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新能安4年争霸史,何以构建最年轻储能帝国|深度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26 13:11 2

摘要:不同于储能赛道中诸多的初创型企业,新能安是妥妥的 “富二代”,穿透股权,其背后两大股东分别为宁德时代和ATL,前者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已经实现8连冠,且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被超越;后者更是10多年蝉联消费电子电池全球出货量第一名。

“有的人出生就在罗马。”

不同于储能赛道中诸多的初创型企业,新能安是妥妥的 “富二代”,穿透股权,其背后两大股东分别为宁德时代和ATL,前者在全球动力电池领域已经实现8连冠,且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被超越;后者更是10多年蝉联消费电子电池全球出货量第一名。

在两大霸主强力扶持下,新能安从创立之初就有争霸全球的实力与野心。纵观其发展史,其先在中型电池领域崭露头角,再以极短的时间成长为小储电芯赛道头部玩家,如今又高调杀向工商储,并向下游染指系统集成。

“三步走” 战略攻势凶猛,毫不拖泥带水,又极为稳健。福建省工商联发布的《2024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显示,新能安2023年斩获营收75.6亿元,位列2024福建省民营企业100强第68名。

将自己定位于宁德时代专注 “表后储能” 的平台公司,随着全新解决方案的问世,加上两大股东技术、品牌、人才、渠道等多维资源的支持,新能安在本就燥热的储能赛道再添一把火。

当它露出獠牙的那一刻,任何对手都不能小觑。

“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也正是全球动力电池巨无霸,携手全球消费电子电池赛道领头羊,共同造就了一家储能赛道的超级黑马。

自2015年,ATL将宁德时代15%股权全部转让后,宁德时代和ATL “划江而治”,ATL主攻消费电池;宁德时代则聚焦动力和储能电池。

直到2021年4月,宁德时代和ATL再续前缘,双方共同投资设立厦门新能安。天眼查显示,新能安科技控股股东为厦门新能和科技,其注册资本高达50亿元,由ATL占股30%,宁德时代持股70%。

这时,针对电动两轮车的 “新国标”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已施行两年,这一政策对于电动车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传统电动车从铅酸电池到锂电池的切换,加上彼时哈罗、美团等共享电动车大力投放,中型锂电池这一细分赛道迎来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两家行业巨头同时看到了中小型电池的市场潜力。因此,新能安创立伊始,瞄准了小动力、低速出行和中小储能,以及电动工具、无人机、吸尘器等应用场景。

翻阅宁德时代2022年年报,成立当年,新能安就开始自建锂电生产基地,预计总投资70亿元,2022年总投资就超过了18亿元,总用地面积达900亩,形成年产32GWh锂离子电池生产能力。

而根据海西晨报报道,厦门新能安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200亿元,总用地面积2500亩共分三期建设。

另据新能安总裁贾琢成此前透露,力争在2023年适时启动二期建设,到2025年完成二期建设,预计二期投资75亿元。

如此凶猛的投资布局,可以窥见这支新军的争霸野心。

在2023年的一份招聘公告中,新能安列出了自己的战绩——全球无人机电池出货量第一,电摩锂电市占率第一,家储全球市占率也达到30%。也就是说成立仅仅两年多,新能安就在中小电池赛道锋芒毕露。

对外介绍中,新能安并不避讳自己的出身优势。2022年9月的一个论坛上,时任新能安微型车事业部副总经理的张博直言:“我们有两个好爸爸,这两个都是我们的爸爸。”

甚至,曾毓群曾一直担任新能安董事长,直到去年10月份卸任。新能安研发总监袁庆丰、储能事业部总裁朱岩松之前也分别任职于ATL和宁德时代。足见 “宁王” 对新能安的支持力度有多大。

作为CATL与ATL共同投资的 “亲儿子”,新能安继承了两家公司超过20年的锂电技术积淀,在循环寿命、能量密度、高倍放电、充电速度、轻薄多样等多维度获得多个优势。

如今,已经奠定全球中小消费电池赛道领先地位的新能安,开始进军储能赛道。

在储能赛道,只有四岁的新能安,算是年少成名的典型代表。

但这家企业给人的感觉是 “几乎没有童年”,它的每一步都显得颇为稳健且凌厉。当其他初创型企业陷入战略摇摆的懵懂期,还在为融资奔波的时候,它已经走出了第二步,并开启了第三步。

谋定后动,一套组合拳接着下一套,路数精湛。当新能安在微型车、智能产品驱动电池领域站稳脚跟后,公司开始涉足储能赛道。

不同于宁德时代主攻动力电池和大储、工商业储能的大容量电池,及相关的系统解决方案。新能安则聚焦中小型储能电池市场。

在第十六届(2023)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上,朱岩松就公开表示:“家庭储能是新能安重点开拓的市场之一,全球市占率已达30%。”

