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只公鸡、两条微博、一幅概念图,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却让全球玩家为之疯狂。游戏科学的《黑神话:钟馗》还未正式露面,就已经预定了下一个爆款。
一只公鸡、两条微博、一幅概念图,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却让全球玩家为之疯狂。游戏科学的《黑神话:钟馗》还未正式露面,就已经预定了下一个爆款。
这一切源于游戏科学发布的两条微博和一张概念图。图中,有只倒挂的鸡脖。
这可不是随便画的。在山西临汾的一些村落,新戏台“开光”时会举行一种叫做“咬鸡”的仪式:真人扮演的钟馗用牙咬断公鸡的脖子,将血洒在戏台周围,以此驱邪避灾,保佑平安。
最高级的营销,是让用户成为你的传播者。他们不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给你线索,让你自己去发现、去解读、去创作。
为什么偏偏是钟馗?
随着《黑神话:悟空》的巨大成功,所有人都在猜测游戏科学的下一部作品会是什么。当钟馗这个形象出现时,一切又显得那么顺理成章。
钟馗的形象几乎完全复刻了唐代画家吴道子笔下的标准像:豹头环眼、铁面虬髯、红袍乌纱、手持斩妖剑。光是这个造型,就已经让人感受到满满的压迫感。
更重要的是,钟馗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丑镇丑,以恶制恶”的哲学思想。这个形象的深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
游戏科学官网上的那句话更是点睛之笔:“捉山中鬼易,斩心中鬼难”。这句话不仅点明了游戏的主题,更将游戏的深度从单纯的打怪升级提升到了对人性、对执念的哲学思考层面。
不只是钟馗,整个阴曹地府都来了
如果你认为这只是游戏科学的独辟蹊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今年,国产游戏似乎约好了一起“过鬼节”:《古剑》新作也选择了地府判官作为主角;《明末》的英文名直接叫“Wuchang”,主角就是无常;《影之刃零》则构建了一个巨型阴曹地府式的江湖...
这根本不是巧合,而是国产游戏厂商的一次集体觉醒:我们终于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
阴曹地府的体系庞大到超乎想象:十殿阎罗、四大判官、六案功曹、十大阴帅、七十五司...每一个角色、每一个设定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故事背景。
对游戏创作来说,这就是一座根本挖不完的超级富矿。
中国游戏正在迎来新一轮“出海”热潮。2025年上半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收入达到95.01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1%。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IP正成为游戏“出海”的核心竞争力。相比《黑神话:悟空》中孙悟空代表的反叛精神(这对西方玩家来说理解门槛较高),钟馗作为地府中主持正义的使者,更容易被海外玩家理解和接受。
只要解释钟馗是来自中国阴间的正义使者,负责捉鬼和维持阴阳两界的秩序,国外玩家就能立刻理解这个角色的定位和魅力。
这种文化输出不是生硬的灌输,而是通过游戏这一载体,让全球玩家在娱乐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和理解中国文化。
我们曾经羡慕北欧神话、希腊诸神、克苏鲁...如今,我们终于意识到,自己的文化传统中有着同样丰富、同样深邃的神话体系。
阎王爷、判官、无常、牛头马面、钟馗...这些曾经只存在于壁画和故事中的角色,如今正通过游戏这一现代媒介重新焕发生机。
这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传统文化的现代转译。游戏开发者们不是照搬传统,而是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重构,让古老的文化符号焕发新的生命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游戏科学和这些国产游戏厂商正在做的,是一场大规模的文化复兴运动。他们通过游戏让年轻人重新认识、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
随着《黑神话:钟馗》的预告片持续发酵,一个个细节被玩家挖掘出来:抬剑的小鬼可能是钟馗身边的“含冤”、“负屈”二将;捧法宝的小妖则是《西游记》里被孙悟空骗惨了的“精细鬼”和“伶俐虫”...
这一切都指向一个可能性:游戏科学可能在构建一个更大的“黑神话宇宙”,让钟馗和悟空存在于同一个世界观中。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DLC放在《钟馗》之后推出也完全合理——《黑猴》的故事要延续,可能需要钟馗这边先铺好路。
无论如何,国产游戏正在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不再模仿,不再追随,而是扎根自己的文化,打造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游戏作品。
这场“百鬼夜行”,才刚刚开始。
来源:吃Bagel的莫扎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