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讲透什么是侧翼渠道?全面盘点侧翼渠道到底包含哪些?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29 17:38 1

摘要:教员指导我们:要战胜强大的竞争对手,都是要以自己局部的优势与主动,向这敌人局部的劣势与被动,一战而胜,再及其余,各个击破,积小胜为大胜,以时间换空间,全局因而转成了优势,转成了主动!

侧翼渠道(Flanker Channels)是指在主流渠道之外开辟的差异化、场景化或细分化的补充性渠道。

侧翼渠道的价值在于品牌发展初期避开正面竞争,集中优势兵力,通过精准触达特定人群或场景实现增长。

侧翼渠道的本质是:非对称竞争,用一句大白话来表达,就是:到敌人薄弱的地方去!

道理很简单:敌人忽略的地方、不屑一顾的地方、没有重点进攻的地方,就是新品牌要率先进攻的地方!

教员指导我们:要战胜强大的竞争对手,都是要以自己局部的优势与主动,向这敌人局部的劣势与被动,一战而胜,再及其余,各个击破,积小胜为大胜,以时间换空间,全局因而转成了优势,转成了主动!

侧翼渠道其实远比你想象得要多,主要包含三大类型,即场景侧翼渠道、人群侧翼渠道及快速增长新渠道。

场景侧翼渠道,如健身渠道、运动场馆渠道、高铁/航空渠道、高速服务区渠道、加油站渠道、餐饮渠道、足浴/按摩渠道、寺庙渠道、企业内购渠道、上门家庭维修渠道等;

人群侧翼渠道,如电竞渠道、宠物渠道、母婴连锁、校园渠道、月子会所渠道、美容院渠道、养老院渠道等;

快速增长新渠道,如即时零售渠道、私域直播渠道、硬折扣零售渠道、社区新零售渠道等;

侧翼战是由艾・里斯(Al Ries)和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在其著作《商战》中提出来的。

《商战》将军事战略思想引入商业竞争领域,提出 “商业即战争” 的核心观点,书中通过防御战、进攻战、侧翼战、游击战四大战略模型,系统化解析企业如何在市场中制定竞争策略。侧翼战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战略形式,主要内容如下:

1、侧翼战的原则

最佳的侧翼战应该在无争地带进行:这意味着企业要寻找市场空白区域,避免与强大的竞争对手在其优势领域直接对抗。例如,在智能手机市场,当大多数厂商都在专注于高端机型的竞争时,一些厂商推出了低价的智能手机,针对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群体,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

战术奇袭应该成为计划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侧翼战本质上是一种奇袭,奇袭因素越强,越能出其不意地打击竞争对手,迫使领导者做出反应和设防的时间就越长。比如一些新兴品牌通过创新的营销方式或独特的产品功能,突然进入市场,给竞争对手带来惊喜。

追击与进攻本身一样重要:一旦侧翼战取得初步成功,企业必须及时进行追击,扩大战果。例如,当一款新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认可后,企业应迅速加大投入,拓展市场渠道,增加产品种类等,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常见的侧翼战有低价侧翼战、高价位侧翼战、产品侧翼战、渠道侧翼战等。

低价侧翼战是通过提供价格更低的产品或服务来吸引消费者。

高价位侧翼战则是针对追求高品质、独特体验的消费者,推出价格较高但具有独特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产品侧翼战可以是推出新的产品类型、功能或特性。

渠道侧翼战则是通过开拓新的销售渠道来获取市场份额,即利用前面提到的场景侧翼、人群侧翼或者快速增长新渠道进行销售。

品牌发展初期(通常指成立1-3年,资源有限、知名度低、市场根基未稳阶段),侧翼渠道是“生存与突围”的核心战略工具,具体作用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初期品牌缺乏与成熟品牌正面抗衡的资源(资金、供应链、品牌力),主流渠道的流量被巨头垄断(如天猫TOP10品牌占据品类70%以上销量)。侧翼渠道通过“非对称竞争”(避开对手优势战场),让品牌在巨头视线外积累原始用户和营收,实现“先生存、再发展”。

例如:早期完美日记避开线下专柜(国际美妆巨头主场),通过小红书KOC种草+微信私域(侧翼渠道)起步,3年实现年销超50亿元。

品牌初期最核心的痛点是“无人知晓、无人购买”。侧翼渠道(如社区团长推荐、企业内购福利、垂直兴趣社群)依托场景信任(如团长与邻里的熟人关系),能快速触达目标用户并完成首次转化,为品牌积累第一批“付费用户”和“口碑传播者”。

例如:东鹏特饮早期避开红牛主导的一二线商超渠道,将核心战场锁定在建筑工地、物流园区、长途司机休息站等场景。例如,在建筑工地周边小卖部推出 500ml 大瓶装,单价仅 3 元(仅为红牛一半),并设计带防尘盖的塑料瓶,既降低包装成本(比易拉罐便宜 30%),又解决工人 “喝一半落灰” 的痛点。这种 “大容量 + 低单价” 的组合,使东鹏特饮在体力劳动者中形成 “性价比之王” 的标签,迅速占领下沉市场。截至 2024 年,东鹏饮料在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的终端网点超 360 万家,乡镇铺货率达 85%,远超红牛的 65%。

初期品牌的产品定位、价格带、核心卖点可能存在偏差,若直接投入主流渠道大规模推广,失败成本极高。

侧翼渠道可作为“战略试验田”,通过小范围试销验证“用户是否买单、需求是否真实、供应链是否支撑”,帮助品牌明确核心价值后再聚焦资源。

例如:某零食品牌通过校园渠道测试 “低糖咸蛋黄饼干”,发现复购率达 35%,远超其他口味,随后将该口味作为核心产品推向全渠道,3 个月内占比提升至 28%;某母婴品牌通过月子会所渠道测试 “防胀气奶瓶”,收集用户反馈优化设计后再量产,上市后首月销量破 10 万件。

侧翼渠道的运营逻辑(如社群互动、场景化营销、私域精细化管理)与主流渠道不同,但核心能力(用户洞察、供应链响应、售后服务)可复用。品牌在初期通过侧翼渠道实践,能培养团队的渠道把控力、用户运营能力,为后续进入主流渠道(如京东、线下连锁)积累经验。

初期品牌若缺乏独特定位,易被淹没在同类产品中。侧翼渠道的场景特性(如健身房渠道的“运动营养”标签、电竞馆渠道的“熬夜能量”标签)可帮助品牌绑定特定用户需求,形成“场景=品牌”的强关联认知,为后续品牌升级奠定基础。

“避开主战场,创造新战场” ,在品牌发展初期,帮助品牌避开竞争红海、解决冷启动难题、验证商业模式,并沉淀用户与能力,最终为从“细分市场”走向“主流市场”铺路。对于资源有限的新品牌而言,侧翼渠道不是“备选方案”,而是“生存与增长的必选项”。

来源:勇哥说裂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