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三点的写字楼,像一座被城市遗忘的孤岛,只有苏青梧工位上的台灯,还固执地亮着一小片橘黄色的光晕。
凌晨三点的写字楼,像一座被城市遗忘的孤岛,只有苏青梧工位上的台灯,还固执地亮着一小片橘黄色的光晕。
她按下发送键,将最终版的“星尘计划”结案报告发进了工作群,长长地吁了口气。身体向后靠在冰凉的人体工学椅上,骨节发出一连串细微的脆响。连续一个月的通宵达旦,终于在今天画上了句号。
【总算,对得起自己这三个月的拼命了。】
她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屏幕右下角的时间跳动着,显示为03:01。
手机在桌面上震动了一下,是部门总监张嵩发来的消息,言简意赅:“辛苦了,青梧,明天汇报会好好表现。”
苏青梧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丝疲惫的苦笑。所谓“好好表现”,不过是让她在PPT翻页的时候,跟上张嵩的节奏罢了。这个项目,从市场调研、数据分析、方案搭建到最后的落地执行,百分之九十的工作量都是她一个人扛下来的。但她知道,明天站在台上,那个意气风发、接受所有人赞誉的人,只会是总监张嵩,或许,还会带上他的得意门生——陆鸣。
她不是没有挣扎过。刚入职时,她也曾满怀热血,以为只要能力够强,就能得到应有的认可。可现实一次次地告诉她,在这个“中正平和”的团队里,默默无闻地做一头“老黄牛”,把功劳让给领导,才是最稳妥的生存之道。
“青梧姐,还没走啊?太拼了吧!”一个轻佻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苏青梧回头,看见陆鸣倚着门框,一身清爽,头发甚至还带着发胶的香气,显然是刚从外面的饭局回来,顺道来公司“视察”一下。
“嗯,刚弄完。”苏青梧淡淡地回应,开始收拾桌面。
陆鸣走过来,瞥了一眼她的电脑屏幕,上面还停留在报告的最后一页,署名处,张嵩的名字在最前面,字号最大,加粗。陆鸣的名字紧随其后,而她的名字,苏青梧,则被放在了最末尾,字号小得像个不起眼的注释。
“哎呀,这报告做得是真漂亮,不愧是青梧姐,细节狂魔。”陆鸣啧啧称赞,语气里却听不出半分真心,“明天汇报就靠张总监和我们力挽狂澜了。说实话,这种大场面,还是得男人顶在前面,你们女孩子嘛,心思细腻,适合做做后勤支持,查漏补缺。”
他的话像一根细小的针,精准地刺进了苏青梧心里最柔软也最敏感的地方。
她关掉电脑,显示器瞬间暗了下去,映出她毫无血色的脸。她没有反驳,只是拿起自己的包,平静地说:“说完了?说完了我下班了。”
陆鸣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她会是这种冷淡的反应,讪讪地笑了笑:“行,那你早点休息,明天见。”
电梯缓缓下行,镜面一样的墙壁反射出苏青梧疲惫的身影。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眼下是掩不住的青黑,眼神里是长久压抑后的麻木。陆鸣的话,像最后一片羽毛,轻轻压在了那根早已不堪重负的弦上。
【凭什么?】
【就因为我是女人,所以我的宵衣旰食、我的殚精竭虑,就只能是“后勤支持”?我的成果,就要心甘情愿地被他们冠上自己的名字,拿去换他们的晋升资本?】
叮——
电梯门打开,冷风灌了进来,让她瞬间清醒。
她走出写字楼,凌晨的街道空无一人。她抬头望着那栋依旧灯火通明的大楼,每一扇窗户后面,或许都有一个和她一样,在燃烧自己,却照不亮前路的“苏青梧”。
不,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她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地嵌进掌心。那一点刺痛,反而让她混沌的大脑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
**从明天开始,一切都要不一样了。**
第二天上午九点,全公司的高层战略会议准时召开。
苏青梧坐在会议室最不起眼的角落,面前放着笔记本电脑,上面是她熬了几个通宵做出来的PPT。她穿着一身得体的职业套装,化了淡妆,气色看起来比昨天好了很多。
张嵩站在讲台中央,意气风发。他清了清嗓子,用他那富有磁性的男中音开始了演讲:“各位领导,同事们,上午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们部门本季度的重大突破——‘星尘计划’的成果……”
他口若悬河,将PPT上的每一个数据、每一张图表都说成了自己的深思熟虑和团队的集体智慧。苏青梧面无表情地按着翻页键,像一个没有感情的工具人。
“……尤其要感谢我们团队的陆鸣,”张嵩说着,亲切地拍了拍坐在第一排的陆鸣的肩膀,“在项目攻坚阶段,陆鸣同志身先士卒,连续多晚带领大家加班加点,拿下了最关键的客户,为项目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稀稀拉拉的掌声。陆鸣站起来,谦虚地朝大家笑了笑,那笑容里满是志得意满。
苏青梧的指尖在翻页器上停顿了一下。
【带领大家加班?他明明每天准点下班去参加各种饭局,只在深夜回来“视察”一圈,拍几张照片发朋友圈。拿下关键客户?那个客户明明是我用专业方案和不厌其烦的沟通磨下来的。】
她的内心在咆哮,但脸上依旧平静如水。
汇报结束,CEO带头鼓掌,对“星尘计划”的成果表示了高度赞扬:“张总监,你们部门这次干得非常漂亮!特别是陆鸣,年轻人,有冲劲,有想法,前途无量啊!”
