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巴林左旗的广袤草原上,乳香与酒韵交融的千年技艺正焕发新生。巴林左旗鑫潼酒业有限公司将现代科技与传统乳清酒酿造技艺相结合,让乳清酒成为巴林左旗的又一“爆款”产品。这家成立于2020年的科技研发型企业,不仅用135道工序还原了草原民族的饮食智慧,更以“非遗+产业
在巴林左旗的广袤草原上,乳香与酒韵交融的千年技艺正焕发新生。巴林左旗鑫潼酒业有限公司将现代科技与传统乳清酒酿造技艺相结合,让乳清酒成为巴林左旗的又一“爆款”产品。这家成立于2020年的科技研发型企业,不仅用135道工序还原了草原民族的饮食智慧,更以“非遗+产业”的模式,成为带动群众增收、促进民族团结的生动典范。
非遗传承:契丹古法酿出市场新宠
巴林左旗是契丹文化的发祥地,鑫潼酒业深挖这一文化基因,深挖乳清液发酵工艺,创新开发出多种半甜型乳清酒、半干型乳清酒等系列产品。
“我们的乳清酒不仅是饮品,更是活着的草原文明密码。”技术总监孔凡军指着一组专利证书介绍。该企业拥有的12项专利中,“多功能木制发酵桶”“奶酒蒸馏釜”等创新设备,通过温度精准控制、菌种优化等技术突破,使酒体氨基酸种类达到13种之多,甲醇与重金属“零检出”,让千年古法技艺重焕光彩。2023年,乳清酒产品在新华社《中国名牌》举办“中国乡村振兴优秀品牌案例”酒类系列评选活动中,荣获“十佳名品”称号。2024年,“乳清酒酿造技艺”成功列入赤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了各地消费者的青睐。
产业富民:企业发展带动百姓增收
成立以来,巴林左旗鑫潼酒业有限公司培育出了“契丹记忆““赛乃者”等系列品牌,其中“上京有约”酒瓶以独特的蒙古包外观成为众多外地游客的购物首选;“祥龙”龙年限定款上市销量持续突破新高。2024年,该企业乳清酒产量突破800吨,产品销往北京、深圳等20个城市,并出口韩国、新加坡等国,年产值达千万元。
鑫潼酒业创新“非遗+扶贫+电商”模式,让非遗技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在巴林左旗扶贫产业园内,鑫潼酒业56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辐射周边村镇。走进生产车间,产品自动化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在这儿工作既能传承发扬祖辈的手艺,又有不错的收入,每年还有员工福利。”员工裴庆边操作灌装机边说。鑫潼酒业不仅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大家学习酿酒技术,并且鼓励大家推广非遗技艺,开辟新型商业模式,真正实现了“酿好一坛酒,富足一方人”。
向新而行: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鑫潼酒业以ISO9001、HACCP等六大体系认证筑牢品质根基,同时以“非遗传承日”“内蒙古品牌推介会”等媒体拓宽传播渠道,号召更多有识之士共同参与到民族产业中来。站在新起点上,企业正规划建设“契丹乳酒文化展示中心”,通过VR技术还原辽代酿酒场景。董事长仪垂江表示:“我们既要守护非遗的‘味’,更要传递民族的‘魂’。”
从契丹古法的传承创新到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从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到走向世界的草原味道,一瓶乳清酒不仅实现了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双向奔赴,也让“非遗+产业”的富民模式落地生根,为巴林左旗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在巴林左旗的广袤草原上,乳香与酒韵交融的千年技艺正焕发新生。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