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新厂长扫地出门,全厂笑话,千亿董事长却对我深鞠一躬-师叔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30 18:40 2

摘要:“现在都什么年代了?数控机床,3D打印!你还抱着你那套破锉刀、卡尺当宝贝?我们厂就是因为有太多你这样的老思想,才年年亏损,等着被集团优化!”

“姜师傅,不是我说你,时代变了!”

年轻的厂长赵光明,指着姜国柱的鼻子,唾沫星子几乎喷到他满是油污的脸上。

“现在都什么年代了?数控机床,3D打印!你还抱着你那套破锉刀、卡尺当宝贝?我们厂就是因为有太多你这样的老思想,才年年亏损,等着被集团优化!”

车间里死一般寂静,只有老旧风扇在头顶有气无力地转着,发出“吱呀吱呀”的哀鸣,像是在为姜国柱的时代挽歌。

周围,他带出来的徒弟们,一个个低着头,眼神躲闪,不敢看他。他们身上穿着崭新的蓝色工装,而姜国柱身上的那件,袖口和膝盖处已经磨得发白发亮。

五十岁的姜国柱,是红星机械厂最后一位八级钳工。他这双手,曾打磨出精度超越进口母机的核心零件,也曾凭着听诊器一样的耳朵,挽救过价值千万的生产线。

可如今,这一切都成了“落后产能”的代名词。

“赵厂长,我……”姜国柱想说点什么,他想说,机器是死的,手艺是活的,有些极限精度,机器根本达不到。

但话到嘴边,却化作一声无力的叹息。

他知道,没用的。在这些只看报表和PPT的年轻人眼里,他这个不会用电脑、不信数据只信手感的老家伙,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负资产”。

“行了,别我我我的了,”赵光明不耐烦地摆摆手,“今天是你最后一天,赶紧把东西收拾收拾,去人事把手续办了。厂里念你劳苦功高,多给你发一个月工资,够意思了吧?”

羞辱!赤裸裸的羞辱!

姜国柱的脸瞬间涨得通红,拳头在身侧攥得咯咯作响。他为这个厂奉献了三十年,最好的青春都洒在了这片冰冷的铁屑里,换来的却是“累赘”和“滚蛋”!

他环顾四周,那些曾经围着他喊“师傅”、求他指点的徒弟,如今却像躲瘟神一样,生怕和他扯上一点关系。

人心,比他手里的铁还凉。

姜国柱不再言语,默默地走到自己的工作台前,那是一块被岁月侵蚀得油光发亮的厚重铁台。他拿起一块棉布,轻轻擦拭着台钳上那把跟了他三十年的老锉刀。

刀柄被他的手汗浸润得温润如玉,刀身却依旧寒光闪闪。

英雄迟暮,宝刀蒙尘。

他将工具一件件小心翼翼地收进老旧的工具箱,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仪式感,像是在告别自己一生的荣耀。

就在这时,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在车间门口响起。

一辆黑得发亮的奔驰S级轿车,与这个破败的厂区格格不入。

车门打开,一个穿着高级定制西装、气质干练的中年男人快步走了进来,他身后还跟着两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

“赵厂长,忙着呢?”赵光明一看清来人,立刻换上一副谄媚的笑脸,屁颠屁颠地迎了上去,“哎哟,这不是集团总部的李总监吗?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

来人是集团HR总监李文博,赵光明只在集团年会上远远见过一面。

李文博却看都没看他一眼,锐利的目光在充满机油味的车间里飞速扫视,最后,定格在角落里那个默默收拾工具的苍老背影上。

“请问,哪位是姜国柱,姜师傅?”李文博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连他自己都没察觉到的恭敬。

整个车间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唰”地一下集中到了姜国柱身上。

赵光明愣住了,结结巴巴地指着姜国柱:“李……李总监,他就是姜国柱。一个……一个快退休的老工人,您找他?”

