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如病毒感染进入高发季,这种海鲜是高风险食物

摘要:近日,国家疾控局印发《学校等重点场所诺如病毒感染防控消毒技术指南》。疾控机构提醒,诺如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目前尚无疫苗,注意个人卫生是主要的预防方式。

冬季是诺如病毒高发季。诺如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最主要病原体,全人群普遍易感,学校等场所常发生传播。

近日,国家疾控局印发《学校等重点场所诺如病毒感染防控消毒技术指南》。疾控机构提醒,诺如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目前尚无疫苗,注意个人卫生是主要的预防方式。

秋冬季腹泻多由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感染引发

日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常昭瑞在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秋冬季腹泻、呕吐等胃肠炎症状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多种病原,其中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感染为主。

轮状病毒是引起5岁以下婴幼儿住院和重症腹泻的主要病原,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措施,建议1岁以内的儿童尽早接种疫苗。

据北京市疾控中心介绍,诺如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快速的传播能力,全人群普遍易感,且感染后免疫保护时间短,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最主要病原体,常在学校、幼儿园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引起传播。人感染诺如病毒后可导致急性胃肠炎,一般在摄入病毒后12-48小时出现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以腹泻为主。

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病情轻微,通常持续2-3天,预后良好,个别老人或者孩子可能症状较重,持续时间较长。

牡蛎等双壳贝类为高风险食物

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具体传播方式包括摄入污染的食物、水,接触病人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接触污染的手、物体或用具,接触呕吐产生的气溶胶等。需要注意的是,牡蛎等双壳贝类可以富集海水中的诺如病毒,为高风险食物。

目前没有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的疫苗,搞好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关键。应养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分开等避免交叉感染的健康生活习惯;食用瓜果前一定要洗净去皮,食用贝类等海产品的时候,一定要煮熟、煮透后再食用;要选用卫生合格的饮用水或者喝白开水。

需要强调的是,做好患者呕吐物、排泄物以及污染环境物品的规范消毒是预防疾病传播的关键环节,要使用含氯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佩戴塑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引起疾病传播。处理完毕后要对清洁工具和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个人安全和环境卫生。

如果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建议不要坚持上学或者上班,特别是食品从业人员;如果与病例有密切接触,要关注健康状况,出现异常症状后要做好病例的规范管理,防止疾病进一步传播。

诺如病毒流行期间,重点场所应进行预防性消毒

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容易出现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聚集性疫情。近日,国家疾控局印发《学校等重点场所诺如病毒感染防控消毒技术指南》。

指南中提到,发现诺如病毒感染患者后,应及时对其进行隔离,尽快采取消毒措施。当患者在教室或集体宿舍等人群密集场所发生呕吐时,应立即引导其他人员向相对清洁的方向转移,并对呕吐物进行消毒处理。重点消毒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等污染物及其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生活用品、食品、餐(饮)具、厕所等。

需要注意的是,实施消毒和清洁前,无关人员需撤离。在消毒和清洁过程中尽量避免产生气溶胶或扬尘。现场消毒时,环境清洁消毒人员应选择合格有效的个人防护装备,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严格按要求实施消毒。

在诺如病毒感染流行期间,疾控机构要指导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做好本单位的预防性消毒工作,包括制定本单位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防控预案,建立日常环境清洁消毒制度,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及洗手液、肥皂,发现腹泻患者异常增多时立即按照相关要求报告等。此外,要加强对双壳贝类等水产品的烹调加工控制,保证食物彻底煮熟煮透,避免交叉污染。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

来源:新京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