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6班的女生李雨桐站在队伍中,汗水顺着她的额头流下来,湿透了她的衣领。
广东的八月,骄阳似火,空气仿佛被烤得滚烫。
高一新生们在操场上军训,塑胶跑道被晒得发软。
36班的女生李雨桐站在队伍中,汗水顺着她的额头流下来,湿透了她的衣领。
她从小体质就不好,还有贫血的老毛病,但为了能顺利融入新集体,她一直咬牙坚持着。
军训的第四天,教官下达了原地踏步走的指令。
同学们整齐有力地抬腿、落地。
李雨桐努力跟上节奏,但没过多久,一阵强烈的眩晕感袭来,眼前开始发黑,双腿也变得绵软无力。
她重重地倒在了地上。
站在一旁观察的班主任陈老师注意到了这边的异常。
陈老师是一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性格固执,一直认为学生应该能吃苦,坚持军训能锻炼意志。
他皱着眉头,走到李雨桐面前,提高了音量:“李雨桐,打起精神来,大家都能坚持,你怎么就不行?”
李雨桐缓缓抬起头,长时间在烈日下训练,让她的眼睛布满了血丝。
她带着歉意,声音微弱:“老师,我……我身体不太舒服,医生说我不能过度劳累。”
陈老师的脸色沉了下来,他上下打量着李雨桐,怀疑地说:“什么身体不舒服?你这么年轻,能有什么病?我看你就是想偷懒!”
周围的同学开始交头接耳,小声议论。
陈老师见李雨桐没有继续训练,再次严厉地说:“现在的孩子,一点吃苦精神都没有!军训是为了锻炼你们,这么点困难都克服不了?”
李雨桐感到一阵更强烈的眩晕袭来,她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清醒:“老师,我真的是病了,有贫血,如果您不信,我可以给您看医生证明。”
陈老师不耐烦地打断她:“哼,现在的孩子,借口一套一套的,还医生证明,我看你就是不想训练!”
这时周围的同学开始注意到这边的动静。
一位女同学实在看不下去了,忍不住插嘴:“老师,李雨桐身体不好,您别这么严厉。”
另一位男同学也跟着附和:“就是,您看她脸色确实不太好。”
陈老师的眼睛瞪得很大,大声说:“你们都帮她?这是什么风气!别人都能坚持,她为什么不行?”
军训教官走过来平淡地说:“大家继续训练,注意调整呼吸。”
这番提醒并没有让陈老师缓和态度,他反而觉得自己在教育学生方面受到了干涉,更加生气:“教官,您别管,现在的学生就是缺乏管教!”
李雨桐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一阵阵晕眩感不断袭来。
她心里明白,继续留在操场上只会让自己情况更糟,但老师的质疑和同学的目光让她感到无比压力。
一位站在旁边的同学看不下去了,主动开口:“老师,我陪她去医务室吧。”
陈老师固执地站在李雨桐面前,眼睛紧紧地盯着她:“她必须继续训练!这是军训的规定!”
李雨桐再次尝试解释:“老师,我真的是因为贫血,医生说我不能——”
陈老师不等她说完,就打断道:“装什么装!我看你就是不想吃苦!”
这时一位路过的校医注意到了这边的混乱,急忙走过来,试图调解。
她温和地说:“老师,您消消气,这位同学如果真的有身体不适,还是先去医务室检查一下。”
陈老师的怒火被彻底点燃了,他激动地说:“胡说!你们现在的教育方式就是这样?纵容不守纪律的学生?”
校医有些尴尬,她看了看李雨桐苍白的脸色,又看了看怒不可遏的陈老师,再次说:“规定是军训要保障学生的安全,如果这位同学确实身体不适——”
陈老师再次打断她的话:“她能有什么不适?你看她像有病的人吗?”
李雨桐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试图控制自己越来越强烈的眩晕感。
周围的同学开始分成两派,小声议论。
一位同学说:“现在的同学确实应该锻炼下意志,不能轻易放弃。”
另一位同学反驳:“可是人家说了有病啊,你看她脸色那么差。”
一位同学站出来,试图缓和气氛:“老师,要不先让她休息一下,观察观察。”
李雨桐无奈地摇头:“真的不行,我今天早上起来就头晕得厉害,心脏还有点难受……”
陈老师突然用手指着李雨桐,眼神里充满了愤怒:“你再不训练,我就通知你家长!”
