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咖引流,周边“恰”大钱?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6 23:33 1

摘要:小甴的家里藏着一个“奶茶博物馆”,收纳了各式各样的周边。两年前,她几乎不喝奶茶,如今却为了霸王茶姬区域限定网兜包和冰箱贴,特意托上海的朋友“代喝”。像她这样为周边买饮品的消费者,正在长沙街头掀起风潮——喜茶与Chiikawa联名的陶瓷杯1小时售罄,黄牛转手价格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星源 实习生 贺帅

小甴的家里藏着一个“奶茶博物馆”,收纳了各式各样的周边。两年前,她几乎不喝奶茶,如今却为了霸王茶姬区域限定网兜包和冰箱贴,特意托上海的朋友“代喝”。像她这样为周边买饮品的消费者,正在长沙街头掀起风潮——喜茶与Chiikawa联名的陶瓷杯1小时售罄,黄牛转手价格飙升300%;瑞幸与浪浪山小妖怪携手推出的饮品杯,也在朋友圈疯狂刷屏。

这些狂热场景背后,展现出一个事实:奶咖饮品市场持续火热的同时,其衍生的周边产品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崛起,不仅深度绑定消费者情感,更开辟出一片利润丰厚的增量市场。小小周边何以喧宾夺主,甚至成为比饮品本身更能撬动利润的“现金奶牛”?记者近日深入长沙市场一探究竟。

为爱买单,“集邮式消费”风靡长沙

小甴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奶茶博物馆”,各种周边分门别类,徽章、纸杯、挂件等摆满了整屋。“前几年在网上刷到了茶颜悦色的周边,一下子就爱上了收集。从最开始的杯套再到冰箱贴,还有好看的马克杯,我全部都收藏着。”她回忆道。

如今为了一些限量联名款,小甴甚至会托朋友代购,或者不惜花大价钱在二手平台上购买。“每次看着这满满的周边,我都会有莫大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这种收集的喜悦,让她明知是“套路”仍甘愿买单。

小甴的故事并非个例,在长沙,一场由年轻人主导的“集邮式”消费热潮正席卷各大奶咖门店。星巴克的季节限定杯、猫爪杯曾引发通宵排队甚至争抢事件;喜茶与藤原浩、FENDI等奢侈或潮流品牌的联名周边,上线即售罄,其二级市场溢价数倍仍供不应求。从“一杯难求”到“一袋难求”,早已不是新鲜现象。

社交货币与利润引擎,让周边“反客为主”

从“顺手买”转向“主动囤”的驱动力是什么?背后绕不开“情感”“收藏”等关键词。

长沙一家瑞幸门店的店长王女士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做周边,核心是打造品牌的‘实体化符号’。一杯奶茶喝完就没了,但一个印着我们IP的马克杯,一个设计独特的帆布袋,能每天出现在用户的生活场景里,是无声的品牌渗透和情感连接。它让消费者对品牌的喜爱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载体。”

这正解释了像小甴这样的消费者们,为何愿意为设计感和限量感买单——购买的不仅是物品,更是情感寄托和身份标识。

记者注意到,设计精美、稀缺或具有话题性的周边产品,已成为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展示个性、品位与圈层身份的重要“社交货币”。晒出限定款杯套或联名帆布袋,获得的点赞和评论互动,其价值远超商品本身的价格,它是年轻人进行“圈层对话”的实体通行证。周边,已然成为年轻人社交图谱中的硬通货。

在情感价值与社交属性之外,对品牌而言,周边产品更是一台实打实的“利润引擎”。

“一杯售价20元的奶茶,其鲜奶、茶叶、水果等原材料,以及人工、租金、平台抽成等成本占比极高,实际毛利率可能远低于想象。”长沙一家瑞幸门店的店员告诉记者,与之相比,一个成本几元至十几元的帆布袋、杯套、钥匙扣等周边,依托品牌溢价和设计附加值,售价可达数十元甚至上百元,其毛利率远超饮品本身,成为品牌利润的“黄金奶牛”。

此外,饮品成本受鲜果、乳制品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显著。而周边产品的原材料(如布料、塑料、纸制品)及供应链相对成熟稳定,成本更容易控制,盈利预期更清晰。相较于饮品的“靠天吃饭”,周边的盈利更具确定性。对此,王女士也感叹道:“说实话,卖周边比做饮品省心多了,利润空间也大不少。”

大品牌联名需“门当户对”,小品牌可深耕“小而美”

然而,随着奶咖周边市场的爆发式增长,部分消费者也感觉到了审美疲劳。

“说实话,我其实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多的消费热情了,现在越来越多的联名都成了流水线一样的贴牌产品,所以现在买得很少,可能有的新品会硬着头皮买,凑个合集啥的。”消费者小章翻看着自己厚厚的收藏簿,指着一部分周边说道。

小甴对此也有同感:“有些联名感觉就是为了圈钱,两个品牌完全不搭,设计也敷衍,就是把logo拼一起。这种买一次就不会再上当了,感觉品牌没诚意。”

这些消费者的吐槽,直指当前周边市场,尤其是联名合作中存在的痛点:同质化严重、缺乏真诚、价值感稀释。有行业分析师指出,跨界联名本是一针高效的强心剂,能瞬间提升话题度、赋予稀缺感并触达新用户,但若运用不当,极易成为伤害品牌价值的“双刃剑”。

面对眼花缭乱的“联名大战”,区域性品牌或细分品类玩家并非没有生存和发展空间,关键在于找到差异化定位和精准发力点。

在长沙经营一家具有地域特色茶饮店的林老板,就摸索出了一条“小而美”的周边发展路径。“我们体量小,没法像大品牌那样铺全品类。但我们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开发了手绘城市明信片、方言主题徽章等小周边。成本不高,但很受本地顾客和游客欢迎,成了我们品牌的独特名片。”他介绍道。

这一实践生动证明:周边经济的红利,并非巨头的专属游戏;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亦能收获丰厚回报。品牌可结合自身特色(如地域文化、独特工艺、特定社群兴趣),开发深具个性、成本可控的“小而美”周边产品(如特色明信片、手工小物、定制服务),精准服务核心粉丝群体,建立差异化壁垒。

夜幕降临,太平老街的霓虹渐次亮起,年轻人们背着各式醒目的联名帆布袋穿梭其间,成为流动的城市风景;转角处,林老板正将新一批手绘明信片摆上柜台,等待明天慕名而来的游客。当饮品本身的味道逐渐淡去,这些承载着情感的小物件,悄然撬动着远超一杯奶茶的商业价值。未来,品牌讲好“周边故事”的诚意有多大,终将决定谁能在消费者的“日常陪伴”里,赢得更长久的青睐与回报。

来源:长沙晚报掌上长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