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白露早入冬,下午白露晚来秋”,今年白露几点?有啥说法?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31 00:16 1

摘要:“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这句话对于老一辈的人并不陌生,反映的正是白露至秋分这段时间的天气特点。进入白露节气后,随着太阳直射点不断南移,北半球的夜晚开始延长,白天也逐渐缩短。而夜晚的时间延长意味着地面通过辐射散热的时间增加,白天吸收的热量就不足以弥补夜间散失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这句话对于老一辈的人并不陌生,反映的正是白露至秋分这段时间的天气特点。进入白露节气后,随着太阳直射点不断南移,北半球的夜晚开始延长,白天也逐渐缩短。而夜晚的时间延长意味着地面通过辐射散热的时间增加,白天吸收的热量就不足以弥补夜间散失的热量,从而导致气温会逐日下降。并且,白露也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之一,白天虽说仍有阳光照射,气温可能较高,但傍晚后气温就会迅速下降,夜晚温度显著降低,像北方地区的昼夜温差甚至可达10℃以上。

《孝纬经》有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又曰:“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每年处暑后的第十五日,就是白露交节的日子,此时阴气进一步加重,夏季风逐渐被冬季风取代,冷空气南下频繁,昼夜温差显著拉大,由于夜间地面热量散失加快,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液态水,会附着于草木、石块等物体表面,形成露珠,而清晨露水在阳光照射下晶莹剔透,会呈现白色的光泽,故而得名“白露”。

从五行学说来看,古人将世间万物与五行(金、木、水、火、土)相配,而四时(春、夏、秋、冬)也不例外,其中秋季属金,象征着收敛、肃杀,金为白,自此就以“白”形容秋天的露水。白露节气是秋季天气由凉转寒的转折点,标志着秋季的深入和气温的进一步下降,人们需注意添衣保暖,避免受凉感冒。

立秋不仅是我国重要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更是我国古代的民俗节日,称为“白露节”,因此白露这天还有着很多的习俗,老话说“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白露这天最为标志性的习俗就是“收露水”。进入白露节气,由于天气转凉,空气中的水汽在夜间遇冷会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地面或物体表面,形成露水,人们就会在清晨将这些露水收集起来,以此煎药、煮茶,达到祛病驱邪的效果。而且,在古人看来,不同植物上的露水还有着不同的疗效,如“稻头上露,养胃生津;菖蒲上露,清心明目”。

收集露水的方法也有一定的讲究,例如白露节气清晨,太阳未升起前,此时露水最浓且未被蒸发。而且要优先采集草木茂盛、未沾尘埃的植物上的露水,如柏叶、菖蒲、百花等,古人认为其药效更佳。但要注意,露水主要成分为水,其实更没有过多的药效作用,但收集露水无疑能让我们更能感受白露节气的文化内涵。

今年的白露不一般,属于“七月白露”。白露交节的阳历时间虽说固定为每年的9月7日至9日之间,但相较于较为固定的阳历时间,白露交节的农历时间就会有着较大的波动,这主要是受农历“置正”的影响。根据我们老祖宗的说法,如果白露交节的农历时间在七月,那么就称为“七月白露”;如果白露交节的农历时间在八月,则为“八月白露”。今年白露交节的时间9月7日,对应农历七月十六,很明显今年是“七月白露”。

老话说“七月白露秋雨多,八月白露旱断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白露交节的农历时间在七月,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接下来秋天的降雨天气就会比较多,这能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水分,但要做好农田的排水工作,以免出现农田积水的情况;相反,如果白露交节的农历时间在八月,那么这预示着接下来的降雨天气就会较少,秋季是农作物进入冬季前养分积累的阶段,没有雨水的滋养,就会导致出现“秋旱”,农作物的抗逆性也会降低,从而导致冬季发生大面积的“冻害”。

每年白露交节的时间并不是一整天,而是有一个精确到秒的时间,换言之,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就是白露交节的具体时间。古代虽说没有天气预报,但古人会观察白露当天的天气情况以及交节时间,以此推测之后的天气走势,在民间就有一句老话说:“上午白露早入冬,下午白露晚来秋”,这句话是啥意思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白露交节的具体时间在上午(午时11点至13点之前),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接下来秋天会寒冷的比较早,仿佛早早进入了冬天一般。