随着争吵声越来越大,有人急忙打电话给李雨桐的家长,还有人试图劝阻陈老师。
整个操场陷入了混乱之中,李雨桐感到自己成了众矢之的,可此时的她,已经连站稳的力气都没有了。
突然李雨桐的声音变得含糊不清,她的眼睛瞪得极大,右手猛地捂住胸口,发出一声低沉的呻吟。
紧接着她的身体开始摇晃起来。
一位同学惊呼:“李雨桐,你怎么了?”
校医立刻上前一步,伸手想要扶住她。
还没等她碰到李雨桐,她的身体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重重地跌坐在地上。
“出事了!出事了!”操场上有人大声惊呼。
校医们迅速从人群中挤过来,跪在李雨桐身边,大声说:“让一下!我是医生!”
同时开始检查李雨桐的情况。
操场上一片混乱,同学们议论纷纷,有人急忙掏出手机拨打120。
军训教官紧急疏散周围同学,保持空气流通。
医生检查了李雨桐的瞳孔和呼吸,脸色变得极为凝重:“心脏骤停!我需要做心脏复苏,请大家让开。”
几位校医上前帮忙,开始胸外按压,帮忙解开李雨桐的衣扣。
“救护车马上到!”有人大声通知。
很快,救护车到达了现场,医护人员迅速登车,接手了急救工作。
他们使用了心脏除颤器,注射了肾上腺素,尝试了各种急救措施。
但最终,医生无奈地摇了摇头,宣布李雨桐因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
操场上一片寂静,只有同学们粗重的呼吸声清晰可闻。
大家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刚才还站在队伍中的同学,现在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这时一位男同学突然说:“她之前就说身体不舒服,老师为什么还逼她训练?”
另一位女同学也跟着附和:“对,老师要是早点让她休息,也许就不会这样!”
学校领导很快也到达了现场,开始询问目击同学,收集情况。
陈老师呆呆地站在一旁,眼神空洞,仿佛还没有从震惊中回过神来。
李雨桐死亡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她父亲李建国的耳中。
李建国接到电话时正在工地干活,他手中的工具“哐当”一声掉在地上,发出巨大的声响。
他惊恐地问:“我闺女怎么了?”
电话那头的工友简单说明了情况,李建国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他顾不上其他,扔下工具,连安全帽都忘了戴,一路狂奔向医院。
李建国到达医院时,李雨桐的遗体已经被推进了太平间。
他焦急地对值班医生说:“我要见我闺女!”
他的眼睛红得像要滴出血来。
医生无奈地叹了口气,带着他走向太平间。
李雨桐躺在冰冷的金属床上,脸上表情安详,仿佛只是睡着了。
李建国跪在床边,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落下,哽咽着喊:“闺女……”
却再也说不出其他的话来。
医院的走廊里,学校领导正在向李建国说明详细情况:“根据现场目击者证词,您女儿在军训时因为身体不适要求休息,与陈老师发生争执,情绪激动加上身体原因导致心脏骤停。”
李建国的手紧紧握成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但他却感觉不到疼痛。
他咬着牙问:“那个老师呢?”
学校领导翻着记录本说:“陈老师现在也很自责,他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李建国冷笑一声:“自责?我闺女都没了,他自责有什么用!”
学校领导没有评论,只是继续说:“医院的初步鉴定是,您女儿死于心脏骤停,与情绪激动和身体原因有直接关系。”
李建国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他沉默了片刻,然后坚定地说:“我要告他,我要让他付出代价!”
当晚李雨桐的死亡事件就以“高一女生军训时因与老师争执去世”为标题,出现在了各大媒体平台上。
视频中陈老师指责李雨桐不遵守训练安排的画面,以及李雨桐最终倒下的瞬间,被无数次转发和评论。
网络上,声讨陈老师的声音如潮水般涌来。
“现在的老师太不懂尊重学生了!”
“看到学生不舒服就应该让她休息,这是基本道德!”
“活该担责,害死人命还有理了?”