全球30%,意味着当年的新能安已是户储电芯的世界第一。只是许多储能电芯出货量榜单,并未将新能安单列,而是归入宁德时代,因此当时的新能安有些籍籍无名。

随着家庭户储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新能安逐渐被外界熟知。据InfoLink的统计,2023年,全球小储(家庭储能、通讯)电芯出货TOP5中,宁德时代(含新能安)位列第一,随后为瑞浦兰钧、亿纬锂能、比亚迪、鹏辉能源。其中,宁德时代市占率超25%,第二至第五名市占率均在12%-17%之间。

到2024年,全球小储电芯出货31.7GWh,同比增长12.4%。其中,亿纬锂能、瑞浦兰钧、新能安、鹏辉能源、国轩高科位列TOP5,新能安位居世界第三。

小储(含通讯),是指用于户用储能、便携式储能、备用电源、通信和微电网等场景的小型储能产品,特点是规模小、轻量化、部署灵活。2024年,行业已形成亿纬锂能、瑞浦兰钧和新能安三大巨头鼎立的格局,瓜分了全球近四成市场。

得益于新能安两大股东的深厚积淀,公司拥有众多同行所不具备的 “电芯-电池包-系统集成全链条” 的研发与制造体系,以及多个国际标准认证资质。

而且新能安采取了机智的市场策略,避开了宁德时代抢攻的大储市场、ATL深耕的消费电池领域,差异化定位于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不间断电源和便携式储能等中小型电池业务。

尤其是在2022年,其敏锐地抓住了全球户储市场爆发的时机,当年全球新增装机规模高达15.6GWh,同比增长136.4%,给新能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出货量、市占率均爆发式增长。

前华为智能光伏业务总裁许映童创办的思格新能源,其发布的全球首款 “五合一” 光储充一体机SigenStor,就采用的就是新能安供应的电芯。

除了户储产品外,新能安的UPS(不间断)电源、便携式储能等产品也已畅销海外。高功率UPS产,6C放电速率下可实现10-15分钟快速备电,可满足数据中心连续运营刚需;Andes系列便携式储能产品,覆盖266Wh、584Wh及1462Wh,一些还支持灾后紧急供电,已成为日本家庭应急储备的必备品。

不过,新能安在小储市场的地位并不算稳固,前两家企业亿纬锂能和瑞浦兰钧基于先发优势,基本 “焊死” TOP2的位置,而作为新秀,新能安还要面对鹏辉能源和国轩高科的阻击。

今年一季度,全球小储电芯出货6.73GWh,同比增长66.83%。新能安不敌鹏辉能源,掉在第四位,前三名的厂商产品矩阵相似、客户情况接近,已经在小储市场展开全方位厮杀。

内卷加剧的背景下,新能安在小储市场还需继续夯实自身地位。

有成功的前两步打底,新能安又按下 “第三步” 战略快进键,即进军工商储。

产业共识,2023年是工商业储能产业化元年,根据EESA统计,中国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4.72GWh,同比增长超过200%。整体来看,2024年国内工商业储能仍保持高速增长趋势,2024年中国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量约为2.67GW/6.35GWh。

而据新能安评估,中国工商业储能潜在市场空间超500GWh,目前开发渗透率却不足3%。

正是在工商业储能产业化元年,即第十六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展(SNEC)上,新能安发布昆仑系列15000次超长循环锂电池,并密集签约江苏阿诗特能源等4家产业链企业。吹响了进军工商业储能的号角。

在昆仑电芯推出之前,业内常规储能系统设计寿命约8000次,按每天两充两放计算,工作十年后可用容量跌至65%,逼近安全线。新能安昆仑电池较常规电芯增加两倍以上的吞吐量,循环15000次,仍能有超过80%的SOH(电池容量),20000次超过70%。

这样一来,实现锂电池寿命延长一倍,达到可以匹配光伏设备20年以上的寿命,解决光储项目运营周期内需要更换电池的痛点,实现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下降30%。

其可以帮助工商储用户应对光储同寿、一天多次循环的挑战,解决长期寿命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核心矛盾,提升储能系统的商业价值。

这家年轻的企业又一次展现了对产业趋势极为敏锐和前瞻性的判断力以及强悍的战略执行力。

伴随产业形势最新变化,“价值” 正在重构储能江湖,这对掌握核心科技的企业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

今年2月9日,“136号文” 的出台,明确指出不得强制配储,一个被政策催肥的市场,在饱受争议数年后,轰然中止。“136号文件” 的出台,意味着储能行业从 “价格内卷” 转向 “价值竞争”,从 “不得不配”、“选价格最低” 的逻辑,转变为 “选择价格合理、质量优秀、长期稳定的产品” 的长期商业行为。

当储能进入价值驱动的下半场,储能业主和投资商不再单纯看设备性能或投资成本,往往更看重设备厂商的持续服务能力,以及穿越周期的超长期 “待机” 能力。

“我们的电芯能够做到和逆变器寿命相等,免去了使用期间的更换烦恼。” 新能安储能事业部中国区总裁马金鹏曾表示,“谈全生命周期,最重要是活过全生命周期。很多储能企业利润是负的,何谈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新能安的业务多样且财务健康,同时具备持续的技术迭代能力,是最有可能陪伴客户全生命周期的。”

