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0载纸上捣练,40载翰墨结册。一本杂志,承载着一方热土的记忆,一纸风华,定格着万千芳华的绽放。自1985年7月创刊至今,《莫愁》就深深植根于江苏这片沃土,植根于广大女性和家庭之中。
40载纸上捣练,40载翰墨结册。一本杂志,承载着一方热土的记忆,一纸风华,定格着万千芳华的绽放。自1985年7月创刊至今,《莫愁》就深深植根于江苏这片沃土,植根于广大女性和家庭之中。
邓颖超为创刊题写的四个大字——当代妇女,在岁月的长河里愈发熠熠生辉,也照亮着我们砥砺前行的方向,那就是,我们始终在场,奋力扎进生活的深部,观察当代,书写当代,记录当代,与无数的“她”一起奔跑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大道上。
从铅与火,到数与网,再到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赋能发展,从月刊到半月刊、旬刊、周刊再到深化媒体融合,而《莫愁》初心如磐:传播先进性别文化,记录时代发展变迁,绽放女性奋斗之美,壮大女性主流声场。
“思想强媒 品质立刊”。40年,1000余期出版,刻画、传播、铭记、传承,《莫愁》汇聚若干个体的力量,形成滔滔不竭的时代潮流——正是抱负与情怀,理想与行动,信念与追梦,让他们为时代赋色,为历史增彩。
同行者:马兰芳,海安蓉和怡心园有限公司总经理
从2003年白手起家
创办德科汽修
到如今打造集文化体验
康养休闲于一体的产业矩阵
马兰芳用20多年
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创业精神
2003年寒冬,马兰芳创办了
海安县德科汽车修理有限公司
彼时的汽修行业
女性经营者寥寥无几
面对技术壁垒和市场偏见
马兰芳从最基础的
汽车零部件知识学起
白天在车间观察师傅维修
晚上研读专业书籍
常常熬至深夜
一次,客户的货车深夜抛锚
马兰芳接到电话后
立即驱车几十公里赶到现场
带领工人在寒风中
抢修了三个小时
最终让车辆恢复运行
正是这种服务理念
让德科汽修逐渐赢得了市场
汽车服务领域站稳脚跟后
马兰芳将目光投向了文旅产业
2015年,她接手海安蓉和怡心园
开启了二次创业之路
蓉和怡心园位于
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壮志村
占地数百亩
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
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马兰芳提出
“文化为魂、旅游为体”发展理念
投资数千万元
建设国学馆、仲子书院
孝文化主题公园等文化设施
其中1500平方米的国学馆
成为南通魏建功纪念馆的配套项目
集阅读、研学文创、展示于一体
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为了提升文旅体验
她积极推动“阅读+旅游”
“非遗+旅游”等融合模式
在蓉和怡心园
游客可以参与国学讲座
非遗手作体验
还能品尝融入文化元素的特色美食
2024年,蓉和怡心园举办
庆“八一”联欢晚会
马兰芳登台演唱
《战士的第二故乡》
与退役军人共叙军民鱼水情
这种“文旅+红色教育”的模式
不仅丰富了园区业态
更赢得了社会赞誉
作为一名企业家
马兰芳始终牢记社会责任
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除了慈善康养项目的孵化
她还在南通市城东镇壮志村深处
建了一座名为
“书香小院”的独特庭院
马兰芳将传统元素融入设计
整个小院弥漫着文化气息
她通过“公司+农户”模式
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
蓉和怡心园的食材采购
优先选用本地农产品
每年采购金额超千万元
德科汽修与职业院校
合作开展技能培训
累计为农村青年
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
时光见证了
马兰芳的蜕变与成长
在汽车服务领域
她带领德科汽修
从小作坊发展成区域龙头企业
在文旅领域
她将蓉和怡心园
打造成长三角知名文旅目的地
谈及未来规划
她目光坚定
“我们将继续深化文旅康养
产业布局
打造具有海安特色
现代服务业生态圈。”
在马兰芳的办公室里
挂着一幅书法作品
“兰心蕙质”
这不仅是对她名字的诠释
更是对她品格的写照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