李文博径直走到姜国柱面前,在所有人震惊的目光中,微微躬身,双手递上了一份烫金的牛皮纸文件袋。

“姜师傅,我是集团人力资源部的李文博。奉董事长之命,特来给您送调任函。”

“调……调任函?”姜国柱愣住了,他那双能分辨出微米级误差的手,此刻竟有些颤抖。

赵光明和工友们更是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一个马上要被扫地出门的老钳工,集团总部HR总监亲自开着大奔来送调任函?今天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吗?

“是的。”李文博脸上带着职业化的微笑,当众打开文件,朗声念道:

“兹任命,红星机械厂,姜国柱同志,担任集团总部技术研发中心‘首席技术顾问’一职,即刻生效!请姜师傅即刻随我赴任!”

首席……技术顾问?!

轰!

整个车间仿佛被一颗炸雷引爆!

所有人都傻了,包括姜国柱自己。

赵光明的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脸上的表情从谄媚到震惊,再到不可思议,最后化为一片煞白。他刚刚还在把人家当垃圾一样清扫出门,转眼间,人家就成了他需要仰望的集团总部“首席顾问”?

这他妈比拍电影还玄幻!

没人知道,这其实是一场天大的乌龙。集团确实要引进一位名叫“姜国柱”的芯片领域专家,但HR部门的新人忙中出错,查成了红星厂的钳工姜国柱,一份错误的调令就这么阴差阳错地发了下来。

可此刻,在众人眼中,这就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逆转!

“姜师傅,车已经备好了,我们走吧?”李文博客气地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姜国柱提着他那口老旧的工具箱,在全厂职工敬畏、羡慕、嫉妒、悔恨的复杂目光中,挺直了三十年来从未如此挺拔的腰杆,一步步走向那辆象征着云泥之别的奔驰车。

经过赵光明身边时,他停顿了一下,用平静无波的眼神看了他一眼。

仅仅一眼,赵光明就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像是被狠狠抽了一个耳光,冷汗瞬间浸透了后背。

一小时后,姜国柱站在了深海市中心地标建筑——“未来集团”总部的顶层研发中心。

窗明几净,科技感十足。一群穿着白大褂、看起来像电影里科学家的年轻人,正围着一台庞然大物争论不休,中英文夹杂的专业术语让姜国柱一个字也听不懂。

“这就是我们从德国花一千万欧元引进的‘蔡司超精密光刻对准系统’,目前国内唯一一台。”一个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傲慢的年轻人走了过来,他上下打量了一下姜国柱满是油污的工装裤和手里的旧工具箱,嘴角勾起一抹毫不掩饰的轻蔑。

“我叫闻景,斯坦福大学光电工程学博士,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他伸出手,却在看到姜国柱指甲缝里的黑泥时,又不动声色地收了回去,转而指着那台机器,“李总监,这就是你说的‘技术顾问’?一个……钳工?”

最后两个字,他咬得特别重,充满了嘲讽。

李文博也有些尴尬,他现在也觉得这事有点离谱,但董事长的命令,他只能硬着头皮执行:“闻博士,这位是姜师傅,经验丰富。”

“经验?”闻景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李总监,我们现在面对的是纳米级的技术壁垒,不是用锤子敲敲打打就能解决的。这台机器的核心驱动轴出现不明振动,误差达到了0.5微米,德国专家远程会诊了三天都没结果。你让他一个老钳工来看?他是能用眼睛看出纳米误差,还是能用手摸出共振频率?”

