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多睡少都危险,7 小时睡眠最佳,把控质量护身体!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28 12:57 2

摘要:有人定闹钟逼自己睡够 8 小时,醒来却头晕脑胀像灌了铅;有人只睡 7 小时,第二天却能扛着工作连轴转还不犯困 —— 这事儿是不是听着特矛盾?更让人后背一凉的是,一项针对 32 万亚洲人的研究发现,睡超 8 小时会让死亡风险飙升,男性睡 10 小时死亡率甚至涨

有人定闹钟逼自己睡够 8 小时,醒来却头晕脑胀像灌了铅;有人只睡 7 小时,第二天却能扛着工作连轴转还不犯困 —— 这事儿是不是听着特矛盾?更让人后背一凉的是,一项针对 32 万亚洲人的研究发现,睡超 8 小时会让死亡风险飙升,男性睡 10 小时死亡率甚至涨 43%!那我们从小信的 “8 小时睡眠理论”,难道真是错的?到底睡多久才对身体最好?

以前总被 “每天必须睡够 8 小时” 绑架,可 2021 年《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研究,直接把这个 “常识” 撕了个口子。这次研究专门聚焦亚洲人群,找了 32 万人(包含中国 2 个队列、日本 5 个队列,还有新加坡、韩国各 1 个队列),跟踪了近 14 年,得出的结论让无数人惊掉下巴:不管男女,每晚睡 7 小时才是 “健康黄金时长” ,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都能降到最低,多睡 1 小时或少睡 1 小时,风险都会往上走。

先看男性群体,对比睡 7 小时的人,睡 8 小时的全因死亡率升高 9%,睡 9 小时升高 18%,睡 10 小时直接飙到 43%,相当于把健康往 “火坑” 里推;反过来,睡不够也不行,睡眠不足 5 小时,死亡率会升高 16%。更关键的是,65 岁以下男性更 “脆弱”—— 只要睡眠不是 7 小时,不管是少了还是多了,全因、癌症及其他原因的死亡率,都比 65 岁以上男性高一大截。有男网友看完数据吐槽:“难怪我爸退休后每天睡 9 小时,总说浑身没劲儿,原来不是睡少了,是睡多了害的!”

女性的情况更 “严格”,跟睡 7 小时的比,少睡 1 小时或多睡 1 小时,死亡率都会升高 ,简直是 “差一分钟都不行”。有宝妈分享:“之前为了凑 8 小时,半夜喂完奶还硬躺着等够时长,结果白天更累,现在只睡 7 小时,反而精神好多了,原来一直跟自己较劲错了!”

其实这道理跟吃饭一样,饿肚子会低血糖,吃撑了会消化不良,睡眠也是 “过犹不及”。睡太少,身体没来得及修复,免疫力下降、血管压力大;睡太多,身体长期处于 “低代谢状态”,器官负担加重,难怪死亡率会上升。

很多人把 “睡够几小时” 当成唯一目标,却忽略了更重要的 —— 睡眠质量。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的安建雄主任早就说过,8 小时只是个平均值,不是所有人的 “标准答案”,检验睡眠够不够,根本不用看时钟,就看第二天醒了的状态 。

你想想:要是前一晚只睡 6 小时,但全程没醒过,睡得特香,第二天起来脑子清清爽爽,开会、干活都有劲儿,那这 6 小时就比 “躺 8 小时却翻来覆去” 管用;相反,就算睡满 8 小时,半夜醒个三四次,醒了还半天睡不着,第二天肯定昏昏沉沉,跟没睡没两样。

那啥样才算 “好睡眠”?有三个硬指标必须记牢:第一,入睡得快,30 分钟内必须睡着(6 岁以下小朋友得 20 分钟内),要是躺半天还睁着眼数羊,那就是入睡困难;第二,夜里醒的次数不能超 3 次,就算醒了,也得 20 分钟内再睡着,不然睡眠连续性就断了,身体没法好好修复;第三,醒了之后得精神饱满,心情好、注意力集中,要是起来还想赖床,那睡眠质量肯定不高。

现在很多人有智能手表或手环,其实可以看看自己的睡眠曲线 —— 深睡眠够不够、有没有频繁醒。有网友分享:“我之前总以为自己睡够 8 小时,看了手表才知道,半夜醒了 5 次,深睡眠才 1 小时,难怪白天累,现在调整后睡 7 小时,深睡眠有 2 小时,整个人都像充满电!”

我们一整晚的睡眠会分阶段循环:浅睡眠、深睡眠、快动眼睡眠,一晚上要经历 4-6 个回合,每个回合约 90 分钟。浅睡眠是刚入睡的阶段,容易被吵醒;深睡眠是身体修复的关键,生长激素释放多,还能清除大脑 “垃圾”,主要集中在前半夜;快动眼睡眠是做梦、巩固记忆的阶段,后半夜更多。要是中间总醒,循环被打断,就算睡够时长,身体也没得到休息。知道了 “7 小时最佳”“质量比时长重要”,那咋才能睡好?其实不用搞复杂,做好 5 件事就行,人人都能学会:

第一,必须有规律作息,别今天 11 点睡,明天凌晨 2 点睡。2025 年全国爱卫办发布的《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建议:成年人晚上 10-11 点入睡,早上 6-7 点起床;老年人可以早一点,晚上 10-11 点睡,早上 5-6 点起。关键是别打破规律,周末也别报复性熬夜 —— 有个朋友之前周末熬到 3 点,周一上班困得直点头,后来坚持周末也 11 点睡,周一再也不用靠咖啡续命了。

第二,睡眠环境得舒服。要安静、黑暗、温度适宜,比如用遮光窗帘挡掉路灯,用耳塞防邻居噪音,温度控制在 22-25℃,这样身体更容易放松。有人说 “我家楼下太吵”,其实可以试试白噪音机,雨声、海浪声能盖过杂音,帮你快速入睡。

第三,睡前别瞎吃瞎喝。晚餐别吃太饱、太油腻,不然肠胃半夜还在 “加班”,肯定睡不安稳,最好睡前 3-4 小时就吃完;水也别喝太多,不然半夜总起夜打断睡眠,但也别完全不喝,睡前 1-2 小时喝几口温水就行,避免口渴影响入睡。

第四,睡前得让身体放松下来。别刷手机 —— 手机蓝光会让大脑以为是白天,越刷越精神;可以做做助眠瑜伽、冥想,或者听听舒缓的音乐。有网友试过冥想:“每天睡前花 10 分钟,不想工作的事儿,就关注自己的呼吸,现在躺下 10 分钟就能睡着,比吃助眠药管用!”

第五,平时多做助眠运动。研究发现,瑜伽、太极、步行、慢跑都能改善睡眠:瑜伽最厉害,能让总睡眠时间平均延长 110 分钟;太极能优化睡眠结构,让深睡眠更久;步行和慢跑能缓解失眠带来的白天疲劳。别觉得 “运动累了才好睡”,其实温和的运动更管用,比如每天晚上散步 30 分钟,比窝在沙发刷剧强多了。

说到底,睡眠不是 “完成任务”,不用逼自己凑够 8 小时,也不用为了 “睡不够” 焦虑。对我们亚洲人来说,7 小时大概率是最优解,但最重要的还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 只要保证睡眠质量,第二天能精神饱满地做事、生活,那就是最好的睡眠。毕竟,我们睡觉得目的是为了 “醒着的时候更舒服”,不是为了 “躺够多少小时”。

来源:中国八卦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