陈老师的名字和照片被人肉搜索出来,贴在各大论坛和社交媒体上。
他的手机不断收到陌生号码的电话和信息,内容全是辱骂和威胁。
他不敢开机,不敢出门,只能躲在家里,整个人憔悴不堪。
李建国找到律师,准备起诉陈老师和学校。
律师冷淡而公事公办地说:“考虑到事情的复杂性和舆论的影响,这个案子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会尽力为你争取权益,不过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李建国没有反驳,他知道这种情况下,任何解释和争取都可能面临重重困难。
但他想起女儿躺在太平间的样子,心中的悲痛和愤怒就难以抑制。
他坚定地说:“不管多难,我都要为我闺女讨个公道。”
李雨桐的葬礼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举行。
李建国跪在女儿的遗像前,眼泪混合着雨水流下脸颊。
媒体记者举着长枪短炮,将镜头对准悲痛欲绝的李建国。
一位女记者将麦克风伸到李建国面前:“李先生,对于女儿的突然离世,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李建国擦了擦眼泪,声音哽咽:“我闺女一辈子懂事听话,却被一个不懂尊重的老师害死……”
他的声音中带着深深的悲痛和愤怒,镜头前的他显得脆弱而令人同情。
记者们纷纷追问:“你打算怎么做?”
李建国的眼中闪过一丝坚决:“我已经委托律师向责任方提出索赔,总额183万元,包括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失费等。”
这个消息像一颗炸弹,迅速在各大媒体平台上引爆。
“女生猝死,家属索赔183万!”
“军训风波升级:天价索赔背后的是非曲直”
“操场上的道德审判:一个训练安排引发的悲剧”
这些标题霸占了各大新闻网站的头条,李建国接受采访时的泪水和愤怒被反复播放。
而在另一边,陈老师的生活已然陷入了无尽的黑暗深渊,彻底分崩离析。
他不得不匆忙搬离原本居住的房子,只因门口被人恶意泼上了刺眼的红油漆,那股刺鼻的气味仿佛是他生活现状的写照。
更可怕的是,他竟收到了匿名寄来的死亡威胁信,信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令人胆寒的恶意。
无奈之下,他只能躲在一个偏远小区里,住进朋友借给他的那间狭小单间。
白天,他如同惊弓之鸟,不敢踏出房门半步,生怕被人认出后遭遇不测。
夜晚,躺在床上,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被惊得浑身冷汗。
每次手机铃声响起,他都会被吓得浑身一颤,仿佛心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揪住,那种窒息感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电话那头传来家人熟悉的声音,自从那件事发生后,家人每天都会准时打来电话,声音里满是藏不住的担忧:“你现在情况怎么样啊?”
陈老师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正常:“我挺好的,你们别操心我。”
家人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接着小心翼翼地问:“那个……关于索赔的事儿……”
陈老师闭上眼睛,眉头紧皱,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根本就没那么多钱啊。”
家人的声音带着哭腔:“我们商量过了,可以把家里的积蓄都拿出来,但远远不够啊……”
陈老师几乎是吼了出来,声音中充满了焦急和坚决:“不行!那是你们养老的钱,我怎么能要呢!”
电话那头,传来家人轻轻的啜泣声,那声音如同针一般刺痛着陈老师的心。
挂断电话后,陈老师仿佛被抽走了所有力气,瘫坐在地上,背靠着墙壁,眼睛直直地盯着前方,眼神空洞,仿佛什么都没看见。
内心的愧疚和痛苦如同一根尖锐的针,顺着神经传遍全身,但他已经没有勇气去面对这一切了,只能默默忍受着。
突然,门铃响了,陈老师的身体猛地一震,他惊恐地瞪大了眼睛,小心翼翼地走到门前,透过猫眼看到门外站着一个陌生男人。
他声音颤抖地问:“你是谁?”
