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美国光学学会旗下杂志Optics Express在线刊载了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湖北武汉大气遥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野外站)易帆教授团队在大气温度廓线探测仪器研制方面的最新成果。论文题为“Pure rotational Raman lidar for
近日,美国光学学会旗下杂志Optics Express在线刊载了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湖北武汉大气遥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野外站)易帆教授团队在大气温度廓线探测仪器研制方面的最新成果。论文题为“Pure rotational Raman lidar for accurate profiling of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and aerosol/cloud backscatter coefficients”(《精准探测大气温度和气溶胶/云后向散射系数的纯转动拉曼激光雷达》)。电子信息学院易帆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团队成员余长明、张云鹏、柳付超、何芸和周军为论文合作作者。
国家野外站单支谱纯转动拉曼测温激光雷达研制团队
野外站团队研制的全球首台可实现近地面至平流层(白天:1-21公里;夜晚1-35公里)全天时精准温度测量的激光雷达,其时间分辨率达到1小时,空间分辨率为150米,在温度测量精度方面,夜晚21公里高度(白天为11公里)以下误差优于2摄氏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团队在2012年率先提出原理方案,2018年首台原理样机成功问世并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2020年获得美国发明专利授权,2021年证实该雷达在气溶胶和云光学特征精确测量方面的有效性,随后经过一系列技术改造和优化,在2022年12月团队成功推出可用于常规探测的激光雷达产品。十年磨一剑,团队为大气探测打造出当今世界上“最精准的立体温度计”。该系统在气象预报以及航天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自2014年起,该工作得到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的资助。在基金委2023年重大仪器项目中期评议中,该项目是地球科学学部唯一获得优秀评价的项目,并被基金委推荐为中央第38督导组现场考察备选项目。此外,国家科技部自2019年起也给予野外站平台持续的资助。
如今,这款新型测温激光雷达凭借其稳定优异的工作性能,已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二期”项目的武汉珞珈山站和深圳博罗站投入应用部署。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野外站团队成员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在南极中山站成功部署我国首台极地拉曼测温激光雷达,为极地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精准数据。
野外站易帆教授团队能够取得卓越的成果,也得益于武大电子信息学院的鼎力支持和深切关怀。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源于1945年建立的原国立武汉大学游离层实验室,秉承着“明德博学,知行合一”的院训精神,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水平处于学校前列,有一批具有多学科交叉特色的高水平科研团队,有着淳朴、和谐的院风和务实、拼搏的学院精神。
作为学校首个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的学院,近年来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国际化办学、创新科研团队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院强劲的科研实力,离不开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明显的学科优势。学院现有教职工205人,其中专任教师138人,还拥有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青年学术带头人20余人等;拥有地球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7个一级学科,其中地球物理学在学科评估中排名A+,2021年入选教育部第二轮国际一流建设学科,还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无线电物理、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空间物理学、1个湖北省重点学科-地球物理学、5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学子们在师者的智慧光芒与学科的璀璨成就中,如同幼苗汲取甘霖,心灵得以滋养,思维得以启迪。(部分数据截至2024年9月)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武汉大学将继续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核心,着力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让智慧的累累果实挂满枝头。
来源: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