区特意设立专项积分,以此嘉奖他们的慷慨与礼让。

安庆市积极构建多元解纷机制,司法部门推进建立交通事故、医疗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70多个;同时依托各级矛调中心和人民调解组织建立“六尺巷”“三孝”等特色调解工作室760多个,让纠纷化解更接地气。人社部门在全市设立209个“六尺巷农民工维权驿站”,为劳动者权益保驾护航。

安庆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发挥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作用,推动“六尺巷工作法”在更多领域实践运用,扎实推动安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责编 杨舒蕾

初审 孙继奎

二审 迟海波

三审 张 斌

来源:淮南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