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武术高手有谁?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27 01:00 1

摘要:王五本名王正谊,河北沧州人,三岁丧父,家境贫寒。小时候的王正谊就立下志向:要练出一身好武艺,既能养家糊口,又能保护家人,还能行侠仗义。

王五本名王正谊,河北沧州人,三岁丧父,家境贫寒。小时候的王正谊就立下志向:要练出一身好武艺,既能养家糊口,又能保护家人,还能行侠仗义。

为了学武,王正谊先是拜师肖和成,学了些基本功。后来听说双刀李凤岗是沧州一带的武术名家,就想拜他为师。可李凤岗哪是那么容易见到的?王正谊吃了好多次闭门羹,就是不放弃,硬是跪在人家门口不走。李凤岗终于被这小子的诚心打动了,收他为徒。

因为王正谊在师兄弟中排行老五,大家都叫他"小五子"。后来他改用单刀,名气越来越大,就成了"大刀王五"。

镖局立足,仗义疏财

学成武艺后,王五先是给人当镖师,后来有了积蓄,就开了自己的"源顺镖局"。别看镖局不大,但王五立下了四条规矩,在京城打出了名堂。

第一条,重要的镖车都是他亲自押送;第二条,凡是来访的朋友,只要提到"大刀王五"四个字,都热情招待,走时还送盘缠;第三条,每年冬夏两季给穷人送衣服;第四条,过年时用马车装满年货分给穷人。

就凭这四条,大刀王五在京城百姓心中的地位那是相当高。老百姓还专门给他送了"尚武"、"济贫"两块匾额。连大学者梁启超都夸他:"王五生平以除强扶弱为事。"

真正让大刀王五名扬天下的,是一件义举。甲午战争后,有个御史叫安维峻,上书弹劾李鸿章,结果被革职流放。别人都躲得远远的,唯独王五站出来,主动要护送安维峻去戍边的地方。这份胆识和义气,让他在江湖上更加声名远播。

兄弟情深,生死与共

王五这一生最重要的朋友,要数谭嗣同。两人最初是师生关系,谭嗣同拜王五学武,但后来越聊越投机,干脆结拜成了兄弟。王五教谭嗣同刀剑,谭嗣同给王五讲变法图强的道理。

戊戌变法时期,王五成了谭嗣同的私人保镖,形影不离。变法失败后,王五托关系让谭嗣同快逃,被拒绝了。他又想买通狱卒救人,联络江湖好汉劫法场,甚至策划刺杀害死谭嗣同的大臣,全都失败了。

谭嗣同临死前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里的"两昆仑",一个是康有为,另一个就是大刀王五。

谭嗣同被钝刀砍了三十多刀才死,王五眼睁睁看着兄弟受苦而无能为力,那种痛苦可想而知。事后,他冒着极大风险给谭嗣同收尸,在自己家里设灵堂祭奠七天,还亲自把棺材送回湖南安葬。

义和团岁月,刀劈洋鬼子

兄弟死后,王五对清廷彻底失望,开始有了推翻朝廷的想法。义和团兴起时,天津的张德成亲自跑到北京请他出山,王五一口答应。

王五带的队伍纪律严明,跟那些趁机抢钱的乱民不一样。在天津一带阻击八国联军的战斗中,王五手持百斤重的青龙偃月刀,真的砍死了不少洋人。一场战斗下来,他盯着滴血的大刀说:"这把刀今天才成为真正的刀,沾了洋鬼子的血,我王五也对得起这把刀了。"

据记载,死在王五刀下的洋人有二十多个,这在当时是相当了不起的战绩。

慷慨赴死,英雄末路

可是,血肉之躯怎么能抵挡枪炮?王五的队伍很快被打散,他回到了镖局。八国联军进京后,清廷开始围剿义和团残部,王五成了通缉犯。

这时候,有一百多名逃难的百姓躲在源顺镖局里。王五本来可以逃走,但为了这些无辜百姓,他主动站出来,承认自己参加过义和团,还杀过洋人。

来抓他的清军捕头都被感动了,叹气说:"是条汉子,你放心吧,我们不会为难这些百姓的。"

就这样,王五被抓了,很快就被砍了头,脑袋还被挂在城门上示众。王五家人没法收尸,后来还是霍元甲冒险在夜里摘下他的头颅,送还给了家人。

来源:青城武术刘绥滨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