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再过几天就开渔喽!盼了整整一个夏天,海风里终于又飘来那股熟悉的鲜味儿。老张头拎着他的小马扎、布袋子,乐呵呵地就往码头赶。“九月一号,开海第一网,说什么也得抢上这头一口鲜!”这几乎成了我们这代老沿海人刻在骨子里的仪式感。可今年啊,一到市场,老张头就觉出些“不一样
再过几天就开渔喽!盼了整整一个夏天,海风里终于又飘来那股熟悉的鲜味儿。老张头拎着他的小马扎、布袋子,乐呵呵地就往码头赶。“九月一号,开海第一网,说什么也得抢上这头一口鲜!”这几乎成了我们这代老沿海人刻在骨子里的仪式感。可今年啊,一到市场,老张头就觉出些“不一样”来。他转悠了两圈,挠着头跟老伙计们念叨:“怪了,今年这行情,跟往年老黄历对不上号喽!”
从小生在海边,都是吃海鲜长大的。闭着眼睛,光用鼻子闻,都能知道什么时候开海,什么鱼虾最当季。可您发现没有,今年的海鲜市场,好像悄悄地“换了章程”。那码头边震耳欲聋的汽笛声、鱼贩们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虽然没变,但细品之下,从价格到种类,再到买卖的方式,都透着几分“反常”。
说起休渔期,咱老祖宗可比咱们还有远见。古人云:“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不用密网到池塘里捞鱼,那鱼鳖就永远吃不完。这话说的就是一个“可持续”的道理。老话也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休渔这几个月,就是让大海“生”和“长”的时候,咱们忍上一时之馋,为的是让鱼子鱼孙好好长大,往后年年都有鱼可捕,有鲜可尝。这份古老的智慧,到今天更是成了金科玉律。所以啊,这休渔期结束,就像是咱们和大海的一个庄严约定,开渔的喜悦里,带着一份对自然的感恩和敬畏。
休渔期即将结束,今年海鲜市场这5个“变化”,跟往年大不一样!
往年休渔期快结束的时候啊,螃蟹、大对虾,那价格真叫一个“金贵”,寻常人家瞅一眼都得掂量掂量荷包。老话叫“物以稀为贵”,抢的就是个“先”字。可今年奇了怪了,这几种海鲜,价格并没像往年那样“一飞冲天”,反而显得“平稳”了不少。我打听了一下,原来是现在冷链物流太发达了,休渔期时也有很多养殖海鲜和冷冻海鲜供应,市场不缺货,这“头鲜”的身价自然就慢慢回归理性了。这是好事啊,说明咱们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得更稳了。
以前快开海的时候,主打的就是那几样本地特产:梭子蟹、皮皮虾、黄花鱼……闭着眼买都不会错。今年您再去市场逛逛,哎呦,好多摊位上摆着些“生面孔”。南方的石斑鱼、北方的海胆、深海的稀奇鱼种,都跑来“凑热闹”了。这是因为全国的物流网四通八达,天南海北的海鲜都能快速直达。这固然是口福,但也得给您提个醒:“隔道水,不同鱼。”买不认识的海鲜前,最好打听清楚怎么做法、怎么吃,可别像老话说的“瞎子上街——摸不着门道”,花钱买了不会做,那可就糟蹋好东西喽。
这可是最大的变化!咱们以前买海鲜,那必须得亲身赶到码头或早市,用眼睛看,用手挑,那才叫放心。可现在呢?家里儿子闺女拿着手机戳戳点点,没过多久,快递小哥就把包装得妥妥帖帖的鲜活海鲜送上门了!直播 带 货、社 区团 购……这些新词儿咱可能玩不转,但的的确确改变了生活。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现在可是“一点鲜,送到家”。这对腿脚不利索的老人家来说,真是个大福音。不过啊,线上买货也有门道,咱得多听听孩子的意见,认准信誉好的店家,可别光图便宜。
大鱼大肉虽好,但价格也摆在那儿。今年我发现,像蛤蜊、蛏子、海螺这些小贝壳类,还有小黄鱼、小鲳鱼这类经济鱼种,特别受大家欢迎。这些小海鲜,味道一点不差,价格亲民,正是应了那句俗语“小鱼小虾,鲜掉下巴”。咱们老百姓过日子,讲究的就是个实惠。一盘子辣炒蛤蜊,一碗鲜美的蛏子汤,花钱不多,却能吃得心满意足,满口留香。这种变化,说明咱的消费观念越来越实在了,不盲目追求“贵的就是好的”,而是追求“对的才是好的”。
搁以前,买鱼就问个新不新鲜、多少钱一斤。现在不一样喽,好多老主顾,特别是年轻人,都会多问几句:“老板,这鱼是远洋捕捞的还是近海的?”“是拖网捕的还是钓的?”大家越来越关心这口鲜是怎么来的,是不是环保,是不是可持续。这是一种进步啊!说明咱们不光要“吃得好”,更要“吃得明白”、“吃得放心”。老话讲“饮水思源”,咱“食鱼”也得思源不是?关心大海的健康,就是关心咱们子孙后代的饭碗。
时代在变,市场在变,海鲜从出海到咱餐桌的路子也越来越宽。但无论怎么变,那份对大海慷慨馈赠的期盼,那份等待了数月终于品尝到第一口鲜美的激动心情,那份与家人邻里分享丰收喜悦的其乐融融,是永远不会变的。
休渔即将结束,百舸争流。变的是市场的新气象,不变的是咱们热爱生活、懂得品尝的老传统。今晚,您家的餐桌上,又准备了哪一道鲜味呢?不管行情怎么变,一家人围坐一桌,吃着笑着,那就是最好的日子。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来源:林火火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