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协商经典案例】襄州区政协:一线协商推动水毁工程修复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29 15:08 2

摘要:2024年7月中下旬,襄州区程河镇及唐河上游地区遭遇连续频发极端强降雨,导致唐河流域水位猛涨。其中,距镇政府不足200米的西门口,因其地势低洼,成为洪灾首冲点。该处堤防设施老化破损,公路明口通道狭窄,汛期渗水问题严重,不仅威胁过往行人、车辆安全,更对程赵堤的堤

事由

2024年7月中下旬,襄州区程河镇及唐河上游地区遭遇连续频发极端强降雨,导致唐河流域水位猛涨。其中,距镇政府不足200米的西门口,因其地势低洼,成为洪灾首冲点。该处堤防设施老化破损,公路明口通道狭窄,汛期渗水问题严重,不仅威胁过往行人、车辆安全,更对程赵堤的堤防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一旦西门口被洪水冲破,洪水将直涌镇中心,严重危及居民生命安全,对全镇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沉重打击。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程河镇政协委员活动组立足全镇发展大局,心系百姓福祉,将西门口水毁工程修复列为2025年上半年一线协商重点议题。通过多次深入现场、组织面对面协商,全力推动这一民生工程的高质量完工,为镇区居民筑起一道安全牢固的防线。

主要做法

一线勘察定症结,凝聚修复共识

为精准诊断工程隐患,从而为协商议事提供扎实依据,程河镇政协活动组联合镇水利服务中心、堤防所等专业力量,对西门口开展全面且细致的勘查。通过测量闸口结构、评估土质稳定性、分析水文数据,发现原有工程存在三大问题:一是闸体年久失修,密封性差;二是堤面受洪水冲击,堤面塌陷严重。三是路面宽度仅3.3米,大型农机需绕行2公里。针对这些问题,活动组列出详细的目标清单,明确“闸体加固、堤坡防护、道路拓宽”三大修复任务,并征求经验丰富的水利专家意见进行完善,为后续修复工程的顺利实施做足功课。

多元协商破堵点,优化方案设计

在确定资金来源及施工单位后,为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程河镇政协委员活动组多次邀请施工方、水利、堤防部门及社区干群代表召开专题协商会议,协商过程中,各方充分沟通交流,从不同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经过反复讨论,最终确定采用“钢筋混凝土闸体+生态护坡+道路拓宽”的修复方案。施工方也积极响应,承诺将严格把控材料采购及施工监工环节,确保工程质量。此外,考虑到汛期洪涝多发,施工方还计划预留汛期值守空地,增设上堤步梯,方便水位监测,进一步提升工程的防洪实用性。

协同监管提质效,压实责任闭环

为保障水毁工程如期完工,程河镇政协委员活动组多次前往施工现场调度,及时指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在挡墙支模固形阶段,正值夏收时节,群众农业生产往来频繁。过往群众向活动组反馈,希望加快施工进度,以免影响夏收运输。政协委员立即与施工方进行沟通协调,在确保群众通行安全的前提下,施工方增加人手,做好防护措施与解释工作,加快完成拆除工作,保障了堤外夏麦的顺利抢收。同时,联系程河社区安排干部在现场维持秩序,成功化解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与潜在矛盾。工程完工后,程河镇政协委员联合人大代表开展水毁工程加固修复项目监督行动,前往现场查看,并指出草皮、土方等需要优化的方面,要求施工单位做好管护和对接,确保修复工程真正惠及群众。

主要成效

防洪能力显著提升

西门口加固修复工程在汛期前顺利完工,修复后西门堤防的稳定性、防洪闸的密封性以及排水系统的效率都得到了全面提升。这一工程为安全度汛、抵御洪水侵袭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安全堤坝”,为镇区居民筑起了生命财产的防护屏障,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农业生产效率突破

公路明口拓宽后,彻底解决了大型农机通行难题,农机转运成本大幅下降,保障了夏播效率及秋粮如期归仓。以前因农机绕行成本高,部分小块地未能全面实现机械化作业。如今,拓宽后的道路使大型农机畅通无阻,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率,提高了农业作业效率,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工程顺利完工并达到预期建设目标,一方面密切了干群关系,政协委员和镇村干部深入一线解决问题,通过协商切实回应了程河社区群众的急难愁盼,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获得村民一致好评;另一方面增强了群众对基层治理的信任和参与度,有利于凝聚基层治理合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推广情况

程河镇“一线协商”西门口水毁工程修复的成功实践,展现了基层协商在解决民生难题中的重要作用。协商活动相关资讯先后在“湖北人大网”“湖北日报”“云上襄州”等平台进行报道,扩大了协商案例的影响力。其经验做法也为其他地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通过将协商民主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建立“勘察-协商-监管-评估”的闭环工作机制,从施工监管到后期管护形成完整链条,确保民生工程质量和长效运行。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