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他年龄也不是很大,45周岁。尽管自己是一名心内科医生,但是妥妥的“烟酒生”,而且体重超标严重,血压还高。一起学习那会儿,大家就开玩笑说他是“心梗体质”,但并没有让他重视自身的问题。
这是我进修学习时的一位战友的亲身经历,暂且称呼他为老顾吧。
其实,他年龄也不是很大,45周岁。尽管自己是一名心内科医生,但是妥妥的“烟酒生”,而且体重超标严重,血压还高。一起学习那会儿,大家就开玩笑说他是“心梗体质”,但并没有让他重视自身的问题。
作为一名心内科医生,他每天都在和各种心脏疾病打交道,却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成为那个躺在急救床上与死神赛跑的人。今天,我想把他心梗自救的自述经历分享出来,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关键时刻真的能救命!
那天,他像往常一样忙碌了一上午,临近中午时,突然感觉胸口一阵闷痛。作为心内科医生,老顾对这种感觉太熟悉了,心中瞬间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难道是心梗?一刻也不敢耽搁,立刻让同事帮他完善心电图,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接下来采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
首先,老顾停止了一切活动,原地坐下,并通知导管室,开辟绿色通道。因为他知道,心梗发作时,任何剧烈运动都会增加心脏负担,加重病情。此时,保持冷静,让心脏得到充分休息是至关重要的。
接着,他让同事给他服用上抗血小板药物、肝素。其中包括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等,这些药物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这是根据国内外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指南所采取的标准措施,对于心梗患者来说,越早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获益越大 。
在等待抽血及前往导管室的短短数分钟里,每一秒都无比漫长。老顾说他努力调整呼吸,让自己尽量放松下来,因为我知道,紧张和焦虑也会加重心脏的负担。
很快,老顾被紧急送往医院的导管室,进行介入手术。
在手术过程中,他始终保持清醒,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医生们忙碌而有序的操作。幸运的是,手术非常成功,堵塞的血管被顺利开通,老顾的生命体征也逐渐平稳下来。
经过这次生死考验,老顾深刻体会到了心梗的凶险,也更加明白掌握正确自救方法的重要性。在这里,我想把老顾的这些经验分享给大家:
1. 快速识别症状: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疼痛,有压榨感、濒死感,疼痛可向左上臂、下颌、颈部、背部等部位放射,疼痛持续时间超过15分钟,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此外,有些患者可能表现为不典型症状,如牙痛、胃痛、嗓子痛、肩背痛、恶心、呕吐等,尤其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症状可能更加隐匿。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高度警惕,及时就医。
2. 立即拨打120:一旦怀疑自己发生心梗,千万不要拖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不要自己开车或让家人开车送医,因为在途中可能会出现病情变化,而救护车配备了专业的急救设备和医护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救治,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
3. 原地休息,保持冷静: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要停止一切活动,原地坐下或躺下,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紧张。深呼吸,放松身心,以减少心脏负担。
4. 服用急救药物:如果身边有阿司匹林(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可立即嚼服300毫克;如果有硝酸甘油,可舌下含服1片,每5分钟可重复含服1次,最多不超过3片。但要注意,如果血压偏低或不确定是否为心梗,应谨慎使用硝酸甘油。
心梗是一种极其凶险的疾病,每一秒都关乎着生命。希望大家能记住这些自救方法,同时,也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预防心梗的发生。愿每个人都能拥有健康的心脏,远离疾病的困扰!#你离心梗有多远##34岁青年科学家李海增突发心梗逝世##突发心梗自救指南#
来源:段医生答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