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盛夏,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策划“书香大使返家乡”活动,活动吸引13个学院72名学子报名,他们奔赴新疆、西藏、浙江、安徽、广东、河南等11个省市开展了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书香文化活动,覆盖文学传播、非遗传承、爱心帮扶等多个服务方向。
心归故里
阅见未来
“书香大使返家乡”活动
心归故里,阅见未来。
2025年盛夏,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策划“书香大使返家乡”活动,活动吸引13个学院72名学子报名,他们奔赴新疆、西藏、浙江、安徽、广东、河南等11个省市开展了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书香文化活动,覆盖文学传播、非遗传承、爱心帮扶等多个服务方向。
来自经济学院的周天阳,走进社区凉亭,用《博物》杂志与趣味竞答打造科普课堂,让书香浸润盛夏时光,让阅读成为连接高校与社区的文化纽带!
“书香大使”实践队
成员:周天阳
经济学院金融2401
阅读宣言:阅读是灵魂之间穿越时空的交往。
活动内容
“书香大使” 实践队携科普力量走进社区,在小区凉亭搭建起充满趣味的 “自然课堂”,吸引小朋友们沉浸式参与,让知识在轻松氛围中自然流淌。
一起阅读科普杂志
Part.1
Part.2
小组擂台赛
Part.3
奖品派发
Part4
实践感悟
蝉鸣织就的盛夏午后,小区的凉亭里飘着油墨香。十个孩子围坐成圈,指尖划过《博物》杂志的铜版纸,将星空、草木、昆虫的图案印进眼里。这场"书香大使"阅读活动,原是想播撒几粒阅读的种子,未料竟在童声童语间,撞见了教育最本真的模样。
竞答环节最是动人。当被问及"哪种蝴蝶翅膀上有眼状斑纹",孩子们的小手像春芽般齐刷刷冒起。有人急得跺着脚喊"是猫头鹰环蝶",有人捧着杂志翻到某页争执"你看图片里的纹路",获胜者接过奖品时雀跃的欢呼,惊飞了檐下栖息的麻雀。荀子曾言"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些在书页间奔跑过的知识,经孩子们的口舌与眼神碰撞,便有了鲜活的生命力。他们亮晶晶的眼睛里,映着比杂志封面更璀璨的光——那是对世界天生的好奇,是未被打磨的求知欲。
想起王阳明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自然科学定律,本是遥远的知识,却因这场活动化作触手可及的朋友。孩子们讨论"为什么萤火虫会发光"时的认真,不亚于学者辩论真理;复述"珊瑚是动物还是植物"时的笃定,藏着探索者的骄傲。这让我忽然懂得,最好的阅读从不是单向灌输,而是搭建一座桥,让童心与世界温柔相遇。
活动尾声分发礼物时,有孩子捧着科普杂志说"要把恐龙的故事讲给邻居妹妹听",稚嫩的声音里藏着"大使"的自觉。这让我想起朱熹的"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而穷理的起点,或许正是这般愿意分享的热忱。那些奖品玩具会旧,书籍的纸张会泛黄,但此刻埋下热爱阅读的种子,终将在岁月里长成参天树。
满阶书香,忽然明白,所谓教育,不过是当成人还在计较收获时,孩子们早已捧着知识的星火,蹦蹦跳跳地照亮了前路。正如古人所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场小小的阅读活动,或许早已在他们心里种下了对书籍和阅读世界的热爱。而我们能做的,便是守护好这些微光,静待它们某天连成星河。
书香大使阅读宣传活动,是架设在高校与社区间的文化金桥。它以高校丰沛的阅读资源为源头活水,将专业的阅读引导引入社区,精准对接居民对知识的渴求与精神的滋养需求。当象牙塔的墨香浸润寻常巷陌,不仅让社区书架充盈起来,更唤醒了邻里间的阅读热情——孩子们在绘本故事里遇见世界,长者在经典篇章中寻得共鸣,年轻人于思辨文字里汲取力量。这不仅是书籍的传递,更是文化的播种,让阅读成为连接心灵的纽带,让书香飘进每个角落,滋养出更丰盈的精神家园。
合照展示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