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毫不意外呢?48小时内,印度作新的涉华表态,中方仅回应2字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25 17:01 2

摘要:上周,王毅外长受邀对印度进行访问,印度全程高规格的接待,外长苏杰生全程陪同。中印双方举行了会晤并达成了多项共识,尤其在边界问题上有了一定的沟通进展。但就在中方离开之后48小时内,印方不出意外地开始“翻脸不认人了”。

上周,王毅外长受邀对印度进行访问,印度全程高规格的接待,外长苏杰生全程陪同。中印双方举行了会晤并达成了多项共识,尤其在边界问题上有了一定的沟通进展。但就在中方离开之后48小时内,印方不出意外地开始“翻脸不认人了”。

握手言和的余温尚未散去,涉台议题突然改口,烈火-5导弹随之上天。如此反复横跳,莫迪政府究竟打的什么算盘?

8月18日,王毅外长访问印度,双方会谈氛围被印度媒体称为“近年最积极”。印度外长苏杰生公开表态“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诺始终支持“一中原则”,支持中方主办上合峰会;印总理莫迪更是强调“中印是伙伴而非对手”,承诺管控分歧、防止争端升级。

这一表述被完整记录在中国外交部官网通稿中,甚至印媒发布的会谈视频也清晰显示苏杰生的发言内容。印度《铸币报》记者在推特上直言,这是印度十年来最清晰的对台立场表态。

对于中印关系改善,中方此行也先一步送上诚意。宣布恢复对印度的尿素、稀土和盾构机的出口,这三项都是印度经济当前最急需的“救命稻草”。

不过印度终归是印度,翻脸来的毫不意外。

就在王毅外长离开印度,前往喀什参加中阿巴外长第六次对话之时,印度国防部成功通告全球,“烈火-5”洲际导弹携分导核弹头命中印度洋靶区。新德里电视台高调渲染“印度不惧中国”的强硬形象,但直播画面中这枚17米长的导弹被固定在简易拖车上,发射前工兵紧急焊接地面加固支架,印度的关键弱点在镜头前暴露无遗。

阿富汗记者在专题报道中特意标注出弹道轨迹图:最大射程5500公里的“烈火-5”自印度东海岸升空,可以将北京、伊斯兰堡和德黑兰同时框入打击范围。

巴基斯坦方面的反应更快,8月21日伊斯兰堡军展现场,巴铁军官站在中国红旗-19反导系统展台前竖起大拇指。这款拦截半径覆盖印度全境的装备,参数清晰而醒目:对中程弹道导弹拦截成功率达93.7%。

而此时中国的反应意外平静。然而却有军事观察员意外发现,中方墨绿色发射筒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正在装车,这种速度超6马赫的武器从青藏高原发射,7分钟就能覆盖新德里。相较于印度宣传片里的拖车导弹,这些八轴重型越野车能在荒漠中随时停车点火。

如果说印度试射“烈火-5”旨在强调印度自己具有核威慑能力,能够有实力保证国家安全的话,那么8月21日下午3点,新德里某政府办公室传出一则“澄清”声明,则让中印边境达成的共识发生巨大转折。

印度官员放话,声称苏杰生的涉台表态是“中方错误引用”,强调印度对台政策不变,将继续推进与台湾地区的经济科技合作。此时距离王毅专机离开新德里,仅过去43小时。

更讽刺的是,印度外交部悄悄删除了会谈联合新闻稿中这一关键表述,仅保留了印度国安顾问多瓦尔关于“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措辞,试图抹去证据。

针对印度方面的“澄清”,中方反应快准狠。8月21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用“意外”两个字定性,而官方对此次回应特意给了超过5秒的镜头。

中方这简短二字背后藏着多重深意:一是印方所谓“澄清”与事实不符,官方通稿字字有据;二是点破印度某些势力借台湾问题“玩火”,试图破坏中印关系回暖势头;三是留有余地,将问题定性为“印度国内某些人”所为,未直接归咎莫迪政府。

但毛宁同时严正警告:若印方不恪守一中原则,双边关系必将受挫。

这次反转暴露印度外交的矛盾逻辑,一直以来莫迪始终坚持走“骑墙外交”策略,但是骨子里更加亲美的底色从未变过,而对于改善对华关系,只是它们对外战略中的一个手段而已,投机意图满满。