天气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正常来说,秋天会从凉爽逐渐过渡到寒冷的冬天,如果秋天突然变的寒冷,那么人们不仅容易受凉感冒,农作物的生长也被受到影响。特别深秋时期,农作物已逐渐适应温凉气候,进入生长后期或休眠准备阶段。如果此时天气突然寒冷,那么低温就会使农作物的细胞膜从液态变为凝胶态,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电解质外渗,导致细胞脱水枯萎。

并且,较长时期的低温环境还会削弱植株的生理活性,从而引起农作物生育期显著延迟,在生长季节内不能正常成熟,导致最终减产。对于秋季晚熟的作物来说,如水稻,低温还会加速其植株衰老,缩短灌浆期。例如,水稻灌浆期如果遭遇低温,灌浆过程就会延缓或停止,造成瘪粒,甚至出现籽粒未满而禾苗已先枯萎的现象。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白露交节的具体时间在下午(午时11点至13点以后),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接下来的天气不会太凉快,凉爽的秋风会来的相对晚一些。

大多地区会在白露至秋分后天气才会正式凉爽,如果白露期间天气温暖,凉爽的比较慢,对农作物的生长其实“百利而无一害”。因为秋季暖和的天气能有效延长农作物叶片的光合作用时间,尤其是晚熟品种,如晚稻、晚熟玉米等,能充分利用光照和温度,合成更多碳水化合物,增加籽粒或块茎的干物质积累。例如如果遇到了持续的晴暖天气,灌浆期可延长5至7天,千粒重增加3至5克,产量提升8%至12%。特别对于前期因干旱或播种延迟导致生长偏晚的农作物,长时间暖和的天气可“追回”部分生育期,避免因低温提前终止生长。

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季降雨较多就会带来凉爽的天气,如果秋季温暖的时间较长,也说明降雨也会较少,这能为接下来的“三秋大忙节”提供良好的农忙环境。不过还是要注意,长时间的温暖晴天,很容易导致干旱的发生,此时要做好农田的定时浇灌,以确保农作物能在秋收前正常的生长。

今年白露几点?有啥说法?今年白露交节的具体时间为:2025年9月7日16时51分41秒,农历七月十六。这很明显是“下午白露”的说法,根据古人的经验来看,这预示着今年会比较暖和,寒冷的天气来的比较晚,这能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生长时间。但还是要做好农田的防旱工作,例如清晨或傍晚灌溉,减少蒸发损失;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土壤墒情,采用“少量多次”浇灌,避免土壤干湿交替导致根系损伤;还可以灌溉后用镇压器压实表土,以此减少孔隙度,降低水分蒸发速率。

白露热得跳,秋后晒破窑。

白露当日火,霜降还穿单。

白露太阳晒破脸,寒露稻穗难低头。

白露似火烧,十月棉袄抛。

白露热烘烘,立冬暖融融。

这几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白露交节当天的天气比较炎热,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接下来的天气也会比较炎热,甚至冬天也会比较温暖。

白露雨涟涟,秋后雨绵绵。

白露落雨滴,寒露雨不稀。

白露当天雨,重阳连阴天。

白露雨打头,霜降雨成沟。

白露雨淅沥,寒露雨如注。

这几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白露交节这天下起了雨,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接下来的降雨天气会比较多。

白露见晴天,秋来少雨绵。

白露日头笑,秋空万里俏。

白露晴空万里红,四十五日艳阳天。

白露晴了天,不愁过冬粮。

白露晴无雨,三秋忙断肠。

这些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白露当天是晴天,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这预示着接下来的晴天也会比较多。

以上就是白露交节当天推测天气的农谚,当然,农谚有着地域性和时间性,并不能完全参照,但这是古人在千百年的劳动中总结的经验,因此,我们还是能理性的做一个参考,您认同吗?

来源:生肖运势第一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