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睡着这件事,我做了很大的努力。大概从晚上十点开始,我会躺在床上,放下手机,关灯戴上眼罩,把空调调到合适的温度,仰卧,保持一个让自己放松的状态,希望自己慢慢进入梦乡。
六 米 故 事 馆 第 三 百 十 一 个 故 事
我关了灯,世界并没有停。
一天结束得太快,有些情绪还没来得及安放。
所以,本想用睡觉来治愈一切,可我连觉都睡不好。
我已经很久没有在十一点之前睡着,更久没有睡过超过四小时以上的觉。
为了睡着这件事,我做了很大的努力。大概从晚上十点开始,我会躺在床上,放下手机,关灯戴上眼罩,把空调调到合适的温度,仰卧,保持一个让自己放松的状态,希望自己慢慢进入梦乡。
有很多时候会进入一个临界值:似睡非睡、精神游离。
隔了个把小时后,一个恍惚发现自己没有睡着。这样骤然的清醒,心跳加快,陷入无尽的黑暗与恐惧。我就需要起来开灯缓一缓,喝一口水,看个书或者其他缓解。
如此往复,幸运的话会在凌晨三到四点睡着,七点醒来。如果不走运,那就是等鸟鸣,等天明。
(希望你们,不会这样。)
这些失眠的夜晚,除了很努力克制自己大脑意识的活动。
如果失败,就会想很多很多。
比如,我会反复审视自己是不是还算是个有用的人,我不是害怕失败,而是害怕自己渐渐失去对好坏的判断。
比如某些人,某些事都会在某个时间段跳出来,提醒你人生这趟旅途你已经走了很远很远,远到太多坐标都已经不复存在。
明明身体已陷进床榻,心却还在奔跑。我像一只找不到栖息的鸟,盘旋于过去与未来之间,迟迟不肯落下。偶尔也会想起某年夏天吹过的一阵风、某句没有后续的对白,它们轻轻叩门,把我带进一场无人赴约的回忆。越是告诉自己“该睡了”,越像被推进一片无声的战场,与自我对峙,与时间博弈,而赢家从来都不是我。
睡眠这件事情,慢慢从一个本能动作,变成生活里最需要计划、技术和意志才能完成的行为。我需要放下对工作的期待,允许自己不是最优解,我要接受自己的生活可能在长期要在一个非常模糊的阶段。
比失眠更可怕的,是我的身体无法承受。白天在人群之中,很多时候看起来没有什么异样,照常努力工作,推进计划项目,但事实上,头昏,站着总是轻飘飘的,还伴有头痛和耳鸣。也因为失眠,变得敏感,忧伤。我开始变得暮气沉沉,世间的一切对我好像都失去了吸引力,为了自己的情绪不影响别人,也避免社交,独来独往。
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慢慢失去失眠的呢?
刚工作那会,我偶尔会睡不着,也可能因为工作原因要早起晚睡缺失一些睡眠。但只要没有睡够,就会抓着任何时间补觉。一觉能睡上12个小时,好幸福。
可是后来,因为工作变得忙碌,开始每天晚睡早起压缩睡眠,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习惯睡十个小时的我,每天开始只需要八个小时的睡眠。再后来,压缩了六、七个小时。
今年五月开始,突然连续整夜整夜睡不着。刚开始那几天,会愤怒,会暴躁。现在,好像变得冷静了,只是害怕,害怕夜晚的到来,害怕睡着了一个小时就醒来。
有人说要多运动,把肉体丢进疲惫的深渊,睡意就会来打捞我。于是,跑步夜骑瑜伽,每一次运动都像是虔诚的献祭,把自己折磨到最后一丝力气不剩。可是世界安静的时候,我心里还是点着那盏清醒的灯。原来身体赞歌,换不来通往睡眠的床票。
我也很挺听劝,泡脚泡澡,喝牛奶。我吃了很长时间的中药,没什么用,褪黑素和一些助眠片也没有什么效果。放轻音乐和一些冥想的仪器,也更不行。最害怕不失眠的人提的一些有效建议,比如睡觉前喝点酒,这几乎可以让我整夜无眠。
药片是最后的妥协。我吃的时候并不多,如果不是实在撑不住,都会抗拒。因为它会让我的情绪变得更加沮丧,抑郁。我宁愿在更多的时候,感受一个又一个的自己流过身体,在睡不着的时候起来看书,处理事情,时间到了,正常出门,像个正常人。
这些年,对困这件事儿特别熟悉,但是对睡着,却越来越陌生。睡不着,不是一时的状态,而是一种新常态。
我知道,可能隔着屏幕,也会有人和我一样痛苦。很多时候,我们睡不着不是因为不困,而是心太忙。
睡不着的你们,我不想给你太多入睡有效的意见。我们的平台算法已经给了我们太多太多,我开始慢慢的接受,这件事情将会是我生命中永远难以摆脱的课题。
所以慢慢接受。也许失眠,不是一场需要拼死打赢的仗,而是一个需要共处的老朋友。它固执地夜访,或许只是想提醒我:你还有情绪没整理,还有自己没安抚。
如果今晚你又无眠,愿你能平静地对自己说一句:没关系,醒着也行。
夜深了,睡不着就好好珍惜这段完全属于你的时间。我们可以一起,等一个自然而然的天亮。
但,祝好梦。
2025年8月23日 六米
来源:六米故事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