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忆散文|麦子黄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26 11:27 2

摘要:我出生在西北的一个小山村,我的爷爷,我的父亲,还有我陌生的祖辈们,都出生在这里。为了养家糊口,辛勤耕作终身。一场场耕耘和收获,一声声叹息,随着四季更替,早已被岁月的风吹散。

文:陈昊

我出生在西北的一个小山村,我的爷爷,我的父亲,还有我陌生的祖辈们,都出生在这里。为了养家糊口,辛勤耕作终身。一场场耕耘和收获,一声声叹息,随着四季更替,早已被岁月的风吹散。

说起干农活,最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收麦子。火辣辣的太阳下面,一把镰刀,一个草帽,和那滚烫的汗珠,洒进沉默的麦田里。随后,在秋天的某个早晨,两头牛拉着蹭亮的犁,一遍遍翻滚着黄土地,又将那金色的种子洒入地里。经过冬雪的洗礼,来年春天,绿油油的麦田带着生机与希望,再次呈现。可是啊,那些种地的人早已老去。

端午一过,天气促然变热,布谷鸟迫不及待地叫起来,村里也迎来了许多麦客,父亲早早地去地里看麦子黄了没有。而麦子黄了的时候,也就几天时间,仅靠家里有限的劳动力,无法及时收割,所以得叫麦客。就这样,每家都是如此,自家人割一部分,麦客割一部分。早上天还未亮,人们便带上水壶和几片馍,趁凉去割麦。麦子的长势有好有坏,大家自然喜欢长得好的,但如果太好,也是一件吃力的事,记得有一年,我家叫的两个麦客去割麦子,麦子长得太好了,既长又秘,麦客们偷偷地跑掉了,去别得村找活。割麦子是最辛苦的活,每天和太阳斗争,也特别容易中暑。经过几天激烈的战斗,那一摞摞麦子堆放在地里面,代表着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

往回拉麦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村里的地基本都在山上,都是蜿蜒崎岖的小路,路况很不好。有一些地你可以用架子车,有一部分地连架子车也无法通行。所以只能靠人背或是牲口驼。收麦子的时候,父亲早给我们几个准备好了背麦子的绳子,根据各自的实力,能背多少就背多少,反正每个人都有得参与其中。往往到最后,我们还是不能背回来,于是邻居和亲戚也来帮忙,赶着自家的牲口,帮忙往回来驮,一天的时间,将几块地里的麦子全部运完,父亲也会松口气。

麦子会放在院子里或在麦场上,没放几天,打碾机早已入场,一帮人小心翼翼地推着它,挨家挨户地打麦子。这时候,人们都会去给别人家帮忙,到自己家时,那些帮过忙的人也会来,村里人都叫谝工。打碾机轰隆隆地响起,人们分工明确,从喂麦,装麦,挑麦草,搭麦草摞子,各司其职,整个代表着程序紧张有序,其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就数搭麦草堆,有人搭得平平整整,保护得很好,若是搭不好,会遭到别人笑话,最重要的是秋天的雨下进去,麦草坏了,在冬天会影响到牲口的口粮。所以大家都很重视,一般每次搭麦草堆的就是固定的几个“匠人”。白天一直打到深夜,打碾机响个不停,村民们显得更忙碌,眼神中充满着焦急等待,又带着对丰收的期盼。趁下雨前,打完麦子,晾干装进口袋,才会放下一直悬着的心。

秋天的早晨,在美梦中被叫醒,赶上两头牛,扛上犁,趁着蒙蒙黑夜,摇摇晃晃地向地里出发,一路上是各种鸣叫的虫子,还有那眨着眼睛的星星。趁早耕完地,在太阳热起来之前完成。两头牛拉着犁,一步又一步,一遍又一遍,翻滚着沉睡的麦根,牛累了,我们也可以坐下来吃馍。爷爷坐下来,脱掉黑布鞋,在旁边的石头上一次一次地敲,直到将鞋里的土全部倒出来,然后他再点燃烟斗,一口一口吸,那一丝丝烟气,随着一声声咳嗽,消散在无尽的空气中。想起来爷爷过世已十年有余,但那种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

十五六岁时,我也已经能够胜任各个阶段的农活,从播种到收割。后来我想,假如我没有上学,在村里种地,和爷爷一样,我应该也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早在好些年前,村里的人员渐渐不再种麦子,很少人有人养牲口,那些割麦子和搭麦草堆的能人,都已老去。但每到麦子成熟的季节,在任何地方看到麦田,我会感觉特别亲切,我会想起那些收麦子的日子,也会想起爷爷。从我的内心里未感觉到苦,那是一段最真实的日子。

【觉得有共鸣的话,点个爱心,让同频的人看到】

【投稿指南】亲爱的文友们,如果你怀揣着对乡土的眷恋、乡情的炽热、乡愁的感怀,创作了相关原创佳作,欢迎向本号投稿!我们专注于收录饱含乡土韵味、触动心灵的优质稿件。

邮箱:609618366@qq.com。温馨提示:随稿件附上您的作者简介,若能搭配契合主题的精美图片则更佳,这将使您的作品更具感染力。特别强调:稿件务必为原创首发,抄袭、剽窃、一稿多投等行为均不符合要求。稿费细则:自即日起,每篇稿件所获赞赏金额的 80% 将作为稿费回馈作者,以酬谢您的创作心血;剩余 20% 用于文学社平台的日常运营与维护,确保能持续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文学交流空间。需注意,若单篇赞赏金额在 10 元以下,暂不发放稿费,稿费结算于每月月底统一进行。

为了让您能第一时间了解更多精彩内容、与同好交流切磋,,中文名 “乡土文学公众号”。即刻拿起手机,搜索关注,开启这场文学之旅吧!本文部分配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来源:亿聪起名乡土文学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