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展播:促进生态环境根本好转(7)| 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30 09:10 1

摘要: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省域篇章。全省各地积极行动,开展创新示

编者按: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省域篇章。全省各地积极行动,开展创新示范,打造美丽建设实践样板。现向社会充分展示各地美丽建设成果,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行动的生动局面。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建共享美丽山东,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章:促进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威海市三维联动推进水环境系统治理提质增效

威海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提升水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2024年全市13条重点河流和12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国控考核断面水质指数全省第4名,同比改善全省第1名。

一、深化机制建设,筑牢水环境保护生态屏障。深化水质预警通报督导帮扶机制,发挥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定期对重点河流断面水质数据研判分析,实施水质达标攻坚专项督导,坚持以问题导向实施驻点帮扶,有效化解水质超标风险。2024年共印发水环境质量通报12期,下达预警函7次,7次派员赴现场督导帮扶国控河流水质保障工作。建立重点河流断面定期巡查工作长效机制,同步配套推行“周报告”制度。以常态化巡查为抓手,组织人员针对13条重点河流的污染隐患问题进行常态化排查,及时发现并处置各类潜在风险,切实筑牢水质安全屏障,2024年共组织744人次开展巡河检查415次。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依托全国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信息化平台,对入河排污口实施全流程信息化动态管控,组织开展全市入河排污口年度自查行动,推动入河排污口“查”明白、“测”清楚、“溯”精准、“治”干净,对入河排污口整治成效实施线上线下双控。

二、坚持综合施策,实现水环境质量全域改善。压茬开展冬春季水质保障和汛期河湖水质超标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聚焦冬春季枯水期易发多发问题,从分类推进雨污合流管网改造、排查整治河湖“四乱”、强化规模以下畜禽养殖粪污处置等8个方面主动出击,最大程度解决枯水期“藏污纳垢”减少汛期污染物入河入湖总量;深入排查整治汛期重点河湖水质超标隐患,分摸底排查、集中整治、常态巡查三个阶段,加大汛期水环境质量监管力度,着力防范化解水环境问题,确保全市河湖水质汛期不超标、全年不反弹。2024年累计排查河湖780条(段),共排查发现并完成整治问题224个。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工作,全面评估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对水源地环境管理、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水质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查找环境管理薄弱环节,分析年际水质变化趋势。

三、聚焦重点攻坚,促进水环境管治能力提升。对国控沽河,省控五渚河、羊亭河实施水环境精细化管理,定期沿河徒步巡查,排查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等污染入河问题,安装在线实时监测系统,进行水质监测预警,定期开展水质在线数据分析,研判重点污染因子及变化趋势,进行河流水质超标调查分析,形成巡查报告94期,水环境质量状况周报92期、月报23期、年报2期。强化人工湿地监管,按照《威海市人工湿地环境效益评价管理办法》,每半年组织对西寨湿地进行环境效益评价,对湿地制度建设、日常运维、资金保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充分发挥湿地水质净化、生态修复作用。采用“内源污染治理+生态净化塘+生态沟渠+生态护坡+岸带修复”工艺,对东母猪河临港区段实施生态修复及水质提升项目,通过消减内源污染和河道生态系统重建,提升河道水质,增强水生态系统稳定性。

来源:山东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