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刷朋友圈,做实体店的老王和搞编程的小李吵翻了。老王对着手机屏幕骂骂咧咧:"又来这套!当年互联网+坑死多少人,现在换个马甲接着割?"小李却连夜收拾了工位,朋友圈发了句:"这波要是跟不上,这辈子都得拍大腿!"
有人说这是割韭菜新套路,也有人赌上全部身家——"人工智能+"真能让普通人逆袭?
昨天刷朋友圈,做实体店的老王和搞编程的小李吵翻了。老王对着手机屏幕骂骂咧咧:"又来这套!当年互联网+坑死多少人,现在换个马甲接着割?"小李却连夜收拾了工位,朋友圈发了句:"这波要是跟不上,这辈子都得拍大腿!"
吵成这样,全因国务院刚放出的重磅文件——《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文件里明明白白说,要让人工智能像当年的互联网那样,钻进各行各业的犄角旮旯。
这场景是不是在哪儿见过?2015年"互联网+"刚出来时,我二舅指着开网店的表妹鼻子骂"不务正业",结果人家现在在海南买了两套房,冬天还能去避寒。那会儿谁能想到,手机点几下就能叫到车、能在线看医生,甚至能远程给地里的果树施肥?
但这次"人工智能+",水好像比当年深多了。老王吐槽得也不是没道理:当年开实体店的,被电商冲得七零八落,好多人赔得底朝天。现在AI一来,不光实体店,连写文案的、做设计的,说不定哪天就被机器替了。
可小李举的例子,听着更让人心里发颤。他邻居开了家小五金厂,上个月刚上了AI质检设备,次品率一下子降了90%,现在订单排到下个月,工人都得加班加点。小区门口的诊所,引进了AI辅助诊断系统,前阵子省里来的专家查岗,都说诊断得比有些年轻大夫还准。这哪是颠覆行业,简直是给普通人开了挂?
其实每回有新风口来的时候,总有人跳着脚骂是骗子,也总有人闷头干、悄悄发大财。当年看不起淘宝的,现在可能在直播间里喊"家人们";嘲笑手机支付不安全的,如今去菜市场买菜都嫌带现金麻烦。
我琢磨着,与其瞎猜这事儿靠不靠谱,不如多留心身边。楼下超市是不是用上了人脸识别结账?公司里的报表是不是AI自动生成了?这些藏在生活里的小细节,可能比文件上的字儿更靠谱。
反正我打算先学着用AI写周报,万一真能腾出点时间摸鱼呢?你们觉得这波"人工智能+"是机会还是坑?评论区里聊聊,也别忘了点个赞,让更多人看看。毕竟错过风口的滋味,可比被割韭菜难受多了。
来源:自然而然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