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出旅行本应是放松与期待的时光,却有一位来电者向12356热线倾诉了心中的苦楚与愤怒。她在旅途中被人无故敲打头和呵斥,当时选择了忍气吞声,没想到,这段经历却像梦魇一般缠绕着她。被欺负的画面在脑海中不断闪回,被打的痛感、被呵斥的尴尬感如影随形,入睡前这些画面像放
外出旅行本应是放松与期待的时光,却有一位来电者向12356热线倾诉了心中的苦楚与愤怒。她在旅途中被人无故敲打头和呵斥,当时选择了忍气吞声,没想到,这段经历却像梦魇一般缠绕着她。被欺负的画面在脑海中不断闪回,被打的痛感、被呵斥的尴尬感如影随形,入睡前这些画面像放电影一样不断重演,使她备受折磨,后悔当时没有勇敢一点,甚至产生自我怀疑。
倾心树洞:专业倾听,温暖守护
“您好,12356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12356热线的工作人员在接到电话后,立即给予来电者最温暖的回应。
电话那头,她倾诉着这段令她痛苦的经历。工作人员没有急着给建议,而是全神贯注地倾听着,用温柔的语调给予回应,“我能听出您现在心里非常难受,但是您当时选择忍耐,可能是因为您在努力保护自己,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这并不代表您软弱,您已经在尽力处理当时的情况了……”这样的回应让来电者感受到了被理解与被支持,情绪也逐渐放松下来。
理解心理反应:科普知识助力自助
从心理角度讲,这种事后反复、不受控制地回想不快经历、陷入强烈负面情绪且后悔自责的现象,可能是遭遇刺激事件后的一种急性心理反应(类似急性应激反应,ASR)。
当人经历或目睹威胁自身安全或尊严的事件时,大脑可能会进入一种“高度警戒”状态。这种状态下,对事件的记忆和感受会变得异常深刻和活跃,就像卡住的唱片一样不断回放那些痛苦的画面、声音和身体感觉(闪回),干扰正常的生活和休息。
旅途中被欺负的经历,虽然可能不是极端创伤事件,但对个体心理的冲击是真实而强烈的。随之而来的后悔和自责会加重心理负担,而对类似场景的恐惧可能引发回避行为,限制生活空间。
研究还发现,这种状态下,大脑中负责恐惧记忆和情绪警报的部分会过度活跃,而负责理性分析和调节情绪的部分功能则可能暂时减弱,导致人难以控制那些闯入性的痛苦回忆和感受。
面对这种心理状态,及时的心理干预和自我调适至关重要。首先,要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情绪,不要压抑或否定。当自责来袭时可以自我悲悯对话。问自己:“如果好友经历此事,我会如何安慰她?”用同样温柔的语气对自己说话。当画面重现时采用“暂停闪回”5-4-3-2-1 grounding技术(WHO心理急救指南推荐):
专注于说出5件你现在看到的东西(例如:“我看到了蓝色的座椅、窗外的树、红色的行李箱、手机屏幕、邻座乘客的帽子”)
用手触摸4种不同质感的东西,感受它们(例如:“我摸到了自己棉质衣服的柔软、手机壳的光滑冰凉、皮质背包的纹理、水杯壁的冷凝水珠”)
仔细倾听,辨别出3种你此刻听到的声音(例如:“我听到车厢里的空调声、远处小孩的笑声、列车驶过铁轨的哐当声”)
试着去觉察2种你闻到的气味(例如:“我闻到了淡淡的消毒水味、还有前面飘来的咖啡香气”)
关注1种你身体的感觉(例如:“感受双脚稳稳踩在地板上的支撑感”,或者“感受后背靠在椅背上的放松感”)
其次,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技巧。比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当负面情绪涌上心头,试着找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哪怕只是闭上眼睛)。慢慢地用鼻子吸气,感受气息下沉,让腹部微微鼓起;然后缓缓用嘴巴呼气,感受腹部的放松。
重复几次,专注于呼吸本身,能有效帮助身心平静下来。更重要的是,逐步建立自信,摆脱后悔泥沼,要明白,过去的经历无法改变,但此刻你选择面对痛苦、寻求帮助或尝试自助,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成长和勇气。
12356:心灵守护站,随时为您“撑伞”
无论您在旅途中遭遇了怎样的委屈,无论当时选择了何种应对方式,当那些痛苦的记忆和情绪反复纠缠您时,请不要独自承受。12356,愿意倾听您的故事,理解您的痛苦,用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温暖的共情倾听,帮您释放压抑情绪,重建内心的平静。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湖南医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