更何况如今印度内部派系分裂,据外媒透露国家安全委员会如今分为两派,部分成员坚持"联美制华"路线,而另一部分务实派则希望修复对华关系。

不久之前,美国因为“倒卖俄油”一事,宣布对印度商品加征50%关税,直接打击了印度国内纺织、医药等支柱产业,此时的莫迪急需加强同中国的合作关系来缓解美国关税大棒给印度产业带来的冲击,同时借此提高身价,让美国在接下来的美印谈判中让步。并且在他们看来,美国的遏华战略离不开印度,所以中印关系缓解就会对美国产生影响。

但是无论怎么样改善对华关系,印度目前摆脱不了对美依赖是事实,它必须要保持同美国的贸易往来。与此同时,印度又害怕,如果尺度掌握不好,让美国认为印度彻底倒向中国,反而会适得其反,受到美国更严厉的制裁。

于是,莫迪在“台海问题”上做文章便成为印度讨好美国的最后手段了,而这一招数也并非首次使用。从2024年6月莫迪成功连任开始,印度已经两次就台海问题做文章了,包括莫迪官方账号特意回复祝贺言论,期待与台建立更紧密联系;以及批准在孟买增设“台北经济文化中心”,当时中国方面提出严正交涉,印度外交部还狡辩说是“纯属商务安排”。

可以说,印度这种快速变卦,毫不留情地暴露了自己的外交底牌。中方对此可以说早有预料,对印度的机会主义策略心知肚明。

左右逢源的算盘

印度想对中国说好话,以换取实实在在的经济实惠,转头又担心美国不悦,急于补救。这种两边讨好的算盘,中方看得一清二楚。

这种不明智的做法,不仅损害自身信用,更让印度陷入尴尬境地。印度过去试图在中美之间脚踩两条船,想从中国获取市场、资源和投资,转头又努力讨好美国,力证甘当其“印太战略”的棋子。

中国的战略布局始终清晰,印度作为邻国,如果真的转向对华友好,双方保持一个睦邻关系,合作共赢,总比边境不稳要好得多。中方访印本是释放善意、缓和关系的绝佳机会,但莫迪政府却未能抓住机会积累信任,反而上演了一出“变脸戏码”,进一步证实了印度不可靠,而这种不可靠性,必定会严重阻碍双方合作,尤其是在稀土等高科技命脉产业。

印度国内企业早就不断喊话莫迪,与中国改善关系,早日恢复稀土出口,而中方迟迟未松口,正是担心印度翻脸,事实证明中方谨慎是正确的,与不可信赖的伙伴,不如不谈。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化肥进口国,全国30%化肥依赖进口,而中国是主要供应国;中国控制全球86%的稀土加工产能,印度高科技产业发展离不开关键稀土材料。印度计划2025年前投资1000亿美元用于城市地下交通,而基础设施建设则需要大量盾构机。

中国虽然表示恢复对印度的尿素、稀土和盾构机的出口,但合作尚未正式落地,全凭中方意向。

结语

国际外交并非儿戏,国家信誉是其最宝贵的资产,承诺的收回,无疑是对这种信誉的严重损耗。而印度自诩国际大国,在外交上却如此朝令夕改,再次证明其大国地位的底气不足,印度国家不值得信任。

值得一提的事,中方也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印度:合作是双向的,但不是单方面的恩赐。你得学会尊重我们的关切,我们也会考虑你的合理需求。

王毅外长在访问巴铁期间,会见了巴铁总统、陆军参谋长、总理、副总理兼外长。明确对外表示:中方始终把巴基斯坦置于周边外交优先方向,中巴关系久经考验,历久弥坚,中方一如既往支持巴方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方这番话不仅仅是说给巴方听的,也是说给印度听的,面对像印度这样的“恶邻”,中国的对策唯有八个字:紧握筹码,冷眼旁观!

接下来,就看莫迪政府怎么抉择了。是继续听美国的话,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还是回归理性,和中国真诚合作,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

文章内容参考:

来源:百态追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