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于8月2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7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的资产净值达到35.08万亿元。这不仅是自2024年以来公募基金总规模月度第十次刷新历史纪录,更是首次突破35万亿元大关,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受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于8月2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7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的资产净值达到35.08万亿元。这不仅是自2024年以来公募基金总规模月度第十次刷新历史纪录,更是首次突破35万亿元大关,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受益于A股市场的持续攀升,整体市值已经突破百万亿元大关,进一步催化了公募基金的高质量发展。
Wind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权益类基金的正收益数量占比高达九成,主动权益“翻倍基”大量涌现,百亿级ETF(交易所交易基金)数量也突破百只。这一系列数据表明,投资者的关注度和信心显著增强,推动了公募基金的快速发展。从十年前的8万亿元到如今的35万亿元,公募基金在规模上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同时在投资理念、资产配置以及服务模式方面也持续转型。
公募基金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 institutional investor,紧密结合宏观经济基本面与结构转型趋势,其资产配置的结构也在不断演变。根据统计数据,自2015年1月至2025年7月,公募基金的资产净值从8万亿元跃升至35.08万亿元,增幅达到339%。在这一过程中,公募基金逐渐由以非银金融、银行、医药、房地产和计算机为主的配置结构,转向电子、电力设备新能源、医药等新兴行业。
截至2024年末,公募基金配置的前五大行业分别为电子、医药、电力设备新能源、食品饮料和银行,其中前四个行业显示出增配趋势,而银行则有所减配。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变化,也体现了公募基金在行业配置上的前瞻性与灵活性。近年来,我国在新能源、医药、电子等领域的产业转型初见成效,一些具有先发优势的公募基金在这些领域持续深耕,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以嘉实基金为例,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嘉实基金的主要持仓行业包括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合计持仓市值超2200亿元。其重点投资于科技制造、新能源、国防军工、智能汽车及机器人等核心领域,积极支持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的发展。在产业关键节点上,嘉实基金不遗余力,率先布局。例如,其打造的科创芯片ETF规模已超过340亿元,成为同类产品中规模最大的一只,展示了其对科创领域的深度关注。
在对投资策略的深入研究方面,嘉实基金强调以研究驱动的投资方法。该公司经过26年的发展,已形成系统化、工业化的投研体系,实现了投资方法论的科学化和团队能力的传承。作为国内首批提出深度研究驱动投资的基金公司之一,嘉实基金持续完善其“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的投研体系。Wind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嘉实的投研团队完成了超过2000次的上市公司调研,覆盖近千家企业,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高专业壁垒的领域。
在截至今年6月30日的近一年业绩中,嘉实旗下的多个产品表现优异,涵盖医药、科技、制造等多个重要投资领域。例如,由郝淼管理的嘉实互融精选,其净值增长率达到79.41%,在银河证券近一年的标准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2/344。蔡丞丰管理的嘉实绿色主题也表现不俗,净值增长率为55.96%,同类排名第6/344。其他如孟夏管理的嘉实制造升级、王贵重与赵钰共同管理的嘉实前沿科技沪深港股票等产品,亦均在同类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除了主动管理的锐度与超额收益外,嘉实基金在被动投资领域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近年来,嘉实基金围绕自主可控、数字AI、绿色低碳及生命技术等四大时代主线,逐步完善其独具特色的超级ETF产品线,为投资者提供更为高效的投资解决方案。嘉实基金的表现只是公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技术变革与产业升级的浪潮中,公募基金不仅是理财工具,更是连接社会资本与产业创新的桥梁,展现出与时俱进的发展潜力。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