张嵩笑得合不拢嘴:“都是CEO领导有方。陆鸣确实是块好料子,我准备让他全权负责‘星尘计划’的二期项目,给他更多锻炼的机会。”
CEO满意地点点头。
整个过程,没有人提起“苏青梧”这个名字。她就像会议室里的空气,透明,却又不可或缺。
会议结束,众人陆续离场。苏青梧默默地收拾着电脑。
“青梧,”张嵩走了过来,脸上带着领导对下属的“和蔼”微笑,“今天辛苦了。PPT翻得不错,节奏卡得很好。”
“应该的。”苏青梧的声音听不出情绪。
“对了,”张嵩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二期项目,你就继续辅助陆鸣吧。他主外,你主内,帮他把资料整理好,数据跑一跑,你们俩搭档,我很放心。”
这番话,彻底将苏青梧钉死在了“辅助”和“后勤”的位子上。她抬起头,第一次正视张嵩的眼睛,那双眼睛里充满了理所当然。
“张总监,”她缓缓开口,声音不大,但异常清晰,“我认为,我比陆鸣更适合负责二期项目。”
张嵩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似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直以来温顺听话的苏青梧,居然会当面顶撞他?
“你说什么?”
“我说,我比陆鸣更适合。”苏青梧重复了一遍,目光没有丝毫闪躲,“‘星尘计划’一期的所有核心数据模型,是我建立的;超过八成的客户沟通,是我完成的;整个项目的风险评估和预案,也是我独立撰写的。我对这个项目的理解,比任何人都深刻。如果由我来负责二期,我有信心在现有基础上,将利润率再提升五个百分点。”
她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她没有情绪激动,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张嵩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他压低声音,带着一丝警告的意味:“苏青梧,注意你的态度!这是公司的决定。陆鸣有大局观,有冲劲,这是项目负责人需要具备的素质。你……你的能力我们都看在眼里,但性格太内向,不适合抛头露面。”
“大局观,是指把别人的功劳据为己有吗?”苏青梧轻轻地反问,像一把温柔的刀子。
“你!”张嵩的脸瞬间涨红了,“简直是无理取闹!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你必须服从安排!”
