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数博会郑州开幕!中外大咖共话数字出版未来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29 17:02 1

摘要:8月28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河南省委、省政府指导,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在河南郑州开幕,书香河南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同期同地举办。

8月28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河南省委、省政府指导,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在河南郑州开幕,书香河南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同期同地举办。

当天举办的主论坛现场,围绕“数实相融 智赢未来”主题,来自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中信出版集团、腾讯集团、英国苏帕社、外研集团(外研社)、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法国达高集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等国内外业界、学界的多位嘉宾,共同深入研讨数智时代数字出版发展的机遇挑战与新路径。

数字出版是人类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代表着出版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发展战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中国数字出版业规模持续壮大,沉浸式阅读等新需求不断激发,全景三维图书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成为数字经济活跃的组成部分。

与会嘉宾表示,希望以数博会为桥梁,进一步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为促进数字出版更加繁荣共同努力:要坚持价值引领,共同扩大优质产品供给;要强化科技赋能,共同推动深度融合发展;要深化治理合作,共同筑牢安全防护屏障;要加强交流互鉴,共同增进人民相知相亲。

“手机,原来就是为了方便人的,没它的时候人挺自由,有了它,人成风筝了。”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庆由刘震云作品《手机》里的这段描述联想到,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知识生产和传播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伴随削弱深度思考和创新能力等弊端。如何在信息洪流中坚守文化价值、在技术迭代中实现文明传承,结合《希望的田野:舞阳农民画》(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等案例,王庆分享了三方面的思考。一是活化内容:构建图书与课程的双向驱动;二是场景赋能:打造阅读与体验的螺旋上升;三是平台筑基:凝聚资源与技术的协同力量。他认为,在数字出版时代,内容、平台、服务,三者缺一不可。

“出版人需在众声喧嚣中坚守主流思想、核心价值与权威表达,在共情体验中引导‘五官跟着三观走’,平衡学习与娱乐;在AI广泛应用的当下,更要保持人类的持续创新能力。”

王庆呼吁,出版人要牢记初心,保持定力,做到顺势而不逐流,借力而不盲从,涵养好具有生命力、引领力的数字出版新生态,努力把出版从知识传播推进到价值创造的新境界。

在如火如荼的人工智能大潮中,出版行业该如何融入其中?中信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炜带来“能力涌现与创新发展:AI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主题分享。他表示,通过数据要素重构,生产关系重塑,催生能力涌现与创新发展,推动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生产资料到产业形态的全方位转型,为出版业实现质的飞跃提供坚实支撑。

“我们应以开放的态度应用技术,以创新的勇气突破边界,以协作的精神共建生态,共同推动我们这个传统行业在AI时代实现能力涌现、价值跃升。”

陈炜从流程再造、重构出版生产全链条,内容创新、构建未来知识服务新范式,人才转型、编辑能力涌现的新时代,服务换新、构建价值共创用户生态四方面分享了中信出版集团的探索实践。

以“数智赋能,助力出版业创新发展”为主题,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郭凯天结合腾讯在科技、文化两个领域的持续深耕谈了三方面的体会:拥抱技术,做新生态建设的探索者;以人为本,做“新大众文艺”的赋能者;面向世界,做新文化符号的表达者。

值得注意的是,郭凯天提到,AI技术已经成为文化出海的新支点。 2024年,阅文集团的海外作品出版授权数同比增长80%,《与凤行》《玫瑰的故事》等热门作品得到海外用户的喜爱。阅文旗下的海外门户“起点国际”,仅2024年就新增3200部由AI从中文翻译成各种小语种的作品,占出海网文总量的47%。在阅文海外畅销榜前100部作品中,AI翻译作品占比约四成。借助AI技术,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产品和国际市场无缝连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推广,是全新的机遇。