脱胎于宁德时代和ATL,新能安可以说字创立之初就拥有了超长期、重服务、重技术的基因。这也是很多投资方和业主选择新能安的重要原因。

马金鹏就曾指出,新能安要能够被陪着客户,在10年甚至15年的周期里提供一直在身边的stand by。

甚至在一次沟通中,某位外资投资商直接说:“我们不希望你们的毛利润率只有5%、6%,希望你们的毛利润率最起码能够做到15%以上。这样能够保持一个相对健康的状态,很好地活下去,能陪伴着投资商在长期的运营期里,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

可以看出,储能业主和投资商已经从单纯的成本逻辑转为长期运营思维,而新能安拥有长期陪跑的底气。

与宁德时代有所区隔,新能安可以说是宁王 “表后储能” 的业务平台,即安装在电表之后的储能系统,包括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

经过前些年的酝酿,新能安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电池供应商,而是集电芯-系统-能源管理-资产运营的全栈解决方案提供商。

2025年4月的两次发布会,其先后发布新一代工商业储能系统UniC AG300-150,以及号称为 “业内首个全生命周期全栈闭环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安鑫”,再次揭露了这匹储能黑马的野心。

目前业界有一种说法,“好的储能公司也是优秀的软件公司”,行业软硬结合的趋势十分明显。

而UniC AG300-150,就采用了 “软硬件双核驱动”,搭载昆仑电芯,结合动态收益智能优化能力,为工商业用户及投资商提供全生命周期价值保障。五矿证券预计伴随着新产品规模化,其有望显著提升储能电站IRR等经济性指标。

新能安 “安鑫” 则自诩为 “全生命周期全栈闭环解决方案”。涵盖 “开发-建设-运营-回收” 的全生命周期,基于超长寿命昆仑电芯,联手苏州金融租赁、深圳华工能源、国网英大、邦普循环科技等公司,多维度解决诸多痛点问题。

比如,联合中国康富推出 “安鑫储” 金融方案,解决用户初始投资难的问题;联合苏州金融租赁,推出 “安鑫” 投金融方案,融资利率最低达4%,额度最高可达储能电站合同总价的95%,降低融资成本;打造 “天机” 辅助决策系统,精准规划储能配置方案;“天枢” 智能EMS系统,智能调整储能电站充放电策略,优化峰谷套利。

在海外市场,借助宁德时代强大的品牌和国际认证标准优势,新能安也已开启全球化战略布局。2023年6月,与欧洲工商储集成商签署了5年5GWh的长期合作协议,与德国TOP10家庭储能品牌商签署了5年5GWh的协议,还成功中标南美首个并网储能项目,实现了532kWh工商业储能产品的大规模应用。

超百亿投资布局,全产业链打法,海外攻势凌厉,新能安在争霸全球路上持续狂飙突进。

不过,目前的储能市场竞争极为惨烈,新能安成立时间尚短,无论是家庭储能还是工商储能领域早已是豪强林立。此前,新能安自称在全球户储电芯领域占据30%市占率,即为世界第一,但根据储能领跑者联盟数据,亿纬锂能户储电池出货量在2024年位居第一,新能安位居次席。而其宣称的软硬结合等优势,中车株洲所、阳光电源等企业也早有布局。

另外,在价格战狂潮影响下,还要时刻警惕产业洗牌冲击。以工商业储能位列,据华福证券统计,2024年大量不同类型企业涌入工商业储能市场,已并网/开工/启动或完成采招/备案的工商业储能项目涉及的开发商超过1000家。

伴随着玩家的疯狂涌入与竞争加剧,工商业储能产品价格已经出现大退潮趋势。

比如2023年年中时,头部厂商如奇点能源的工商业储能柜报价曾高达1.55元/Wh,到了24年9月,科陆电子推出Aqua-E系列工商储能产品,采用A类电芯的价格仅为0.598元/Wh;沃橙新能源随后报出0.58元/Wh的价格,并推出 “0元体验,账期半年” 的优惠条件,再创价格新低。

事实证明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25年1月,博时储能联合瑞浦兰钧、高特电子、恩玖科技,共同推出了一款工商业储能柜,对外报价低至0.499元/Wh;8月13日,第四届EESA储能展开幕,在现场沃橙新能源的展位成了焦点之一 ——其海报上 “交流侧0.38元/Wh,家储、工商储、大储一个价,永不宕机,终身质保” 的标语,一时激起千层浪。这组数字的冲击力,不仅颠覆了行业对价格的认知,更引发了关于成本与服务可持续性的广泛讨论。

据 “储能100人” 分析,2025年上半年,储能电芯平均报价已达0.289元/Wh,通常电芯成本占储能系统总成本约60%,以此反推,系统成本最低也需0.482元/Wh。并且,随着近期碳酸锂大涨,储能电芯价格也有上涨的趋势,随之也将带动系统的成本进一步提升。

在此背景下,沃橙新能源0.38元/Wh的定价已经击穿了当前成本底线。

伴随产业进入洗牌深水区,这家储能新秀在争霸之路上,无疑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

来源:24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