门外的人平静地回答:“陈先生,我是法院的送达员,有一份民事起诉状和传票需要您签收。”
陈老师的手抖得厉害,几乎拿不稳笔,好不容易才签下自己的名字,接过那份厚厚的文件。
法院传票上清晰地写着开庭日期:一周后。
陈老师怀着忐忑的心情翻开起诉状,只见上面写着李建国要求他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183万元。
这个数字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陈老师的心上,让他感到一阵眩晕。
他每个月的工资微薄,就算倾家荡产也无法支付这笔巨额赔偿。
更糟糕的是,他根本请不起律师,停职意味着失去了学校可能的帮助,积蓄也所剩无几。
他颤抖着拿起手机,四处打听能帮他的律师,声音中充满了绝望:“您好,我想找个律师帮我打官司……”
但得到的回复大多让他更加绝望。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一位年近五十的律师韩舒文主动联系了他。
韩舒文穿着略显陈旧的西装,鬓角已经有些花白。
他微笑着向陈老师伸出手:“我是韩舒文,律师。我了解你的情况,愿意帮你打这个官司。”
陈老师愣了一下,随即握住了韩舒文的手,声音中带着一丝犹豫和无奈:“谢谢您……但我没有钱支付律师费……”
韩舒文摆摆手,笑着说:“我了解你的处境,这个官司我会尽力帮你,费用的问题以后再说。”
在韩舒文的办公室里,陈老师将事情的经过详细地讲述了一遍,从事件的发生到如今的困境,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韩舒文认真地听着,时不时在纸上做些笔记,表情始终平静而专注。
“你有当时的监控录像或者其他证据吗?能证明你的清白?”韩舒文问。
陈老师摇摇头,无奈地说:“学校说录像已经交给警方,无法提供副本。而且当时在场的学生大多都指责我。”
韩舒文仔细查看这些情况,眉头越皱越紧:“你的情况确实不乐观,舆论对你非常不利,证据也不充分,我们赢的几率很小。”
陈老师的眼眶湿润了,他没想到在这个时候会有人愿意帮助自己。
他声音哽咽地说:“谢谢您,真的谢谢您……我知道很难,但我还是想试试。”
韩舒文摆摆手:“别急着谢我,案子还没开始呢。从现在开始,我需要你把所有相关信息都告诉我,任何细节都可能很重要。”
接下来的几天,韩舒文开始着手调查案件的各个方面。
他首先联系了警方,希望能查看军训时的监控录像,但得到的回复是录像正在作为证据保存,无法提供。
他又去医院查询李雨桐的死亡报告,确认死因确实是心脏骤停,与情绪激动和身体原因有直接关系。
他还试图联系当天在场的同学,希望能获取更多有利的证词。
然而大多数人拒绝提供证词,或者提供的证词对陈老师极为不利。
“那个老师态度可恶劣了,同学只是身体不舒服要求休息,他就开始严厉指责。”一位同学气愤地说。
“老师明明很不客气地让她坚持训练,她就是身体受不了。”另一位同学附和道。
“我亲眼看到同学被老师气得脸色发青,然后就倒下了。”还有一位同学补充道。
这些对陈老师不利的证词让韩舒文的眉头越皱越紧,案情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棘手。
而更糟糕的是,网络上的舆论风暴丝毫没有平息的迹象,反而愈演愈烈。
视频被别有用心的人剪辑、加工,只留下了对陈老师最不利的部分,然后在各大网络平台上疯狂传播。
自媒体博主们为了吸引流量,纷纷争相报道此事,他们添油加醋,将陈老师描述成一个冷血无情的恶魔。
“这就是现在的老师,没有师德,没有底线!”一位博主愤怒地指责道。
“一个年轻的生命,就因为老师的严厉指责没了,这个社会怎么了?”另一位博主感慨道。
“判他坐牢都便宜他了,必须赔偿!”还有一位博主义愤填膺地说。
这些言论如同一场猛烈的风暴,将陈老师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让他陷入了无尽的指责和谩骂之中。
开庭前一天晚上,韩舒文在办公室里整理材料,神情凝重。
手头的证据和证词大多对陈老师不利,唯一有利的就是陈老师一直以来的教学表现和师德评价。
但这似乎远远不够,在公众的眼中,一个老师无论有什么理由,都应该尊重学生的身体状况。
韩舒文揉了揉太阳穴,准备收拾东西回家,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请进。”韩舒文抬头看向门口。
门开了,一个穿着朴素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神情紧张地环顾四周,然后轻声说:“您是韩律师吧?我有东西要给您。”男子压低声音说道。
韩舒文警惕地点点头:“我是韩舒文,请问你是?”
男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口袋里拿出一个信封,递给韩舒文:“这是几个同学偷偷录下的当时的情况,还有一些可能对你有用的资料。”
韩舒文愣住了,他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意外之喜:“为什么要给我这个?”
