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洁易操作的社交心法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4 01:46 1

摘要:其实,真正的友情不是秀给人看的棉花糖,大多数时候它是默默无闻的。然而,“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个人在患难时刻,要看看谁还站在你身边,给你温暖、给你鼓舞、给你力量。记住他,然后,一辈子对他好。

其实,真正的友情不是秀给人看的棉花糖,大多数时候它是默默无闻的。然而,“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个人在患难时刻,要看看谁还站在你身边,给你温暖、给你鼓舞、给你力量。记住他,然后,一辈子对他好。

——王立群,《读者》2021年第14期

生活里,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

当有人经常说你这不好、那不好的时候,你会逐渐自我怀疑,甚至丧失对生活的热情;

而当有人夸赞、鼓励你的时候,你反而很有动力,充满相信去应对生活的问题。

管理学中有个词叫做“社会传染”,意思是一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很容易因为他人的态度,影响自己的所作所为。

深以为然。

人与人之间是有能量流动的,和不同的人相处,就会有不同的结局。

与其让自己被他人负面情绪所影响,倒不如多靠近能激活自己的人,让彼此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

最简单的社交,远离能量吸血鬼

知名心理医生朱迪斯·欧洛芙曾说:

很多人之所以过得不快乐,是因为身边有“能量吸血鬼”。

长期和这样的人待在一起,哪怕你生活得很好,也会逐渐变得崩溃。

心理学家武志红讲过一个真实案例:

夏夏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人相识十几年了,但是在朋友面前她经常自卑得抬不起头。

平日里,一起出去,玩什么、吃什么,都是朋友说了算,结账时又总是夏夏出大头。

除此之外,朋友还特喜欢贬低她,说她脑子笨、性子闷,只有自己才愿意跟她一起玩。

慢慢地,夏夏也越来越不自信,甚至觉得自己根本不配被人喜欢。

哪怕明知自己在被朋友欺负,她也不敢放弃这段关系。

这才明白了苏岑那句:“不必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

现实生活里,总有人嘴上说着“只有我为你好”,却句句都在否定你。

这些人可能是朋友、同事,甚至亲人。

当你接受了他们的“关爱”,就如同允许一只蚂蟥趴在你身上吮吸,这只会让自己痛苦不堪。

而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懂得设定界限,间接性屏蔽他人的声音。

曾在网上看到一条热门帖子:

网友@猫姐 有几个关系非常要好的朋友,大家相处也非常愉快。

可自从上班之后,她的朋友经常抱怨生活艰难,老板都是周扒皮……

一开始她不以为意,还想大家都是朋友,自己应该充当爱心闺密,帮助对方纾解负面情绪,理所应当。

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也变得越来越丧,负能量满满,干啥都想挑刺。

她才意识到,长期给他人当情绪垃圾桶,竟耗费了自己身上如此多的能量!

醒悟后,她删除了所有爱诉苦的朋友,才恢复到曾经轻松、有盼头的生活状态。

网友纷纷为她点赞,并说与某些人保持距离,不是无情,而是自保。

人到中年,时间越发珍贵,精力也愈发有限。

与其被所谓的“朋友”耗尽能量,不如把更多的时间,留给真正的朋友。

人生下半场,用更多的空间迎接滋养你的人,才能活得更加从容、丰盈。

最踏实的社交,靠近能激活你的人

很认同一句话:真正的朋友,是让你相信自己能行的人。

热播剧《长安的荔枝》,主人公李善德在被算计,接了个必死的任务后,惊恐到了极致。

恍恍惚惚的他,在大街上遇到了好友韩十四和杜甫。

听说他的遭遇后,两人并没有指责他为什么不认真审查敕牒,更没有落井下石。

而是积极为他出谋划策,都想在危急时刻拉他一把,杜甫更是用一个老兵沙场求生的故事,鼓励他“搏命一试,才能绝境逢生”。

因为好友的开导,才让李善德在面临荔枝难以运转时,仍能沉下心去寻找合适的方法,为自己和家人找到了一条生路。

如同一句老话所说,人生无非两种境遇:一种全是奇迹,一种没有奇迹。

真正的朋友,就是那个在你濒临放弃时,为你点燃希望、创造奇迹的人。

靠近他们,你总能在绝境中,激发出新的潜能,找到破局的力量。

曾有博主分享,三年前她很想学摄影的时候,身边许多人都说:“都这年纪了,还折腾啥!”

只有闺密塞给她一台旧相机:“试试嘛,你拍的生活照,比网红还生动。”

三年过去了,博主不仅靠着摄影月入过万,还在小红书分享自己的故事,鼓励了很多想追梦的人。

曾在书中看到:

“人”之一字,一撇一捺,简约而不简单。

你如那一撇,唯有遇见懂你、扶持你的那一捺,方能挺立世间,熠熠生辉。

人到中年,见过了众生百态,才明白谁才是适合你的“一捺”。

跟能激活你的人同行,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能量,支撑着你勇敢面对生命中的各种挑战。

哪怕前路一片黑暗,他们也会将你重新点燃,带你走进光明。

最成功的社交,成为彼此的支柱

社会学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社会支持”理论:

大意是良好的关系,是一方陷入困难时,另一方能提供情绪、物质等支持,助他渡过难关。

这种你来我往的真诚,才能积淀出深厚的情谊。

听到过一个故事:

江南某小镇,开布行的陈老板和开米行的林老板是至交好友。

一场意外,布行被大火烧了个精光,债主纷纷上门讨债。

林老板二话不说,拉了两车糙米给陈老板,让他先用来应急。

缓过劲的陈老板,靠着卖布头,东山再起,林老板却因水患血本无归。

陈老板马上出大量钱财,助林家渡过了难关。

大家都夸陈老板有情谊,知恩图报,陈老板却说:“不过是你一拉我一把,我扶你一程。”

正如老舍所说:一个人的生命,我以为,是一半活在朋友中的。

好的关系,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两个灵魂互相照耀。

当我们能彼此互为支撑,互相滋养,人生才更有奔头。

莫言与余华,相识于鲁迅文学院,是上下铺的室友。

文风迥异的二人,因共同的文学追求,天天腻在一起聊文学、谈写作。

也会在瓶颈期,用诙谐幽默的打趣来化解对方的烦闷,给予彼此写下去的力量。

莫言的意象洪流滋养了余华的厚重叙事,余华的精准残酷又平衡了莫言的恣意铺陈。

正是这种相互间的支持与影响,让他们熬过了孤独的创作的困境。

最终,莫言写出了批判小说《酒国》,余华则完成了《在细雨中呼喊》。

两部作品,不仅成就了他们在文坛中的声誉,更是让两人成为一生的朋友。

有句话说得好:成就他人时,你也在重写自己的命运剧本。

人最大的幸运,不在于自己登顶,而是托举他人后,自己也站在高处。

正所谓:“成人为己,成己达人”。

人到中年,最成功的关系从来不是单方面的索取,而是你赠我一片云彩,我还你一片晴空;你护我于黑暗,我照亮你余生。

彼此之间,相互支撑,才能守望美好的未来。

写在最后

冯唐曾说:

要靠近那些眼里充满光,嘴巴里充满希望的人,和他们待久了,你会觉得自己的人生也充满了可能性。

确实,我们往往困顿于生活的疲惫,却把精力耗费在那些消极的人身上。

中年人最好的社交,应该有选择“人”的权利,摒弃消耗我们的人,靠近能激活我们的人。

往后余生,愿我们都能与光同行,成为光,也吸引光。

让每一段友情,都成为生命的加油站,而非情绪的无底洞。

来源:读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