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觉醒与情绪疗愈的历程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28 04:22 1

摘要:前天晚上,我从上海回来,发现行李箱里随身带的降压降糖药不见了,就到处去找,一直没找到。我跟妈妈打电话问她见了没,妈妈说她没见,还说不要讹她。我躺在床上,感觉浑身燥热,便表达了自己的不舒服。这时,我家小二宝说了句非常智慧的话,他说:“爸爸,你主要是因为太紧张了,

前天晚上,我从上海回来,发现行李箱里随身带的降压降糖药不见了,就到处去找,一直没找到。我跟妈妈打电话问她见了没,妈妈说她没见,还说不要讹她。我躺在床上,感觉浑身燥热,便表达了自己的不舒服。这时,我家小二宝说了句非常智慧的话,他说:“爸爸,你主要是因为太紧张了,放松点儿,放松点就好了,就不会冒汗了。”一个7岁的孩子,就像个天然的心理咨询师,他这么懂心理,是因为他很真实。后来,老婆找到了药袋子,我真的放松下来,汗就神奇地消失了。

昨天晚上,我的身体又开始冒汗了。我有点困,还把之前找药的事情忘掉了,一时想不起是因为什么。过了一会儿,我终于想起来了:昨天老婆从单位回来,带着二宝回家时跟我说,她跟同事因为工作拌了两句嘴。我问老婆:“那你这时候有情绪吗?”她说:“没有,我没有情绪。”我接着说:“你没有情绪,怎么说话语速这么快、声音那么高?”她解释道:“我只是想跟你讲这个事情,没有情绪。”我便让老婆看平台一位工作人员发的朋友圈,说:“这些话应该是高原老师思考出来的,是他的感受、体验和觉悟。”这句话,其实也是我这两天才真正体会到的,我还在那条朋友圈下评论:“我们应该勇敢地低下头颅,承认自己就是那个有情绪、状态不好的自己,这一步最关键,也最难做到。”

每个人都把自己想象得很强大,都在用自己的模式保护自己,不让别人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不让别人说自己弱小。于是,大家会采取一种奇怪的方式保护内心幼小的自我,可恰恰是这种保护,让自己看不见伤痛、看不见苦楚,误以为自己过得很好,进而压抑了真实的情感。面对真实的自己时,我们总躲躲闪闪、羞于表达、不敢承认,甚至害怕看见,总觉得那样的话,自己随时会被这个世界“打破”。这种恐惧让我们选择逃避,逃避弱小的自己,逃避与真正的魂魄、灵魂对视。

其实,只有经历过这样的历程,你才会真正明白:让自己变得强大的规律,是首先要面对真实的自己,看到那个脆弱、弱小、甚至有些“破烂不堪”的自己,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勇气。当你真正面对真实的自己,看清人性的本质,才能真正与自己连接——与自己的元神、魂魄、内在小孩、潜意识连接。做到这一点后,你就会和这个世界同频,能感受到世界微妙的变化,身体里所有的能量也会开始启动,你会说出有智慧的话,对曾经的困难和问题做出智慧的解答。这时,你才算真正“活”了过来,开始学会保护自己、关注自己,也懂得带着内心那个幼小的自己前行。

当你承认内心的脆弱,心中的爱就会涌出来,你不再需要“装”,会真正用爱去呵护、抚摸、“养育”自己,对自己的魂魄与灵魂做一次深切的对话。这份爱会转化为责任,而这份责任不是装出来的,不是别人要求的,也没有任何压力,是承认自己弱小后自然生发的,是对内心弱小的自我的安抚。真实的你,就像没有壳的鸡蛋,又像妈妈子宫里的孩子,脆弱到经不起一点触碰。但当你真正看见这个“自己”时,内心会生出喜悦——那才是真正的自己,就像父母看到刚出生的孩子,心中充满爱,也充满养育他长大的勇气和力量。

这时,你也会明白生命中很多场景、很多人、很多事带来的害怕、恐惧、担忧与委屈的根源——因为那些情绪对应的样子,本就是你自己的一部分,它陪伴你走过了许多年,走过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你要谢谢这个“自己”,因为是它让你在社会中行走多年,虽然那更多是社会的需要,而非你自己的需要。但真实的你,本就该和那个弱小、脆弱、“破烂”的自己待在一起,这才是你真正的诉求。你的魂魄、灵魂、潜意识、内在小孩,都在呼唤爱,而当你学会回头给自己爱时,这份爱才是最好、最真实的,它甚至能温暖整个世界。这就是王阳明所说的“性本具足,不假外求”,也是佛学中一直讲的“本自圆满”。

