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不存在的11个人,却个个家喻户晓,我们被骗了1000多年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6 14:59 1

摘要:翻开中国历史的漫漫长卷,有些名字你肯定见过,耳朵都快听出茧来了。可是认真找找正儿八经的史书,还真一个都没影。这事儿听着就有点离谱,但民间偏偏津津乐道,电视剧、小说、评书把这些虚构人物捧成了全红顶流。这事到底怎么回事?其实谁没好奇过:这些从未真实存在的人物,怎么

翻开中国历史的漫漫长卷,有些名字你肯定见过,耳朵都快听出茧来了。可是认真找找正儿八经的史书,还真一个都没影。这事儿听着就有点离谱,但民间偏偏津津乐道,电视剧、小说、评书把这些虚构人物捧成了全红顶流。这事到底怎么回事?其实谁没好奇过:这些从未真实存在的人物,怎么就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

说起貂蝉,就是那位从三国演义里走出来的绝色美人。她据说是王允收养的义女,为了反董卓联手吕布,成了三国最著名的美人计。情节很刺激,吕布跳出戏来,也得称赞王允够狠。貂蝉一会儿董卓的小妾,一会儿变成吕布的心上人,故事能编成八点档连续剧。可问题是,你真去翻《三国志》、《后汉书》,一页一页抄下来,愣是找不出貂蝉这仨字。史书只说吕布偷着和董卓家里的婢女生了好感,为情所动,最后断了和董卓的袍泽。当时人多眼杂,谁也没留个名字,更别说形象。換个角度,如果说那婢女就是貂蝉原型,那她到底长啥样,谁知道?活在戏里,比活在史书有名气多了。

再聊周仓,关羽粉头一个。说到这号人,演义里可有他的风头——跟着关羽出生入死,死了都还得自觉殉主。你去关帝庙,一准在关羽神像旁边发现他,像极了自带buff的忠仆。可是,他真实吗?《三国志》一页没过、名字都没落下。其实周仓的存在,几乎就是为帮关羽衬托忠义,更像粉丝为偶像加戏。硬要说有什么历史意义,只能说是民间审美的产物。你同意吗?有人死磕考据,硬是翻不出周仓的影子。这种历史真空,不知怎么还就补得特别圆。

轮到邢道荣,这名字一出现,兴许有人笑了。台词熟到几乎家里老人都能来一句:“说出吾名,吓汝一跳!”一开口观众就乐——人设“零陵上将”,手里一把大斧,自己吹得天花乱坠。三国演义热热闹闹让他跑场,但历史书把这事都省了,压根没人记得他。刘备打下荆南那些地方,压根不是张飞、诸葛亮在前方开路,戏里戏外全是两回事。你发现了吗,其实这类人物就是为了烘托气氛、活跃剧情。可网友偏爱反转,已经把“吓汝一跳”玩成了梗。这大概就是小说人物奇妙的生命力,能把虚构活成经典。

再来聊聊李元霸。这位是李渊的“第四子”,一个能徒手举三千斤金狮的狠人,堪比独孤求败。要说《说唐》和各类评书小说里,他是无所不能的神。但正经史实里,李元霸根本找不着。你查唐书,李渊的儿子有李玄霸——小小年纪早就去世了。可小说家把短命鬼加工一番,直接成了超强勇士。再厉害,小说里的神力也敌不过史书的冷清。谁能想到,一个连120万人都能在战场杀趴的狠角色,最后却死在自己手里,这剧情多少有点儿“写嗨了”味道!

说到宇文成都,他是李元霸的经典对手——李元霸不在,他地位立刻飙到隋唐英雄榜第一。从小说到戏曲,火力全开,但你真去问历史,“宇文成都”只在纸页之外。宇文化及确实存在,还真有儿子,不过都没这个名。小说就直接安了个“宇文成都”,权力、武艺都拉满。不过史书上的现实很简单,这两位拼死拼活抢风头的家伙,其实都被另一张白纸上笔一勾划没了。小说家可以乱点鸳鸯谱,历史却冷冷地不给面子。

杨家将,穆桂英和杨宗保的故事,每听一次都像新鲜的传奇,他们真的是夫妻?在评书和电视剧里,是的。杨延昭有儿子,没叫杨宗保这个名。穆桂英,小说加戏的结果,正史不用她。杨门女将浩浩荡荡、兄弟姐妹数不清,到头来历史上仅凭蛛丝马迹,根本拼凑不出这么大一门人的家谱。与其说出身名门,不如说是被后人捧出来当女英雄。其实,后来把杨宗保的儿子杨文广加进这个大“拼盘”,说是真人改编,也就听听得了。

孟姜女,一个哭倒长城的传说,一个多么凄惨的民间女人形象。小时候听说这个名字,总觉得悲凉。秦始皇完美反派,孟姜女苦楚一生。细扒历史,没有一部正史记孟姜女。你再怎么想象,故事还是太像熟悉的套路。顾颉刚考证过,她原型其实叫杞梁妻,那个春秋时期齐国大夫的遗孀,哭得城墙垮了。怎么就成了秦始皇的故事?流传累加,哭声不同,名字变了。逻辑也不是很顺,但大家就喜欢这样。白事变红事、哭出一段城墙,这种设定,编剧也得佩服民间智慧。

别忘了展昭,御猫一出,天下无贼。他和包拯配成对,比现在的侦探搭档还默契。小说《三侠五义》已经写得很详细,电视剧各种演义。感觉上一伸手,包拯公正无私,展昭江湖第一保镖。但实际上没这个人。你查宋朝档案,包拯身边都是书办、随从,没见过什么“御猫”。现在倒好,展昭成了正义化身的代表,谁让观众对侠义护法有偏好呢?历史喜欢寂静,故事却喜欢热闹。

再说说薛丁山、樊梨花。你已经数不过多少曲艺作品讲他们的恩怨情仇。说薛丁山是薛仁贵之子,樊梨花三擒三放多深情。可查实正史,薛仁贵那几个儿子跟薛丁山一点没关系。薛丁山、樊梨花串场子倒是有名气。两口子情史多得一匹马驮不动。杀父弑兄、几度离合,这种家庭戏码窝在小说、戏班里,史实清清爽爽一句话,压根不给笔墨。

这些人物现实中没影,但戏里、寺庙、网络和烟火人生中却常驻不衰。关羽庙里没见周仓,网友得说“你这少点啥”;谁家评书不拐个杨家将,故事像少根筋。有人说,历史需要真实,民间偏偏要故事。虚构的他们,既是时代传播的选择,也是集体价值观需求的投射。其实,谁能分得清楚哪句真哪句假?我们看的不是人物本身,而是那个曾被激荡过的心绪。

仔细想想,这些人跟故事里的神话放一起也不见得有多违和。谁说一定要全都查得到?有些名字只能活在夜晚的评书声里,或者百姓祠庙的香火里。真真假假,实在在意了干嘛?

如果说历史只需要硬邦邦的证据,那大概世界就无趣了。可要是任由传说左右事实,多少也乱了分寸。也许,这些人从未存在过,但他们带给人的“真实体验”远超历史。这也是另一种历史的意义。

来源:若竹说语录谈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