说完,他拂袖而去,背影里满是恼羞成怒。
苏青梧站在原地,看着他离开的方向,深吸了一口气。
【我知道,今天这次摊牌,可能会让我失去这份工作。但是,如果连自己应得的东西都不敢去争取,那我将永远被困在原地,直到被榨干最后一丝价值,然后被轻易地丢弃。】
她没有立刻离开会议室,而是打开电脑,将自己过去三个月所有关于“星尘计划”的工作记录、邮件往来、数据分析报告、加班打卡记录,全部整理打包,然后,将这封邮件发给了三个人。
一个是CEO的公开邮箱。
一个是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总监。
最后一个,是集团新上任的、以雷厉风行和重视数据著称的COO——林知夏。
做完这一切,她关上电脑,走出了会议室。外面的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在她身上,有些刺眼,却也带来了久违的暖意。
邮件发出去后,如石沉大海,一连三天都没有任何回音。
公司里的气氛却变得有些诡异。张嵩看她的眼神,像淬了毒的冰,恨不得在她身上戳出几个洞来。陆鸣则是一副胜利者的姿态,见了她,总要阴阳怪气地来一句:“哎,青梧姐,二期的资料整理得怎么样了?我这边等着用呢。”
苏青梧一概不理,只是将张嵩交代下来的所有工作,都用邮件确认,并且抄送相关部门。每一个需求,她都要求明确的指令和截止日期;每一次沟通,她都留下白纸黑字的记录。她把自己变成了一台精准、高效,但没有任何感情的机器。
她不再主动加班,到点就走。她开始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去健身,去上语言课,去读那些以前想读却没有时间读的书。她的世界,第一次不再只有工作。
同事们都觉得苏青梧变了,像变了个人。以前那个温和、有求必应的便利贴女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冷静、疏离,浑身散发着“生人勿进”气息的职场白骨精。
“她是不是被刺激到了?那天在会议室跟张总吵,我都听见了。”
“肯定是啊,功劳全被抢了,换谁谁受得了?”
“不过她也太刚了,胳膊怎么拧得过大腿?你看,现在还不是得乖乖给陆鸣打下手。”
流言蜚语像风一样在办公室里穿行,苏青梧充耳不闻。她在等,等一个结果。要么是辞退通知,要么,是一个转机。
第四天下午,她接到了一个陌生的内线电话。
“你好,是苏青梧吗?我是林知夏的助理,林总想请你来她办公室一趟。”
苏青梧的心猛地一跳。
【来了。】
林知夏,公司COO,一个传奇一样的女人。据说她从基层做起,十年时间,凭借着卓越的能力和狠辣的手段,一路披荆斩棘,坐到了如今的位置。她是公司里所有女性员工的偶像,也是所有男性高管眼中最难缠的对手。
苏青梧走进林知夏的办公室。这里装修得简洁而富有品味,没有多余的装饰,只有一整面墙的书柜和一张巨大的实木办公桌。林知夏就坐在桌后,一身剪裁合体的白色西装,齐肩短发,眼神锐利得像鹰。
“坐。”林知夏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苏青梧坐下,背脊挺得笔直。
林知夏的目光落在她身上,审视了足足有半分钟,才缓缓开口:“你的邮件,我看了。你附上的所有资料,我也都看完了。”
她的声音清冷,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你想要什么?”林知夏问得直接。
“我想要我应得的。”苏青梧迎着她的目光,不卑不亢,“‘星尘计划’二期项目负责人的位置。”
林知夏的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察的弧度,像是欣赏,又像是在嘲讽她的天真。
“你觉得,仅凭一封邮件,就能推翻一个部门总监的决定?苏青梧,职场不是非黑即白的童话世界。你的能力,我从数据里看到了。但你的行为,在很多人看来,是越级,是挑战规则。”
“如果规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为什么不能挑战?”苏青梧反问,“林总,您能坐在这个位置上,想必也不是一路遵循所有‘规则’走过来的吧?”
这句话,有些大胆,甚至可以说是冒犯。
林知夏眼中的锐利更甚,但那抹欣赏的意味也更浓了。她沉默片刻,忽然笑了。
“你很有意思。”她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看着楼下车水马龙的城市,“你以为张嵩为什么敢这么肆无忌惮地把功劳揽在自己身上,把一个毫无建树的陆鸣推到台前?”
苏青梧没有说话,她知道林知夏会给她答案。
“因为他笃定你不敢反抗,不敢撕破脸。他吃定了你的‘温顺’和‘顾全大局’。”林知夏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她,“职场上,哭闹的孩子有糖吃。你做了满汉全席,不亲自端上桌,不大声吆喝,别人就只会当成是他们自己厨房里做出来的。你的能力是你的利刃,但如果你自己不拔刀,那它就只是一块废铁。”
这番话,一字一句,都敲在了苏青梧的心坎上。
“我给你一个机会。”林知夏回到座位上,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推到苏青梧面前,“这不是‘星尘计划’,而是一个全新的项目,代号‘潮汐’。这个项目难度比‘星尘’大得多,涉及到海外市场开拓,失败率超过百分之七十。公司内部,没人敢接。”
苏青梧翻开文件,只看了几页,心就沉了下去。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陷阱。做好了,功劳是她的;做砸了,她就得卷铺盖走人,而且会败得很难看。
“张嵩和陆鸣,会负责‘星尘计划’二期。你,带领一个全新的团队,负责‘潮汐’计划。”林知夏看着她,“两个项目同时启动,以半年为期,看最终的成果。谁赢了,谁就拥有制定规则的权力。你敢不敢接?”