在这个神奇的时刻,你会忽然明白很多高僧圣贤说过的话,比如我就突然懂了“所见皆非真相”与佛学里“所见虚妄”的含义。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做到“面对真实的自己”,但这不能怪他们——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学习成长环境,也没有这样的经历,很难打破固有的认知、放下执念,这真的太难了。我也是经过这样的体验后,才有所觉悟,于是决定以更强烈的愿力跟随高原老师学习这门神奇的学问,希望能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把爱传递给家人,传递给生命中遇见的所有人:看到他们的苦,引领他们感受我曾经历过的感悟,给他们一点启示,让他们也能像我一样觉醒,成为能疗愈自己、安抚灵魂的真实的人。这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责任。

我知道同学们告诫过我,说导师班价格太贵,里面有很多“坑”,以后还会有不少要花钱的地方,说实话,我也害怕,我的经济条件并不支持我做这个慎重的决定。但我更清楚自己心中的那份愿力,所以我理解别人的规劝,也明确自己的方向——那就是自我觉醒的力量。

想起之前在课堂课后讨论时,还有个小插曲。当时助教正跟一位同学聊天,因为聊的时间太长,我心里渐渐起了情绪,便对着小圈圈里的所有人说:“我觉得我们得注意时间,否则这讨论下来得多长时间呢?”没想到助教转头看着我,说:“杨大哥,你有事情,也有情绪。”我立刻反驳:“我没有情绪。”他坚持:“你有。”我又说:“我没有。”他却很肯定地告诉我:“你说的不是真的。”

就是那一刻,我忽然生出一股勇气,决定勇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我对着助教认真说:“是的,我确实有情绪。你们两个这么没长没短地聊,要是大家都这么聊下去,估计得到晚上十一二点,别人还要休息,这样真的不太好。而且我也有个重要的电话要打,我出来学习一两天了,还没给老婆打个电话汇报情况,我心里本来就惦记着,现在更觉得这样不妥,所以心里确实有点小小的愤怒。”

这话刚说完,助教冯佳佳就很明确地告诉我:“对,就这么真实地表达!”现在回想起来,她真的太智慧了。更神奇的是,当我把心里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后,之前积压的情绪竟然一下子就没了——原来真实表达,本身就是一种疗愈。

我跟老婆说,当我复盘过往、真正看见内心那个弱小的自己时,突然控制不住地哭了,哭得特别痛。因为生命中两个最重要的女人——妈妈和老婆,她们用自己的方式给我爱,可这份爱在我这里,却慢慢变成了压力,一直藏在我身体里,成了无形的伤害。那种委屈和心疼翻涌上来,哭得我连呼吸都无法调整。老婆在一旁想安慰我,我却对她说:“请允许我自己跟自己待一会儿。”不是不领她的情,只是那一刻,她依旧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而我只想安安静静地和自己的情绪待在一起,好好面对那个脆弱的自己。我还跟她说:“对不起,这个时候我顾不上照顾你了,我需要先照顾好自己。”

就这么哭了好久,大概有十来分钟,哭到眼睛发酸、胸口发闷,却突然觉得世界亮了——像是蒙在眼前的雾被吹散了,整个人都活过来了,前所未有的清醒。我忽然想明白,这样的疗愈过程,其实我并非第一次经历:在心理咨询师那里,我疗愈了和老婆之间的矛盾与怨怼;在高原老师一阶段的学习中,在二阶段的深入体验里,我慢慢放下了对妈妈的怨恨;而这次在上海,我终于抚平了和父亲之间的伤痕。当我一一放下对他们的期待,不再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们的爱,我的生命才真正开始舒展,真正“活”了起来。

昨天,我还想到了一个解决一切问题的终极答案——其实老师在课堂上也说过,那就是“爱,最有力量”。我太想把这份体验传递出去,让更多人知道怎么照顾自己、疗愈自己。也突然明白,高阳老师为什么能在课堂上一讲就是几个小时,甚至半天四五个小时、一天十几个小时都不累。以前我作为“2号不累”,还很心疼他,现在终于懂了:就像我现在这样,向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悦时,心里只有开心,怎么会累呢?

