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2070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72岁的林阿姨,退休后生活悠闲,吃饭规律、锻炼充足,却始终有个小烦恼——总觉得自己“老得太快”。皮肤松弛、记忆力下降、关节也越来越不灵活。她试过各种保健品、补充剂,但效果都不理想。
直到前段时间,她在一次社区健康讲座上听到:“一种天然蛋白质,竟然可能是科学界目前已知最‘抗老’的营养因子。”讲座提到,这种蛋白质每摄入10克,就可能将健康寿命的概率提升45%。这个发现,来自牛津大学的一项重磅研究。
林阿姨一头雾水:蛋白质不是到处都有吗?难道还有“会延寿”的蛋白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被科学家称为“未来健康关键”的营养之星——植物蛋白。
这项研究发表于2024年《自然·衰老》(Nature Aging)期刊,是牛津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联合欧洲营养学会进行的长期追踪研究。他们分析了超过11万人、长达十年的饮食与健康数据,得出一个惊人的发现:
每天摄入植物蛋白≥50克的人群,其在60岁后保持无重大慢性病状态的概率,比摄入不足30克的人高出45%。
换句话说,吃得对,真的可以“慢老”。而且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寿命长度上,更重要的是——健康寿命,也就是不和病床、药瓶为伴的晚年。
研究还发现,动物蛋白摄入量并不与健康寿命成正比,部分人群(尤其是本身存在代谢问题者)摄入过多反而可能增加慢病风险。而以豆类、坚果、全谷物为代表的植物蛋白,则在降低慢性炎症、改善血糖、保护心脑血管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很多人可能会问:蛋白质不都是蛋白质吗?怎么植物蛋白就“抗老”了?从医学角度来看,它们的确不一样。
首先,植物蛋白富含膳食纤维、抗氧化物,在进入体内后,不仅能合成肌肉、修复组织,还能降低炎症水平。长期慢性炎症是衰老的“幕后推手”,而植物性饮食抗炎效果显著。
其次,植物蛋白不含胆固醇,饱和脂肪酸含量低,对血管更友好。研究显示,植物蛋白饮食可降低血压、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心脏病患者十分友好。
更关键的是,植物蛋白对肾脏的负担更小。《中国临床营养杂志》指出,长期高动物蛋白饮食可能加速肾功能下降,而植物蛋白则可减缓这一过程。
既然植物蛋白这么好,那该怎么吃?哪些食物富含这种“延寿蛋白质”?
最推荐的来源包括:
黄豆及制品:豆腐、豆干、豆浆,每100克豆腐含蛋白质约8克;
坚果类:如杏仁、核桃、腰果,既能补蛋白又含丰富不饱和脂肪酸;
全谷杂粮:燕麦、藜麦、荞麦等,每100克燕麦含蛋白质超12克;
豆类杂粮组合:红豆+糙米,绿豆+黑米等,蛋白质互补效果更佳。
成年人每日推荐蛋白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1.0-1.2克,如体重60公斤,建议每日摄入蛋白质60-72克。若一半以上来自植物来源,抗老化益处更优。
早餐一杯豆浆+鸡蛋,午餐来点红豆糙米饭,晚餐搭配豆腐或素炒坚果蔬菜,就基本达标。
但也有读者会担心:年纪大了,肠胃吸收差,就算吃了这么多植物蛋白,身体能用上多少?
这确实是个问题。随着年龄增长,胃酸分泌减少、消化酶活性下降,都可能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因此,除了多吃植物蛋白,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每餐蛋白质均衡分布:不要一顿狂补,三顿平均更利于吸收;
搭配维生素C、维生素B6:如西红柿、柑橘、胡萝卜等,有助于蛋白合成;
适量运动,特别是力量训练:可刺激肌肉对蛋白质的利用,延缓肌肉流失;
避免空腹喝浓茶、咖啡:其多酚类会干扰蛋白吸收。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自认为吃了很多蛋白质,但其实“吃错了方向”。以下这几类“伪蛋白食物”,要特别当心:
高盐豆制品:如香干、素鸡、豆腐干等,虽然蛋白多,但钠含量过高,长期摄入易升高血压;加工坚果:如炸花生、奶油瓜子,蛋白质还在,但油盐含量“爆表”;蛋白粉乱吃:很多人盲目补蛋白粉,不仅吸收未必好,还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因此,选择天然、低加工、低盐低糖的植物蛋白食品,才是真正有益健康的做法。
很多人到了晚年,才突然意识到身体“虚了”,四处找补品。而其实,延长健康寿命的关键,不是补,而是早吃对!
就像牛津大学研究者所说:“我们发现,影响健康老化的,不是某种神奇药物,而是几十年来每天的选择。”
所以,不妨从今天开始,每天多吃10克植物蛋白,为自己的未来“打个底”。或许你不会立刻变年轻,但十年后的你,一定会感谢今天吃下去的那一口豆腐、那一勺红豆饭。
参考资料:
《自然·衰老》期刊:“Plant protein intake and healthy lifespan: a 10-year cohort study” (2024)
国家卫健委《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
中华医学会 临床营养分会《蛋白质摄入与慢性病风险评估共识(2023)》
来源:老年病科安医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