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埃尔多安缺席九三阅兵:曾经历史上尴尬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29 16:49 1

摘要:9月3日,天安门广场即将迎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盛大阅兵,26国领导人共聚北京,唯独莫迪和埃尔多安选择“近在咫尺却刻意缺席”,这一动作背后折射出两国难以启齿的历史包袱与现实战略的斤斤计较。

9月3日,天安门广场即将迎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盛大阅兵,26国领导人共聚北京,唯独莫迪和埃尔多安选择“近在咫尺却刻意缺席”,这一动作背后折射出两国难以启齿的历史包袱与现实战略的斤斤计较。

九三阅兵是中国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大活动,26位外国领导人确认出席,彰显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贡献的普遍认可。

然而,刚刚参加完天津上合组织峰会的印度总理莫迪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却选择避开这一场合。这一“刻意缺席”绝非偶然,而是历史尴尬与现实利益交织下的算计。

一、历史包袱:难以启齿的二战旧账

若追溯历史,印度和土耳其在二战中的角色颇为尴尬。土耳其长期与德国、意大利保持暧昧关系,虽最终倒向同盟国,但早期的法西斯特质仍是其难以洗刷的污点。

印度的情况同样微妙。当时部分民族主义人士与日本合作,接受武器与资金支持,试图借机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这种“与魔鬼交易”的历史,令莫迪难以坦然登上中国的阅兵观礼台。

更讽刺的是,莫迪曾公开称赞印度民族英雄钱德拉·鲍斯,而此人正是二战期间投靠日本、组建伪政府的叛国者。这种历史认知与阅兵主旨的悖论,使得印度的缺席成为一种必然。

二、现实算计:大国博弈中的平衡术

除了历史负担,更直接的原因是当下的外交现实。

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国,在西方主要领导人普遍缺席的情况下,埃尔多安若单独现身北京,将被解读为“倒向中国”,其政治风险可想而知。

印度则忙于在大国间搞平衡。莫迪在访华前先赴日本,表态维护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表明印度尚未准备好与美日彻底决裂。缺席阅兵成为他向西方表忠心的低成本方式。

三、利益权衡:金钱与信号的博弈

不能忽视的还有日本的幕后操作。据报道,日本投入超过560亿日元外交经费游说各国领导人缺席北京阅兵。对莫迪和埃尔多安而言,日本的真金白银比仅有象征意义的阅兵仪式更具吸引力。

同时,巴基斯坦总理的出席也让莫迪顾虑重重。印巴关系的复杂性使得莫迪不愿与巴方领导人同台亮相,避免国内反对派的抨击。

四、缺席背后的战略脆弱性

莫迪的缺席还暴露了印度的战略脆弱性。有分析认为,莫迪害怕印度民众通过阅兵直播看到中印之间的巨大差距,导致其精心构建的“印度超级大国”滤镜破碎。

从烈火导弹到国产航母,印度的武器装备屡遭诟病。相比之下,中国的东风-41、歼-20等先进装备展示,可能引发印度国内对莫迪政府的质疑浪潮。

五、谁在逃避历史责任

莫迪和埃尔多安的缺席是一场计划中的战略回避。历史尴尬、北约关系、美日压力、国内政治等因素共同促成了这一决定。

然而,他们的缺席并无损北京阅兵的国际意义。26国领导人的参与已经充分证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号召力日益增强,而那些选择缺席的领导人,反而暴露了自身在历史认知和战略自主上的困境。

缺席不会改变历史事实,也不会阻挡中国向前发展的步伐。它只是让世界更清楚地看到,谁在真正捍卫二战胜利成果,谁又在逃避历史责任。

来源:李辛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