说起来,我对“丢东西”这件事的紧张情绪,其实和妈妈有关。妈妈小的时候,家里特别穷,连院墙都没有。当时家里犁地用的犁,不知道是被别人借走了,还是被偷走了,总之就是不见了。妈妈当时特别难过,找了很长很长时间,哪怕几十年过去了,她每次提起这件事,心里还是特别纠结、特别难受。她无数次提及这件事,足以说明它在她心里留下了多深的烙印。妈妈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就在她身边,也真切感受到了她的感受,于是,她的那份紧张和难过,也悄悄传递给了我——这就是我之前文字里提到的,“丢东西会紧张”这种情绪的根源。

以前,每次妈妈提起丢犁的事,我都会安慰她说:“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不算什么。现在我们过得多好啊,在村里都是数一数二的,对不对?别再想那些事了。”就连老婆丢东西的时候,我也会这么安抚她:“都不算啥,算了,再买一个就好。”可我现在才明白,其实我自己丢东西时,心里也难受、也不舒服、也担心,但为了安抚妈妈和老婆,我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绪。我真正想说的话是:“丢了东西,我也很心疼,我也很难受。”

这些被压抑的情绪,就像一股看不见的暗流,在我身体里慢慢蛰伏着。可当相同的场景、相同的事、相同的人、相同的情绪出现时,有些情绪连我自己都察觉不到——就像我每次出汗,之前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今天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是因为我心中藏着太多恐惧。对妈妈用力付出爱,对老婆用力付出爱,却不敢对“丢东西”这件事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份压抑体现在身体上,就是有时额头冒汗,有时脖子冒汗,有时后背冒汗,有时浑身冒汗。昨天,我甚至发现自己大腿后面、屁股部位都在冒汗。

后来我给老婆讲述这些感悟时,又开始担心她听不懂。我本来是想和她分享这段心理历程,让她也学会疗愈自己,可做这些事的时候,又总怕她接收不到我的信息。担心太多,我就又开始冒汗了。现在想想,人的心理真的很微妙、很神奇,但我知道,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爱,所以没有任何问题,老婆、妈妈,所有人都没有问题。这只是我自己的事,是我自己的模式,是我自己的性格。

我身上的汗落了又起,起了又落,但我已经能清晰地知道:我的情绪来了,而这些情绪,其实都带着“祝福”而来。我开始学着安抚自己,告诉自己:“你已经长大了,都50岁了,完全有能力照顾好自己了,那些事儿都不是事儿了。”曾经那些让我压力山大的过往,那些像波涛一样汹涌的怨恨,今天,我终于勇敢地面对了。

我不知道我这样的分享,到底能给大家带来多少启示,但我确信,每一个追求幸福的人,都必须经历这样的过程——直面真实的自己,接纳不完美的过去。但凡有一点虚假、一点不纯粹,都无法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就在此刻,我的心中升起了一份慈悲。忽然明白,要跟孩子沟通,就要让自己变成孩子;跟患者沟通,就要把自己变成患者;跟任何人沟通,都要试着“成为他”,才能实现真正有效的沟通。因为只有你进入他的频道,和他待在一起,才能懂得他内在的感受,看清他外在的表现,才可能真正与他融为一体,成为他的“一部分”。也只有在那样的时刻,你才会知道自己的爱有多好、多有力量——那是一份足以感动世界的力量。

这段时间,我还有个深切的感受:真正的心理疗愈师都是无比真实的,他们一定经历过穿越苦痛的历程,也都有勇气面对真实的自己。一个人只有像孩子一样,学会真实地体验自己的内心,才能真正感受到他人的心意。就像我家二宝,他跟我说的那些智慧的话,很多都和老师讲的一模一样。原来,真正可爱的灵魂,本就该像孩子这般:活泼自在、智慧具足、灵魂通透,还满是温暖与爱意。这便是元神归位,是魂魄与自己好好待在一起,是内在小孩真正被看见。

我忽然想到《西游记》里的红孩儿:他原本张牙舞爪,像个妖魔鬼怪,最终被收服后,成了菩萨面前的童子。原来作者是想用这个情节告诉我们:当我们学会安抚自己时,就如同把内心的“潜意识”从“红孩儿”变成了“童子”——我们心中,一个“自己”是能包容安抚的“菩萨”,另一个“自己”是曾经躁动不安的“红孩儿”。当“菩萨”能接纳“红孩儿”的“野性”,那个“小妖怪”就会变成“小可爱”,乖乖待在我们心里。这时,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其实特别可爱:当怨恨转化为慈悲,心中的执念便开始松动,爱也会重新在心里流淌——这正是人类最需要的真实情感啊。

可我们每个人,都不敢承认自己曾是“红孩儿”,曾是那个“小妖怪”。前几天看《浪浪山小妖怪》的剧情,不也是这样吗?小猪妖不敢承认自己就是个普通的“小猪猪”,总假装自己很厉害,想跟着去西天取经,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最后搞得身心疲惫。直到在与“妖魔”决斗的过程中,它才觉醒,承认了自己就是“小猪猪”,和其他小妖怪一起找回了本心。现在的我,半梦半醒间与灵魂对话,好多具体的细节已经记不清了,但没关系,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终于悟到了——悟到了接纳自己、爱自己,才是一切疗愈的开始。

来源:河南羊先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