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苹果与三星于2025年8月底罕见联手,向小米发出法律禁止令通知(Cease-and-Desist Notice),要求其立即停止在印度市场的争议性营销行为。
据外电报道,三星和苹果在印度罕见联手了!目标是小米!
核心信息:
苹果与三星于2025年8月底罕见联手,向小米发出法律禁止令通知(Cease-and-Desist Notice),要求其立即停止在印度市场的争议性营销行为。
主要是小米在广告中直接点名调侃iPhone 16 Pro Max和三星旗舰机型(如Galaxy S系列),通过贬低竞品相机性能(例:称苹果相机“可爱”,暗示性能不足),进行“偷袭营销”(Ambush Marketing)。
2025年4月愚人节,小米在印度刊登整版报纸广告,对比iPhone 16 Pro Max相机,强调Xiaomi 15 Ultra的拍摄优势。
后续发布会及社交媒体广告中,小米继续点名苹果、三星机型,称其相机“是否真的最好?”并突出自身技术参数。
苹果与三星认为小米的广告超出“合理对比范畴”,含有贬低性内容,损害其高端品牌形象。
法律风险分析:
偷袭营销是指未经授权将自己与竞争品牌关联,借势吸引关注的行为,在印度可能违反《商标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
业内人士指出,参数对比本身合法,但直接使用竞品品牌名称(而非“竞品”等中性词)易引发法律纠纷。
苹果与三星合计占据印度高端智能手机市场(600美元以上)95%份额,小米以9.6%份额试图突围。
主力机型表现方面,iPhone 16系列占当季印度智能手机总销量的4%,为最畅销单品。
小米策略意图通过“低价高配+强对比广告”打破品牌认知壁垒,吸引性价比用户,短期冲击高端市场。
法律合规性争议
苹果三星主张小米广告构成“商业诋毁”,违反印度法律对品牌商标的保护条款。
小米支持者反驳称,三星历史上多次直接对比嘲讽iPhone(如“抱墙族”讽刺充电问题、折叠屏广告贬低直板机),却未遭法律反制,存在“双重标准”。
三星在2013-2025年系列广告嘲讽iPhone续航、刘海屏、无折叠设计,而且露出了品牌。
苹果在1984年IBM“老大哥”广告、2006年“Get a Mac”系列(66支广告攻击PC),更是成为广告经典。
如果小米拒绝整改,可能面临印度法院的广告禁令或高额罚款(参考历史案例,商业诋毁赔偿可达数百万人民币)。
但很明显,小米争议广告已经让两大巨头焦虑,苹果三星罕见联手,反映小米在印度高端市场的冲击已触及二者核心利益。
这场争端既是市场地位的攻防战,也是全球竞争规则的重塑契机——真正的胜者终将依靠硬科技而非营销话术。(蓝洞新消费综合)
蓝洞新消费声明:我们致力于分享海外科技公司动态与中国出海公司发展,仅提供更多信息参考,相关内容均不代表自身观点和立场。
来源:蓝洞新消费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