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们可能因为看到一些虚拟人物却有着众多狂热的粉丝而感到诧异,动漫人物或者是游戏中的角色,粉丝们不光投入时间和精力甚至金钱进去,更是投入了“真情实感”。
人们可能因为看到一些虚拟人物却有着众多狂热的粉丝而感到诧异,动漫人物或者是游戏中的角色,粉丝们不光投入时间和精力甚至金钱进去,更是投入了“真情实感”。
在网络语言中,对二次元动画、游戏中虚拟角色称呼为“纸片人”,因为他们平面二维的形象。
粉丝们把“纸片人”当作真实存在的人一样,在平时的交谈中会反复提及谈论,还会为他们庆祝生日、角色扮演,甚至会把他们当作理想伴侣,进行“虚拟恋爱”。
有人感到不解,喜欢“纸片人”好像不正常?
其实,喜欢“纸片人”并不是一种病态现象,它更是一种当下有些人们选择的一种心理满足方式。
01
“完全自主”
选择喜欢哪个虚拟人物,什么时候喜欢,喜欢多久...想投入的时候就投入,想暂停的时候就暂停,人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意愿来掌控与“纸片人”互动的程度和方式,而且无需考虑“纸片人”的感受和关系。
这种完全掌握自主权的感觉,在如今这个高压、快节奏、充满不确定性的生活中,给了人们一个自由释放压力的空间,没有现实的束缚和压抑,可以纯粹的投入和表达,全由自己来主宰。
02
“没有伤害”
实际生活中的交往和关系可能会带来伤害和背叛,但是“纸片人”不会,正是因为虚拟的特性,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安全和稳定,不会有任何的改变和不可预测。
人们会在“纸片人”身上找到安全感,在互动的过程中,可以完全预测情境与反应,不用面对如现实中复杂的、无可预测的人际冲突,不用担心自己被拒绝、被伤害。
03
“满足幻想”
“纸片人”往往都被赋予了现实中很难存在的完美特质,比如极致的美貌、强大的能力、纯粹的感情等等,各个方面都会满足人们对人类的美好幻想,是一种理想化的投射。
而且,虚拟世界中也充满着无限的想象与创造空间,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来塑造和认识“纸片人”,可能作为理想化的自己或者期盼的伴侣,体验到成就感与满足感。
04
“认同归属”
“纸片人”也像明星效应一样有着自己的粉丝群体,喜欢同一部作品、同一个人物的粉丝们相互找到“同担”,分享、讨论建立联结,会带来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群体中只有彼此懂的语言和文化,在基于共同爱好建立起来的世界,粉丝们会发展出可能比现实中更深的情感关系,且自己的热爱都有理解和回应,令他们更坚定地喜欢和珍惜“纸片人”。
理想化的“纸片人”同时也是被投射了人们自身理想人格或者未自我实现的追求,想成为那样的人或者想拥有那样的能力,但是现实中往往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实现,所以这种追求和渴望就被投射到了“纸片人”身上。
人们被那些有着他们向往特质的角色吸引,通过他们仿佛在体验另一种可能的人生和生活状态,仿佛替代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满足了内心的需求和渴望。
所以,喜欢“纸片人”也是一种情感寄托和生活的方式,没有好与坏、对与错,人们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现实生活中可能很难完全获得的安全、自主、慰藉与满足。
当然在适度范围内,它是一种健康且有效的心理安慰、压力释放的途径,但如果过度沉迷和以此逃避现实,则会影响正常的生活,这时候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在享受虚拟世界带来的美好同时,也要理性地保持与现实世界的连接,找到虚拟与现实的平衡点,让喜欢“纸片人”变成生活的点缀而不是全部。
来源:健康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