这是一个阳谋。林知夏没有直接插手张嵩部门的事务,而是给了苏青梧一个平台,让她自己去证明。
赢,则一步登天。输,则万劫不复。
苏青梧看着文件上“潮汐”两个字,仿佛看到了惊涛骇浪。但她的心里,却燃起了一团火。这团火,是压抑已久的野心,是对不公的反抗,是对自己能力的绝对自信。
她合上文件,抬起头,眼神坚定地看着林知夏。
**“我接。”**
消息很快在公司传开。
苏青梧被任命为新项目“潮汐计划”的负责人,职级连升两级,直接向COO林知夏汇报。
这个消息像一颗炸弹,在公司内部炸开了锅。
张嵩的办公室里,传出了他咆哮的声音和摔碎杯子的脆响。陆鸣则是一脸的不可置信,他想不通,那个在他眼里只会埋头做PPT的“老黄牛”,怎么就一步登天了。
而苏青梧,已经没有时间去理会这些。
她很快就体会到了“潮汐计划”的艰难。林知夏给了她项目负责人的头衔,却没有给她任何实质性的支持。团队成员,需要她自己去招募。
公司里的精英,大多都依附于各个成熟的部门,谁愿意来这个前途未卜、失败率极高的新项目赌一把?
苏青梧拿着项目书,一个一个地去谈,得到的回复大多是婉拒。
“青梧,不是我不帮你,实在是手头的项目太忙了。”
“这个‘潮汐’计划,风险太高了,我还是求稳。”
碰了一鼻子灰后,苏青梧明白了,光靠画大饼是不行的。她需要拿出真正的实力和诚意。
她改变了策略。她不再去找那些当红的业务骨干,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和她一样,有能力,却因为种种原因被边缘化、被埋没的同事。
技术部的老陈,四十多岁,技术过硬,但因为性格耿直,不善交际,得罪了领导,被派去看管机房。
市场部的小雅,刚休完产假回来,原来的位置被人顶了,现在只能做一些打杂的活儿。
还有刚毕业的实习生方茴,有冲劲有想法,却因为没有背景,只能每天端茶倒水、复印文件。
苏青梧找到了他们,没有说太多虚无缥缈的愿景,只是将“潮汐计划”的技术难点、市场前景、以及她制定的、精确到周的执行方案,一一摆在他们面前。
她对老陈说:“陈哥,我知道您一直想做一个真正有技术挑战的项目,而不是每天对着一堆冰冷的服务器。‘潮汐’的核心架构,只有您能搭起来。”
她对小雅说:“小雅,我知道你不想被‘妈妈’这个身份困住。‘潮汐’的海外市场,需要一个像你这样有同理心和洞察力的开拓者。而且我们项目组,支持弹性工作制。”
她对方茴说:“方茴,你的毕业论文我看了,很有见地。别把才华浪费在复印机上,来我这里,我给你试错的机会。”
她用真诚和专业,打动了这群同样不甘平凡的人。一个由“失意者”和“边缘人”组成的草台班子,就这么跌跌撞撞地搭建起来了。
项目启动初期,困难重重。他们没有独立的办公区,只能在会议室打游击。申请预算,被财务以“新项目风险高”为由一再削减。需要其他部门配合,对方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拖延。
张嵩和陆鸣更是处处使绊子。他们负责的“星尘计划”二期,资源充足,人手齐备,风光无限。他们时不时地会“路过”苏青梧他们开会的会议室,轻飘飘地扔下一句:“哟,苏总监,你们这项目进行得怎么样了?需要帮忙的话,尽管开口啊。”
那语气里的嘲讽,不加掩饰。
苏青梧的团队成员,都憋着一股气。
苏青梧却异常冷静。她知道,抱怨和愤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她将有限的预算掰成两半花,带着团队用最“笨”的办法,一点一点地啃着项目中的硬骨头。