周围的海归博士们都发出一阵压抑的低笑。

他们看向姜国柱的眼神,就像在看一个从侏罗纪公园走出来的恐龙,充满了居高临下的审视和戏谑。

姜国柱一辈子都待在嘈杂的车间,从未受过这等羞辱,一张饱经风霜的老脸涨得通红。但他没有发作,只是将目光投向了那台安静趴窝的精密仪器。

“我……我能看看吗?”他用沙哑的声音问道。

闻景抱着双臂,一脸看好戏的表情,轻蔑地做了个“请”的手势:“当然,‘姜大师傅’,请便。让我们这些喝过洋墨水的开开眼,看看咱们传统的‘望闻问切’是怎么修理高科技的。”

姜国柱没有理会他的嘲讽,提着工具箱,一步步走向那台价值连城的机器。

他没有去看那些复杂得令人眼花缭乱的显示屏和线路,而是像对待自己相伴多年的老车床一样,伸出粗糙的手掌,轻轻地贴在了机器冰冷的外壳上。

然后,他闭上了眼睛。

一秒,两秒,三秒……

整个研发中心落针可闻,所有人都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他。

“他在干什么?祈祷吗?”

“呵呵,可能是在和机器进行‘灵魂沟通’吧。”

闻景脸上的讥笑更浓了。

就在这时,姜国柱睁开了眼,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他从工具箱里拿出一把最普通的游标卡尺和一根细长的钢钎,将钢钎的一头抵在机器的一个特定位置,另一头贴在自己的耳朵上,像个老中医在听脉。

“嗡……”他让助手启动了机器的低功率模式。

细微的振动顺着钢钎传到他的耳朵里。三十年的经验,让他对各种机械的“声音”有着近乎变态的敏感。

三分钟后,他直起身,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底座和驱动轴连接处的A7号锁定螺栓,里面的那个高弹缓冲垫片,装反了。”

“什么?”闻景第一个跳了起来,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不可能!那个垫片是我们严格按照德国原厂图纸安装的,怎么可能反?”

“图纸是死的,机器是活的。”姜国柱沉声道,“这个垫片两面的弹性系数有细微差别,大概是百分之三。图纸上没有标注,但装反了,高速运转时就会产生非线性共振,别说0.5微米,再跑下去,整个驱动轴都得报废。”

闻景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一派胡言!百分之三的弹性系数差别?你用手摸出来的?你以为你是谁?人肉万能材料试验机吗?”

周围的博士们也纷纷摇头,觉得这老头简直是在说天方夜谭。

“是不是胡言,换过来试试就知道了。”姜国柱懒得和他争辩。

“好!我倒要看看你怎么收场!”闻景怒极反笑,“来人,按他说的,把垫片拆下来,给他!我今天就要当着所有人的面,揭穿这个不学无术的老骗子!”

很快,那个比硬币大不了多少的精密垫片被拆了下来。

闻景将它扔在姜国柱面前,冷笑道:“喏,‘大师傅’,你给我们表演一个,怎么把它换个方向装回去?”

可姜国柱却摇了摇头:“这个已经不行了。刚才的振动让它产生了永久性形变,装回去也没用。”

“哈!我看你就是没办法了,开始找借口了吧?”闻景得意地笑了起来,“这垫片是德国特制的,重新订购要一个月!你说报废就报废?”

所有人都认为姜国柱这下彻底没戏了,一个个幸灾乐祸地等着看他怎么被赶出去。

姜国柱却不慌不忙,他拿起那个报废的垫片,在手里掂了掂,又用指甲掐了掐,随即转身走到角落一个废料堆里,翻找起来。

几分钟后,他找到一块不起眼的金属边角料。

“就用这个。”

说着,他在所有人目瞪口呆的注视下,从自己的工具箱里拿出了一把小手锉、几张砂纸,竟然就在工作台上,开始现场打磨一个新的垫片!

“疯了!他彻底疯了!”一个博士失声叫道,“那可是超精密零件,误差要求在微米级!他想用一把破锉刀搓出来?”