面对数字化浪潮,英美学术出版界如何应对?英国苏帕社首席商业和运营官莎拉·阿巴思诺特分享了“英美学术图书数字出版新路径”。

“我们的共同目标是能够有效开发内容和读者直接建立联系的路径,建立更强大的数字发展空间。”

她提到,B2C销售模式,直接销售给用户,是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因为这是在与读者、学习者建立直接的联系。同时,需要明确的是,建立长期的由作者、读者、编辑等共同组成的学术社区仍然非常重要。

出版专业化是出版产业凸显自身优势的重要手段。外研集团(外研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外研社社长王芳以“深耕出版专业优势,向数智化要增长”为题,带来该社在专业出版数智化转型方面的探索。跑步中有个专有名词叫“极点效应”,王芳提到,出版业也正在经历这样的“极点”时刻。数智化转型是出版业突破极点的关键,只有与时俱进改进传递知识的方式,才能在用户需求变化中保持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探索过程中,外研社的数智化转型有三大支柱:出版管理升级、企业文化重塑、数智人才培养。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该如何选择数智化转型之路?王芳的思考包括三点:一是深耕优势,二是从“借船”到“造船”,三是勇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调整。

作为一名从事出版及相关工作38年的资深出版人,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坚的感受是,由AI融合驱动的出版大变革,其深度广度与颠覆性都远超以往。他从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到生态创新三个方面,分享了出版和AI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刘永坚提到,深度推动出版与教育、科技、文旅等多元领域的融合发展,AI大融合正深刻重构产业间的传统边界,催生以知识为核心、服务为载体的新业态。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相互赋能、协同演进,并非终点,最终需要迈向更具系统性、包容性的生态创新,核心价值和终极目标是构建更加高效协同、互利共生、面向未来的智能知识服务新生态。

以数字之力解锁数字出版的未来图景,法国达高集团首席执行官朱里安·帕佩里耶提到,当下,很多纸质媒体作者,都是首先在数字平台、网站或者社交媒体上发表作品。过去我们看到的电子书,大多是纸质书的衍生版本,如今在文学、漫画等主要领域,创作往往是源自数字领域,这样的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网络漫画取得的成功便是这一趋势的很好例证,纸质版书逐渐被读者认为是收藏品或额外福利。

他表示,传统出版行业有不可否认的优势,知道如何讲故事是其价值所在。数字领域的广阔前景和巨大机遇,也需要出版商做出重大改变。

作为学界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姜飞认为,推动数智出版深度发展,推动面向数智出版深度发展的出版产学研用一体化,需要在政府层面推动出版学科专业共建机制不断优化完善。以出版一级学科为契机,高校科研院所要跳出简单化学术量化指标的局限,更加注重把学术科研写在祖国大地上,实践导向育人模式和科研模式的创新。建立机制,推动优化传统出版企业交叉绩效评价考核,不断提升其从事数智出版的积极性、主动性。

“数字的阅读和出版,来源于纸质阅读和出版,对于作者最大的好处就是交流的速度像水的流速一样突然特别快。过去出一本书,只有通过信件与读者进行交流。数字阅读的话,马上在后边是有留言的……”

作为作家代表,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河南省文联主席刘震云在论坛现场畅谈“数字阅读新图景”。

对于本届数博会来到河南,刘震云直言:“我觉得来得是对的。”在他看来,数博会与河南这一文学、文化大省尤为契合。不管是纸质出版还是数字出版,文字和文化是根基,河南是文化历史特别厚重的地方,仓颉在河南造字,《诗经》产生在河南……如今的河南文学和艺术也硕果累累,例如,河南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有11个,在全国最多;“五个一工程”奖获奖在全国也是前列。

本届数博会为期4天,将持续至8月31日。除了此次主论坛,还包括专题论坛、重点活动、国际活动、共建高校活动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助力中外交流、行业交流以及产学研交流。

摄影:芦宇

校 对:马 葵

编 辑:陈 麟

复 审:张维特

终 审:宋 强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