海外市场的数据不够,他们就自己去扒国外的行业网站,用翻译软件一篇一篇地看报告,通宵达旦地做竞品分析。
技术实现有困难,老陈就带着方茴住在公司,吃睡都在机房,一行一行地敲代码,一遍一遍地测试。
市场推广没资源,小雅就利用自己以前的人脉,一个一个地去联系海外的博主和社区,用最真诚的邮件和产品原型,去争取免费的测评机会。
那段时间,苏青梧几乎成了公司的“铁人”。她白天要跟进项目的所有细节,协调内外部资源,晚上还要研究海外市场的法律法规和文化差异,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她瘦了很多,但眼睛却越来越亮。那是一种被目标照亮的,充满力量的光芒。
林知夏偶尔会来他们的会议室看一眼,从不多说什么,只是静静地看着这群人在埋头苦干。苏青梧知道,这位COO在观察,在考验。
三个月后,“潮汐计划”的产品原型终于完成。虽然还很粗糙,但核心功能已经实现,并且在几个关键的技术指标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而另一边,陆鸣负责的“星尘计划”二期,却因为他急功近利,盲目扩张,导致用户体验下降,口碑出现了滑坡。
公司例行的项目进度汇报会上,苏青梧第一次带着她的“草台班子”,站到了所有高管的面前。
她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只是用一组组详实的数据,清晰的逻辑,展示了“潮汐计划”的阶段性成果,以及对未来的精准预判。
当她讲到团队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用最少的资源实现了技术突破时,台下的老陈和小雅,眼眶都红了。
汇报结束,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团队所展现出的专业和韧性震惊了。
CEO的目光在苏青梧和脸色铁青的张嵩之间来回扫视,最终,他看向林知夏。
林知夏微微颔首,开口道:“‘潮汐’的潜力,大家有目共睹。我建议,从现在开始,公司资源向‘潮汐计划’倾斜。”
**一锤定音。**
风向,从这一刻开始,彻底变了。
林知夏的公开表态,让“潮汐计划”的地位瞬间逆转。
之前百般推诿的财务部,主动批下了一笔充裕的预算。行政部也以最快的速度,给他们腾出了一片宽敞明亮的办公区。其他部门的配合,也变得前所未有的顺畅。
甚至开始有其他部门的精英,主动向苏青梧投来橄榄枝,想要加入这个前途无量的项目。
苏青梧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胜利冲昏头脑。她婉拒了那些“锦上添花”的人,依旧信任和重用她最初的团队。她给大家涨了薪水,定了明确的激励机制,整个团队的士气空前高涨。
相比之下,张嵩和陆鸣的日子就难过多了。
“星尘计划”二期的数据越来越难看,CEO在会上点名批评了张嵩“固步自封,缺乏创新”。陆鸣的好日子也到头了,没了资源的倾斜和领导的偏袒,他那点三脚猫的功夫立刻捉襟见肘,项目中的问题接二连三地爆发。
他开始频繁地来找苏青梧。
“青梧,不,苏总监,”陆鸣的姿态放得很低,脸上堆着讨好的笑,“你看,我们‘星尘’这边遇到点技术难题,你们能不能……帮帮忙?”