“这已经不是无知了,这是对科学的侮辱!”闻景气得浑身发抖。

但接下来的一幕,却让所有人的嘲笑声都卡在了喉咙里。

只见姜国柱的双手,稳得像焊在工作台上一样,没有一丝一毫的抖动。那把普通的手锉在他手里,仿佛有了生命。

“唰……唰……唰……”

每一次锉削,都精准无比,带起的铁屑细如发丝,均匀得像是从机器里喷出来的一样。他甚至没有用任何测量工具,全凭一双手的感觉。

他的眼神专注到了极点,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他、锉刀和手里的那块金属。

十分钟后,他停了下来,将一个崭新的垫片放在了众人面前。

那个垫片在灯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泽,边缘光滑如镜,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

“装上。”姜国柱只说了两个字。

闻景的脸色难看到了极点,但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只能咬着牙让工程师把垫片装了回去。

安装,启动!

机器发出了轻快平稳的嗡鸣,之前那种令人心悸的细微振动,消失了!

控制台的屏幕上,误差数据疯狂跳动,最后稳定在了一个令人窒GIT的数字上——0.01微米!

比原厂标准,还高了整整一个数量级!

死寂。

整个研发中心,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海归博士,包括闻景在内,全都石化在了原地,脸上写满了颠覆三观的震撼和难以置信。

用一把锉刀,一块废料,十分钟时间,修复了德国专家都束手无策的千万级设备,还顺便把性能提升了十倍?

这不是技术,这是神迹!

闻景的脸,从猪肝色变成了酱紫色,再从酱紫色变得惨白。他感觉自己的博士学位证书,连同他引以为傲的所有理论知识,都被那把朴实无华的锉刀,按在地上狠狠地摩擦!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个看似普通的糟老头子,能坐上“首席技术顾问”的位置。

这哪里是什么老钳工,这分明是一尊深藏不露的扫地神僧!

自那日之后,姜国柱在集团总部的地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再也没人敢当面叫他“老钳工”了,取而代之的是毕恭毕敬的“姜师傅”或“姜顾问”。那些眼高于顶的海归博士们,见到他也会主动点头示意,眼神里多了几分敬畏。

姜国柱的生活很简单,每天就在研发中心里转悠。他不喜欢办公室,就让人在车间角落给他安了张工作台。他也不碰电脑,遇到什么问题,就直接走到机器面前,用手摸,用耳朵听。

起初,大家还觉得他格格不入。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这个老头简直就是个BUG!

“姜师傅,三号实验室的激光干涉仪数据漂移,您能给看看吗?”

“轴承润滑油有问题,换7号航空脂。”

“姜师傅,新材料的真空镀膜机总是卡壳!”

“真空泵的叶轮动平衡差了点,在那边加个0.2克的配重块。”

“姜师傅……”

无论多么尖端、多么复杂的问题,到了姜国柱这里,都像是小孩子过家家一样,三言两语就能点出要害,而且往往是用最简单、最原始的方法解决。

他那双手,仿佛自带三维扫描和材质分析功能。任何复杂的图纸在他眼中,都会自动分解为一道道基础工序;任何金属材料,他一摸便知其成分、应力和疲劳度。

这就是他苦练三十年练就的“神工之手”!

姜国柱渐渐找回了失落已久的尊严,他开始享受这种被人需要、被人尊重的感觉。他甚至开始尝试着指导那些年轻人,将自己脑子里那些不被书本记载的宝贵经验,传授给他们。

然而,他的风光,却像一根针,深深地扎在了一个人的眼睛里。

那个人就是闻景。

作为项目负责人,闻景发现自己的地位正被这个老头子一点点蚕食。以前,所有人都围着他转,听他分析数据,看他展示PPT。现在,一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大家的第一反应不再是“找闻博士”,而是“快去请姜师傅”!

这让极度自负的闻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羞辱。

他开始处处刁难姜国柱。

开会时,故意用一些最新的英文技术文献提问,想让姜国柱出丑。可姜国柱压根不接招,只说一句“听不懂,拿东西给我看”。

分配任务时,他把所有最棘手、最偏门的设备维护工作都丢给姜国柱,试图让他知难而退。结果姜国柱不仅全部搞定,还顺手优化了工艺,大大提高了效率。

闻景甚至偷偷把姜国柱的一些改良方案,稍作包装,写成论文和专利,署上自己的名字,向高层邀功。

可这一切,都无法撼动姜国柱日益稳固的地位。在工程师们的眼里,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才是真神。

闻景的嫉妒和怨恨,终于在一次核心项目会议上彻底爆发。

集团接到了一个国家级的重大专项——攻克光刻机核心组件之一的“非球面反射镜”的超精密加工技术。

这是真正被国外“卡脖子”的尖端领域,镜片的表面轮廓精度要求达到惊人的1-2纳米!

