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有很多汉字,其中有一个字可以代表全世界,而且这个字和领导力也有关,这个字就是“局”。用“局”组成的词很多,我们应该怎么看这个字?这个字代表了怎样的思维方式?怎样的领导力方法?
作者:宁高宁,著名企业家、曾担任四家央企掌门人、总裁读书会全国领读者联盟主席
中国有很多汉字,其中有一个字可以代表全世界,而且这个字和领导力也有关,这个字就是“局”。用“局”组成的词很多,我们应该怎么看这个字?这个字代表了怎样的思维方式?怎样的领导力方法?
“局”可以组成局面、局限、局部、局促、局内(外)、局势、局器;棋局、饭局、骗局、布局、格局、全局、开局、做局、结局、破局、僵局、时局、政局、赌局、战局、危局、残局、变局、设局、胜局、败局等词。
看过这些,我感到原来这个世界是由大大小小、形式和内容各不相同的各种"局"组成的。“局”到底是什么?“局”在中国人心目中代表的是一种多元素组合的、经过设计的、进行中的一种工作的方法和思维的态度;它是一种社会活动、一种事物存在的多元素相互作用的形式,是一种系统性。
比如饭局一定是和事情有关系,一定有人组织、有目的、有参与者,这里面一定有设计,怎么请、请谁来、谁接、谁送、送什么东西,这是一种为了达到某种目标的活动。
从中国近代开始,中国人所有的行动,基本上是被局势所逼迫的,无论是辛亥革命、戊戌变法、抗日战争,还是改革开放。每一次犯错都是因为我们对局势做出错误的理解,不了解所在的局势发生了什么。现在世界上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任何事情,当你观察其进展、态势及牵扯到多方面因素的时候,会发现它是一个互为因果、相互作用,被系统地梳理、设计和维护了的局面。
“局”自身是多因素、多系统相互作用的,这种观察和理解“局”的方法,我觉得对于领导力是非常重要的。
说到企业,企业大部分的“局”是设计出来的,是由企业家、战略家设计出来的,是一个战略方法。我建议大家看看通用电气过去30年的历史,局面变化非常大,这个“局”就是韦尔奇设计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韦尔奇一步步把通用电气带领到全球第一大市值,成为全球最好的工业企业,而且每年都能实现既定的业绩指标,但即使这样一个聪明的人,这样一个成功的企业,也抵挡不了整个大局的变化。
金融危机之前,通用电气买了很多所谓的次贷,因为资本量大,它追求2%的回报就可以了,总量2%的回报回到ROE(净资产收益率)上就很高。但是,金融危机一来,通用电气马上就受到影响。通用电气这个“局”的存在和大的金融形势密切相关,通用电气之前的蓬勃发展也是与美国繁荣的金融市场分不开的。要看到整个局里的每个因素,只看某个小因素就可能有问题。
中国的企业很有意思,比如中粮也一样。我们做大了规模,做出了利润区,但越做毛利越低、销售利润越低,ROE回报率也越低。这里美其名曰“先做出规模,做出市场份额”,这也可能是对的。但反过来讲,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看到这个格局或布局里我们的竞争力在哪儿,最终的利润区在哪儿。
从中粮现在的产品组合局面来看,想通过单纯的提价获得利润是行不通的。为什么?第一,因为经过长时间销售,消费者会认为你的产品就不行,这第一认知是很难改变的。第二,这个局面不是简单形成的,而是从整个商业理念、市场认识、内部产品研发和生产、销售渠道的选择开始的,同时还涉及品牌的推广定位,以及整个团队自身的经营水平。这又是个“局”。我强调这个“局”是多种复杂因素放在一起的,我们要看到一个全体,看到一个系统,看到这里面的互相制约。因此,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以系统思维方法设计一个方案,而不能只简单地提价。
这个局面怎么解开?这里有两个层面的问题。我刚才说的只是产品组合层面的问题,是在高端还是低端,可以参考一本书《发现利润区》。在另一层面,相同的产品,比如同样是豆油,价钱也是不一样的,不是所有豆油都用同一价位的原材料和相同的工艺制作而成,因此成本也不一样。
咱们的质量一点不比别人差,某种程度上还比竞争对手好,但完全一样的东西价格不一样,为什么?这种情况怎么来做?怎么样才能使中粮所有的产品在整个大的竞争格局下赢得优势?是通过布局?还是制造一种变局或者是战局?投资一样,成本一样,质量一样,服务一样,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什么样的元素能够使我们和竞争对手至少毛利一样?我们在产品上能不能逐步移到利润区去,能不能移到引领市场的利润区域里,这需要什么要素?是需要做研发还是做广告,是需要提高产品质量还是要降低成本?这是一个商业模式的设计,我把它也叫成一个“局”。
之所以今天说“局”字,是因为我觉得用了这个字以后,使我们对很多形势、很多事情,更加理解,更容易抓住本质。“局”类似于系统思维,不过它更有能动性,更有设计性,更鲜活,更有相互作用的因素。