他环顾四周,声音更低了:“我只能告诉你,信封里有你需要的一切,其他的靠你自己了。”
说完男子快步离开了办公室,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韩舒文立刻打开信封,里面果然有一个内存卡,还有一些文件和照片。
他戴上耳机,开始仔细播放视频。
随着文件打开,屏幕上显示的内容让他双目瞪大,不可置信地“啪”地一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我知道了!”
韩舒文的声音因震惊而颤抖,他的脸上混合着恍然大悟和难以置信的表情。
他立刻拨通了陈老师的电话:“陈老师,我这里有重要发现,明天的庭审可能会有转机,你一定要保持冷静。”
电话那头,陈老师的声音充满了疲惫和绝望:“韩律师,无论结果如何,谢谢您为我所做的一切。”
韩舒文握紧了电话,坚定地说:“相信我,真相会大白于天下的。”
挂断电话后,韩舒文开始整理新的证据,准备明天的庭审。
他知道这将是一场艰难的战斗,不仅是对抗法律上的指控,更是对抗整个社会的舆论审判。
天刚亮,法院门口就已经挤满了记者和围观群众。
李建国穿着一身朴素的衣服,神情哀伤,在众多记者的镜头前悲痛欲绝。
“我只希望法律能给我女儿一个公道。”他的声音哽咽,引来一片同情。
李建国身边站着他的律师,一位看起来精明强干的律师,身着定制西装,举止自信。
陈老师在韩舒文的陪同下从侧门进入法院,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衬衫,脸色苍白,步履蹒跚。
记者们立刻围了上来,闪光灯和话筒一起对准了他。
“陈老师,你后悔当时的严厉指责吗?”一位记者尖锐地问道。
“陈老师,你对造成学生死亡有什么感想?”另一位记者追问道。
“陈老师,你准备如何赔偿183万?”还有一位记者大声喊道。
这些提问像利箭一样射向陈老师,他低着头,不发一言,韩舒文挡在他面前,护送他进入法庭。
法庭内座无虚席,大多数是媒体记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气氛紧张而凝重。
法官敲响法槌,宣布开庭。
李建国一方的律师首先发言,他慷慨陈词,声情并茂地描述了李雨桐的一生和她悲惨的死亡。
“李雨桐一生懂事听话,却在军训时被一个不懂尊重的老师活活气死。”
律师的声音洪亮而富有感染力,引得旁听席上不少人点头。
他展示了军训时拍摄的视频片段,虽然只有短短几十秒,但确实显示陈老师在与李雨桐争执后李雨桐倒下。
“这是铁证如山的证据,证明被告陈老师的行为直接导致了李雨桐的死亡。”律师掷地有声地说道。
他还宣读了几位同学的证词,都对陈老师极为不利。
“根据《侵权责任法》,被告的行为构成侵权,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律师总结道,“作为一个老师,陈老师理应尊重学生的身体状况,遵守教育规范。他的冷漠和严厉,直接导致了一条年轻生命的逝去!我们要求法庭判决被告赔偿我方死亡赔偿金、丧葬费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共计183万元!”
律师慷慨激昂的陈词得到了旁听席上不少人的认同,小声的议论和点头此起彼伏。
法庭内的气氛对陈老师极为不利,陈老师低着头,似乎已经认命。
但韩舒文的嘴角却浮现出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
轮到韩舒文发言时,他缓缓站起身,环视满座仇视的目光,出人意料地没有立即辩护,而是沉声道:“法官大人,在开始辩护之前,我要提交一份至关重要的新证据。”
法庭内顿时响起一片嗡嗡声。
李建国的律师皱起眉头:“我方反对!临时提交证据有违程序正义!”
法官敲了敲法槌:“韩律师,请说明这份证据的性质和来源。”
韩舒文信心满满地站着,声音洪亮:“这个案子的隐情,在场的诸位根本就不知道!这份证据将彻底颠覆大家对整个事件的认知,揭示出一个被误解的真相!”
法庭内一片哗然。
韩舒文从公文包中取出那个信封,庄重地走向法官:“这是一份包含录音和关键文件的证据,请允许我向法庭展示。”
法官审视了一下信封,点头同意:“技术人员,请播放这份证据。”
大屏幕亮起,随后整个法庭的目光都聚焦在荧幕上……
来源:海上守望的守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