会议上,闻景意气风发地展示着他团队设计的技术路线:引进荷兰最顶级的离子束抛光机,建立恒温恒湿的超净车间,再配合他编写的复杂算法模型进行控制。

整个方案听起来高大上,但预算也高得吓人,而且成功率还不敢保证。

“闻博士,这个方案太烧钱了,而且设备引进周期很长,我们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一个副总皱着眉头问。

闻景推了推金丝眼镜,自信满满地说:“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方案,除此之外,别无他法。难道……我们还能用手工把它磨出来不成?”

说到最后,他意有所指地瞥了角落里的姜国柱一眼,引得他团队的几个成员一阵窃笑。

谁知,一直沉默的姜国柱,却在这时缓缓开口了。

“手工,为什么不能?”

一句话,让全场雅雀无声。

所有人都像看疯子一样看着他。

用手磨出纳米级的镜片?这老头是修机器修出幻觉了吧?纳米是什么概念?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几万分之一!

闻景先是一愣,随即狂笑起来:“哈哈哈哈!姜师傅,我没听错吧?您说要用手磨?您知道1-2纳米是什么概念吗?您这是在开国际玩笑!”

姜国柱的表情却异常严肃:“我没开玩笑。只要材料合适,工具趁手,人手的感知极限,有时候比机器更可靠。”

“好!好!好!”闻景怒极反笑,他觉得彻底解决这个老东西的机会来了。

他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对着会议室里所有高管,包括视频连线中的集团董事长,高声说道:

“既然姜师傅这么有信心,我提议,我们兵分两路!我带领我的团队,按照原定方案推进。同时,也请公司给姜师傅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让他用他的‘神手’去打磨镜片!”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无比阴狠和轻蔑。

“我在这里立个军令状!如果姜师傅能用手工打磨出合格的镜片,我闻景,不仅当众辞职,从此退出科研界,我还会绕着集团总部大楼,爬一圈!”

这番话,掷地有声,充满了决绝和羞辱的意味。

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这已经不是技术路线之争了,这是赤裸裸的赌上职业生涯和尊严的决斗!

高管们面面相觑,都觉得闻景有些小题大做,但又觉得姜国柱的想法确实是天方夜谭。

就在气氛尴尬到极点时,视频画面中,那位极少发言的集团董事长萧北城,突然开口了。

“我同意闻博士的提议。”

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这个项目,就由你们两组同时进行。谁先拿出合格的产品,集团重奖!”

会议结束,整个研发中心都炸开了锅。

“姜师傅这次是真栽了,跟斯坦福博士叫板,这不是自取其辱吗?”

“就是,手工磨纳米镜片,牛顿的棺材板都压不住了!”

“闻博士这招太狠了,这是要把姜师傅往死里逼啊!”

面对漫天的流言蜚语,姜国柱恍若未闻。他只是向公司要了一间最安静的地下实验室,以及几块最顶级的石英玻璃胚料。

然后,他把自己关了进去。

与此同时,集团董事长萧北城的办公室里。

“董事长,您为什么会同意这么荒唐的赌局?这要是传出去,我们未来集团岂不成了业界的笑话?”秘书不解地问。

萧北城没有回答,他只是静静地看着桌上的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和年轻时的自己。

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像是对自己说,又像是在回答秘书的疑问。

“因为,我好像……见到了一位故人。”

几天前,萧北城在巡视研发中心时,偶然路过姜国柱的工作台。

他本来没太在意,可当他的目光扫过那套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旧工具时,他整个人如遭雷击,瞬间定在了原地。

那套工具,他太熟悉了!