“抱歉,我们‘潮汐’的项目也很紧张。”苏青梧头也不抬地看着报表,语气平淡。
“别这样嘛,大家都是同事。”陆鸣不死心,“之前是我不对,我有眼不识泰山,您大人有大量,别跟我一般见识。”
苏青梧终于放下笔,抬起头看着他,眼神里没有愤怒,也没有嘲讽,只有一片澄澈的冷静。
“陆鸣,我跟你之间,没有私人恩怨,只有工作分歧。”她说,“以前,我认为只要把事情做好就行了。但你们让我明白,**把事情做好,只是基础。让别人知道是谁做好的,并且承认你的价值,同样重要。** 我现在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报复谁,只是在拿回本该属于我的东西。”
说完,她低下头,继续工作,再也没有看陆鸣一眼。
陆鸣的脸一阵红一阵白,最终悻悻地离开了。他知道,他和苏青梧之间,已经隔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半年之期转瞬即至。
“潮汐计划”在海外市场一炮而红。凭借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和精准的本土化运营,“潮汐”APP在三个国家冲上了下载榜前十,为公司开辟了一片全新的蓝海,利润远超预期。
而“星尘计划”二期,则因为一系列的决策失误,用户大量流失,最终以亏损收场。
最终的决战,在集团年度总结大会上到来。
苏青梧和张嵩,分别代表各自的项目上台做年终汇报。
张嵩先上场。他面色憔悴,声音嘶哑,曾经的意气风发荡然无存。他试图将项目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打压,但那苍白无力的数据,让他的所有解释都显得像个笑话。
轮到苏青梧。
她依旧是那身干练的职业装,从容不迫地走上讲台。
她没有过多地渲染“潮汐”的成功,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复盘上——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她详细分析了团队是如何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通过创新的工作方法完成冷启动的。她还坦诚地指出了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并给出了明确的优化方案。
她的演讲,展现出的不仅仅是卓越的业务能力,更是一个领导者应有的大局观、责任心和坦诚。
当最后一页PPT播放完毕,上面是她团队成员的合影,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苏青梧微微鞠躬。
台下,先是短暂的沉默,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不仅是为“潮汐”的成功,更是为苏青梧和她的团队所展现出的专业与坚韧。
林知夏带头站了起来,目光中满是赞许。
CEO也站了起来,他走到台上,拿起话筒,声音洪亮地宣布:
“我宣布,公司将成立全新的海外事业部。**事业部总经理由苏青梧担任!**”
**“同时,经董事会研究决定,张嵩因其在‘星尘计划’中的重大失误,即日起,免去其部门总监职务。”**
话音落下,全场哗然。
张嵩的脸瞬间变得惨白,他踉跄了一下,几乎站立不稳。他不敢相信,自己苦心经营的一切,就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彻底摧毁。
而苏青梧,站在聚光灯下,平静地接受着所有人的祝贺。她没有去看张嵩狼狈的表情,也没有享受复仇的快感。她的内心,是一片前所未有的开阔与平静。
她知道,这场胜利,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会后,苏青梧在走廊里遇到了林知夏。
“恭喜你,苏总。”林知夏的脸上,是发自内心的微笑。
“谢谢林总。没有您当初给的机会,就没有我的今天。”苏青梧诚恳地说。
“机会不是我给的,是你自己赢来的。”林知夏看着她,“记住,苏青梧,今天你坐上这个位置,靠的是你的能力。但未来你能坐多久,坐多稳,看的就不只是能力了。”
“我明白。”苏青梧点头,“是格局,是平衡,是人心的向背。”
林知夏赞许地拍了拍她的肩膀:“去吧,你的战场,才刚刚开始。”
苏青梧回到自己的新办公室。这是一个位于顶楼的独立办公室,拥有巨大的落地窗,可以俯瞰整座城市的夜景。
她站在窗前,看着脚下流光溢彩的城市,灯火如织,汇成星海。
一年前的那个凌晨,她也是站在这里,看着同样的夜景,心中却充满了迷茫和不甘。而现在,她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打下了一片江山。
桌上的手机响了,是团队里那个刚毕业的女孩方茴发来的微信。
“梧姐!你太牛了!我们爱你!”后面跟着一长串庆祝的表情包。
苏青梧笑了。她想起了她的团队,想起了那个耿直的技术大牛老陈,想起了那个坚韧的宝妈小雅,想起了这群曾被认为“不行”的人,和她一起,把“不行”变成了“了不起”。
她回复道:“这只是开始,未来我们一起走。”
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为自己争取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职位,更是一种可能性——一种让所有努力都能够被看见,让所有才华都能够被尊重的可能性。
她知道,前方的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张嵩”和“陆鸣”,还会有更多的偏见和壁垒。但她不再害怕。
因为她的内心,已经觉醒了一头猛虎。这头猛虎,冷静、理智,且无所畏惧。
她拉开椅子,坐了下来,打开电脑,开始为海外事业部的未来,撰写第一份战略规划。窗外的万家灯火,仿佛都成了她眼中的星辰。
属于苏青梧的时代,刚刚拉开序幕。她不再是任何人的背景板,不再是沉默的螺丝钉。她,就是自己的光。
来源:云中穿梭看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