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2084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医生,我血糖一直降不下来,是不是药不够力?”
“我爸每天吃药也很乖,可血糖还是高,为什么?”
“是不是只要控制好糖就没事了?”
这些问题,我们每天都在门诊里听到。很多糖尿病患者把目光只盯在药物上,却忽视了真正决定血糖控制好坏的关键因素。糖尿病的管理,从来都不只是吃药那么简单。
一项发表于《Lancet》杂志的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的长期预后,与生活方式管理的质量密切相关,甚至比药物干预还更重要。
在我们一线临床中也发现,同样是吃药,有些人血糖控制得又稳又好,有些人却总是高高低低,差别就出在日常管理上。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糖尿病管理中的“黄金六法则”。这六件事,说起来简单,做到却不容易。但只要你做到了,比吃再多的药都来得有效。
很多患者最关心的是“我能吃什么”。但真正的问题,不是吃什么,而是吃多少、怎么吃、什么时候吃。
规律饮食是第一步。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不随意加餐,这是控制血糖的基础。尤其是早餐,不能空腹拖太久。拖得越久,血糖波动越大。
再来说“吃什么”。不是只能吃“粗粮”和“青菜”,而是要搭配得合理。每顿饭里,碳水、蛋白质和脂肪要有比例。主食可以吃,但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GI)的,比如燕麦、糙米、玉米等,搭配鸡蛋、豆腐、瘦肉等蛋白质,能延缓血糖上升速度。
还有个小技巧:先吃菜,再吃肉,最后吃饭。这叫“餐前蔬菜法”,能有效减少餐后血糖飙升。
很多人一听“运动”,就想到汗流浃背的跑步、举铁,结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干脆放弃。
其实,糖尿病患者最需要的不是“撸铁”,而是“坚持”。
每天快走30分钟、每周坚持5天,就已经可以大幅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也明确指出,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是糖尿病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
如果你年龄大、腿脚不便,饭后在家走动15分钟、做拉伸、踩脚踏车,效果也很好。
最重要的是:别久坐!研究显示,连续坐超过90分钟,血糖就开始上升。所以,记得每隔一小时起身活动一下,就算只是倒杯水,也比坐着强。
“我睡得少,是不是和血糖没关系?”
这句话完全错了。睡眠问题会直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
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导致身体处于一种“慢性压力”状态,应激激素升高,血糖自然上不去也难。
成年人每晚建议睡足7~8小时,而且是规律作息、固定时间入睡。如果你总是晚上两点睡,早上十点起,哪怕睡够了时间,血糖也可能不稳。
有些患者还伴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种情况更需要警惕。夜间打鼾严重、白天嗜睡、晨起头痛,都可能是提示信号,建议及时做睡眠监测。
“我一生气,血糖就飙上去了。”
这不是心理作用,而是真实发生的生理反应。
情绪波动会刺激皮质醇、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导致血糖快速升高。长期处于焦虑、抑郁、压抑中,还会影响饮食、睡眠和药物依从性,形成恶性循环。
我们临床观察发现,情绪管理好的糖友,血糖更稳定、并发症更少。
可以试着每天做点简单的放松练习,比如深呼吸、冥想、散步、听音乐。如果长期情绪低落、提不起兴趣,建议及时就医,不要硬扛。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一个人默默承受。如果有心理困扰,一定要开口寻求帮助。
很多人把吃药当成“机械任务”,每天按时吃完就不管了。但其实,吃药也是门学问。
首先,不能随便换药、停药。哪怕血糖控制得很好,也不能自作主张停药。血糖好,不代表病好了,而是药在起作用。
第二,吃药时间要对。有些药是饭前吃,有些是饭后,有些是固定时间。比如,阿卡波糖必须在第一口饭时一起吃,否则效果大打折扣。
还有一点很关键:别只吃降糖药,忽视其他药。糖尿病常常伴随高血压、高血脂,这些药也是保命的关键。很多并发症,都是因为血压血脂控制不好引起的,不只是血糖的问题。
“我血糖挺好的,干嘛老复查?”
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想法。糖尿病是“沉默的杀手”,很多并发症初期无任何症状,但一旦发现,可能已经无法逆转。
我们建议:至少每3个月检查一次HbA1c(糖化血红蛋白),这是判断长期血糖控制最可靠的指标。
每年还应进行一次眼底检查、肾功能检测、足部检查,及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等常见并发症。
另外,别忘了查血压、血脂、体重、尿蛋白,这些都和糖尿病的预后密切相关。
糖尿病不是单靠药能解决的事,它更像一场“慢性马拉松”,需要你每天都做对一点点,才能一步步走向稳定。
如果你总觉得“我吃药就行了”,那你可能永远也看不到血糖平稳的那一天。
但如果你愿意从今天开始,认真吃好每一顿饭,动好每一次身,睡好每一晚觉,照顾好每一个情绪,吃对每一粒药,查好每一项指标,那么你的身体,一定会用最真实的反馈告诉你:
你正在掌控糖尿病,而不是被它控制。
参考资料: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
来源:说一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