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9日,长安区郭杜街道居安路第二社区一场“趣做VR眼镜 揭秘VR技术”科普实践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光学知识讲解与动手制作相结合的方式,在趣味体验中探索虚拟世界的科学奥秘。
8月19日,长安区郭杜街道居安路第二社区一场“趣做VR眼镜 揭秘VR技术”科普实践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光学知识讲解与动手制作相结合的方式,在趣味体验中探索虚拟世界的科学奥秘。
活动中,志愿者以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切入,开启科普小课堂。“大家看,水杯里的水管像变弯了,雨后天空会出现彩虹,这些都是光在‘变魔术’。”志愿者边演示边讲解,水杯中水管“变弯”,是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即光的折射;雨后彩虹则是阳光穿过空气中的水滴,经折射、反射后分解成七色光的结果。
“屏幕上左右两个画面是不是有点不一样?”志愿者指着分屏视频笑道,“就像咱们两眼看到的世界本就存在细微差别。这样的画面透过凸透镜进入左右眼,大脑会自动将两幅画面融合成立体影像,仿佛眼前的场景真的‘动起来’了。”
随后的动手环节,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有序操作。先按手机尺寸在硬纸盒正面裁剪凹槽,用于固定手机;再在纸盒靠近眼睛的正面,按双眼间距约6-7厘米挖出适配凸透镜的小孔,将透镜平整固定,确保中心对齐。准备就绪后,志愿者将预存左右分屏VR视频素材的手机屏幕朝内放入凹槽,调整至画面正对透镜。孩子们戴上亲手制作的眼镜,立体场景即刻浮现,有人兴奋高呼“画面凸出来了”,有的在志愿者协助下微调至画面清晰,立体场景仿佛触手可及,现场欢呼声此起彼伏。
“原本觉得VR技术很神秘,没想到用硬纸盒和透镜就能做出来,还能直观看到光的折射怎么让画面‘活’起来。”家长们感慨,活动让抽象的光学原理变得可触可感,孩子们不仅动手能力得到锻炼,更在趣味中感受了科学的魅力。
来源:长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