领导要能把握大局、看清局面,制造一种局势,做好布局。领导力要求是非常均衡、非常综合的。我以前说过,有人做领导是通过职务任命的,别人服从于这种权力,听从领导,但心里不服,这种局势能维持一二十年。这些人就是职务型的,没有别的影响力。有人是通过亲情关系,认为大家是一伙的,一块儿干,也行得通。有人通过纪律,也能维持。当然还有很多人通过战略、通过方法、通过自己的能力领导别人干活。但这些都不是把握了大局。
把握了大局的领导一定是在一个相对复杂和动态的环境下,能够根据团队成员个性的不同赋予工作,又根据其共性来提升每个人对组织的认可和贡献的人。每个人的个性、能力各有不同,要赋予的职能也就不一样。人也有共性,也就是人性方面的共同需求。你能在找到员工的共性的基础上,把这种共性和组织的目标连起来吗?连不起来就不是领导。
刚才讲的“局”这个字,在领导力里面,你必须能够把握“局”,然后将其运用到企业里,看任何事情用一个比较系统、全局、大局和局器的眼光。“局器”原来是指人很讲义气、很爽快。扩展一下,每个企业家、每个经理人都应该是很“局器”的人,必须把前面提到的“局”都认识了,必须把大系统认识了,并能动地把握变局。
“局”本身不是单一的现象,而是一个综合现象,我希望我们能把每个因素都分开。细分因素、细分层次的方法是企业管理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笼统的方法永远解决不了问题。领导力往往很大、很笼统,最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为什么?你没有把矛盾细分开。只有把“局”里面所有的因素和起作用的元素一个一个细分了、定义了,把它们互相之间的作用理解了,你才能把握这个大的格局。
“局”到底是什么?“局”是一种方法,是领导力的一部分。
第一,“局”是多元素的组合,不是单一的。
第二,“局”是一个复杂结构的相互依存。
第三,“局”是元素之间系统关系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此消彼长、共同成长。
第四,“局”是大小战略的组成。这局里涉及“局外人”的问题,“局外人”不在局中,看不懂这个“局”,那么就看不懂这个系统,因而对系统没有认识,没有用比较完整和系统化的眼光来分析这个事情。
第五,“局”要求既看局部,又要看全局。
第六,“局”是动态的局,“局”中各项因素是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
第七,“局”是资源整合的结果。
第八,对“局”的认识是对未来的准备。
最后,领导人是设计“局”、认识“局”、引领“局”、识破“局”、整合“局”的关键,提供一个“局”的方案是一个领导人的能力。
世界是“局”构成的,社会是由不同元素所形成的,由相互关联的大局小局构成的。认识“局”对我们分析企业,从战略到产品,以及分析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形势,有一定的启发。更深入的,可以把这个“局”打开,把里面的元素划分开,可以划分为主动的、被动的,主要的、次要的,起因性的、结果性的,还可以把哲学的东西放进去,这样你就会形成一种思维。但最主要的是要通过不断重复,把这种方法变成一种习惯性思维,并运用到实践中。
延伸阅读:《五步组合论》
1、作者介绍
宁高宁,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曾任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以及“两化”合并后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现任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ABAC)可持续工作组主席,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主席,总裁读书会全国领读者联盟主席。
曾3次当选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连续10年获《中国企业家》评选的“年度最具影响力25位企业领袖奖”,入选《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CNBC“亚洲最佳商业领袖”以及《亚洲企业管治》杂志年度“亚洲区最佳公司董事”等。
2、内容介绍
在30多年的国有企业工作和管理历程中,宁高宁累积了140余万字、近500篇各类文章讲话,形成了一个以“五步组合论”为核心的国有企业管理逻辑体系。“五步组合论”的五步是:选经理人、组建团队、发展战略、形成市场竞争力和价值创造与评价。
《五步组合论》时间跨度超过30年,其内容大都是作者与团队讨论总结出来的,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是原创。这也是一个实战的过程,这些理念方法都被广泛使用过,充满激情地实践过,并且在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