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扎根钢都七十五载,鞍山气象事业始终传承红色血脉,以“联心鞍民”党建品牌为引领,将气象服务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血脉,为城市文明建设注入气象智慧。鞍山市气象局始终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全市气象部门六个党支部打造“万千和畅”“钢都预警树”等特色党建品牌矩阵,在重大天气
扎根钢都七十五载,鞍山气象事业始终传承红色血脉,以“联心鞍民”党建品牌为引领,将气象服务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血脉,为城市文明建设注入气象智慧。
鞍山市气象局始终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全市气象部门六个党支部打造“万千和畅”“钢都预警树”等特色党建品牌矩阵,在重大天气保障、防灾减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先后获得“辽宁省文明单位标兵”“市直机关‘四强’党支部”等多项荣誉,以“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精神,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近年来,鞍山市气象局加速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起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服务体系。全市114套气象观测站实现4G通信全覆盖,站网密度达9公里,提前达成“十四五”规划目标;海城、岫岩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投入运行,辽宁省气象仪器计量站鞍山分中心升级提质,监测预警能力显著提升。《鞍山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于2025年3月1日正式施行,736套农村应急广播系统保持100%在线率,配合自主研发的气象预警支撑平台,实现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全畅通。2024年汛期,面对比常年偏多6成的累计降雨量,全市气象部门发送预警传真2万余次、大喇叭预警近10万次、预警短信超100万条,以“叫应”制度和应急联动机制守护群众安全。
立足新时代全面振兴主战场,鞍山市气象局积极发挥“气象+”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在乡村振兴领域,建成辽宁省南果梨特色气象服务中心及青草沟示范基地,完成9项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为特色农产品贴上“气候身份证”;在生态文旅方面,助力千山景区获评“中国天然氧吧”和“避暑消夏好去处”,为梨花节、马拉松等重大活动提供逐小时精细化预报,保障央视多档节目顺利录制;在风险保障领域,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气象+保险”模式,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链条风险管理服务。同时,气象工作深度融入地方治理体系,被纳入乡村振兴、地质灾害防治、碳达峰碳中和等多项规划,与自然资源部门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形成服务合力。
展开剩余27%精神文明建设同样硕果累累。鞍山市气象局组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文明交通”“净美钢都”等活动,利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开展科普进校园、进社区活动,面向爱心团队和中小学举办研学开放日,抖音直播解读暴雪天气,承办全省气象科技下乡活动,用专业服务守护群众“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通过升级气象站、科技预报大厅等硬件设施,开展联欢会、诗词大会、红色研学等文体活动,打造学习型、文化型、廉洁型、创新型机关,展现气象人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站在新起点,鞍山市气象局将继续以科技人才为笔、气象文化为墨,在全面振兴的征程中,持续书写“联心鞍民”的新篇章,让气象服务成为推动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引擎。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