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丨天逸娱乐
编辑丨天逸娱乐
“5 个月大,刚会翻身,居然在清晨‘吐槽’爸妈赖床——一句‘啥时候起来,饿死了’直接把全网笑出眼泪:这届娃是带着段子出生的吧?”
8 月 15 日清晨 6 点 42 分,江苏宿迁某小区卧室监控拍下“名场面”:宝宝醒来先翘脚自娱,肚子咕咕叫后眼神逐渐迷离,突然字正腔圆三连催:“啥时候起来,快起来,饿死了!”
爸妈瞬间惊醒,爸爸懵圈:“你才 5 个月,台词跟谁学的?”
妈妈光速冲奶,弹幕刷爆:“娃把饥饿buff叠满,直接解锁语言技能。”
那天早晨,卧室里静得只剩空调出风声。
小团子一睁眼,先是眯着眼适应光线,然后熟练地把右脚丫举到嘴边啃两下,发现味道不对,才悻悻放手。
接着,他开始了人类幼崽的“晨间仪式”——
左手揪右耳朵,右手抠床单,两只小胖腿轮流蹬空气,像在测试弹簧。
三分钟过去,爸妈依旧四仰八叉。
宝宝的表情从享受、到困惑、再到绝望,最后小脸一垮,发出灵魂三连:
“啥时候起来?快起来!饿死了——”
奶声奶气却节奏满分,尾音拖得比rapper还稳。
爸爸事后对着监控数台词:
“13 个字,无卡顿,还带递进式情绪,我大学辩论都没这水平。”
妈妈更绝,直接把视频发到宝妈群,配文:
“以后谁再说 5 个月只会咿咿呀呀,就把这段甩过去。”
评论区秒变夸夸群:
“娃:父母不卷,我被迫卷。”
“看这语速,胎教怕不是德云社。”
“建议申报‘最小脱口秀演员’。”
也有人担心:5 个月开口说整句,会不会发育超前?
宿迁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主任隔空回应:
“偶尔模仿成人语调很正常,家长别刻意训练,更别当神童炒作,顺其自然最好。”
当晚,爸爸把视频剪成 15 秒短片,发到抖音,播放量 12 小时破 800 万。
点赞最高的一条留言写着:
“孩子教会我们两件事:
第一,懒觉别睡太久;
第二,别把婴儿当不会说话的‘小哑巴’。”
视频火了,问题也甩到每个爸妈脸上:
到底是娃天赋异禀,还是我们被“天使宝宝”滤镜惯坏了?
有人羡慕:“省心了,不哭不闹还能催饭。”
也有人警醒:“5 个月就会喊饿,是不是平时回应太慢,硬生生把娃逼成‘小大人’?”
更扎心的是,留言区一条高赞提问:
“如果下次宝宝再饿,是先哭还是先开麦?
哭,你会心疼;开口,你惊喜——可哪一种才是他真正需要的回应?”
所以,把这条视频滑到最后的你,先别急着转发“神童”。
今晚睡前,把手机闹钟提前 10 分钟,或者干脆把奶瓶放在枕边。
别等孩子飙出金句,才发现最该醒的,其实是大人。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小小胖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