那把手锉的刀柄,是用罕见的金丝楠木制成的,上面还刻着一个极小的“辰”字。那个自制的深度规,是用二战时期德国潜艇的压力舱钢板改造的……

每一件,都和他记忆深处的某个形象重合。

这些工具,全天下只有一套!

那是他的恩师,被誉为“龙芯之父”的陈振邦院士,亲手打造,并赠予他最得意的关门弟子的信物!

当年,陈老常常扼腕叹息,说自己那个天赋最高的弟子,痴迷于最纯粹的手工技艺,不愿进入体制,最终在时代浪潮中不知所踪,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萧北城万万没有想到,时隔二十多年,他竟然会在这里,以这种方式,再次见到这套传说中的工具,见到这位师门里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小师叔”!

他不动声色地让人去查了姜国柱的全部档案。当他看到“师从陈振邦”那短短一行字时,他便明白了一切。

那场乌龙调任,或许不是偶然,而是冥冥之中的天意!

所以,在那场会议上,他才会力排众议,支持姜国柱。他想看看,这位传说中的师叔,究竟能否创造奇迹。

地下实验室里,时间仿佛静止了。

姜国柱面前,是一台由他亲手改造的简易研磨机。没有复杂的数控系统,只有一个控制转速的旋钮。

他穿着白色的防尘服,戴着护目镜,神情肃穆得像是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他没有用任何精密的仪器去测量,他的测量工具,就是他的手指。

他将一种用十几种特殊材料调配而成的研磨膏,均匀地涂抹在镜片胚料上,然后将指尖轻轻搭在高速旋转的镜片边缘。

他的眼睛微闭,所有的心神都集中在了指尖那细微到极致的触感上。

高一点,还是低一点?是凹陷,还是凸起?曲率变化是陡峭,还是平缓?

在普通人感觉中光滑如镜的表面,在他的指尖下,却如同起伏的山峦,每一丝一毫的瑕疵都无所遁形。

他的手,时而如蜻蜓点水,时而如重锤落下,不断地调整着研磨的力度和角度。

这已经超越了技术的范畴,近乎于“道”。

这期间,闻景来看过他一次。

当看到姜国柱那“原始”得可笑的工作方式时,闻景脸上轻蔑的笑容再也无法掩饰。

“姜师傅,您这真是……返璞归真啊。”他摇着头,像是在参观某个民俗手工艺品作坊,“我的离子束抛光机已经完成了第一轮粗加工,精度进入了50纳米。您这……还在用手摸呢?”

姜国柱没有理他,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闻景自讨了个没趣,冷哼一声,转身离去。在他看来,这场对决,他已经赢了。

一个月后,决定公司命运的“卡脖子”技术攻关成果发布会,在集团总部最大的报告厅举行。

媒体记者、行业专家、投资机构,甚至还有几位主管工业的领导,都悉数到场。

发布会的主角,是闻景。

他穿着笔挺的西装,站在聚光灯下,意气风发。他身后的巨大屏幕上,播放着他团队夜以继日工作的画面,离子束抛光机闪烁着蓝色的幽光,充满了未来科技感。

“经过我们团队一个多月的努力,我们成功研制出了第一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球面反射镜!”闻景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全场,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台下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虽然,它的最终精度停留在了5纳米,离我们目标的1-2纳米还有一点差距,但这已经是国内最好,世界一流的水平!它标志着,我们在光刻机领域,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掌声更加热烈了。

可就在这时,闻景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

“当然,我们公司在技术探索上,一直秉持着‘百花齐放’的原则。除了我们这条主流技术路线,还有一位老师傅,试图用最‘传统’、最‘朴素’的方式,来挑战这个世界级的难题。”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让所有人的好奇心都提到了顶点。

“有请我们的‘首席技术顾问’,姜国柱,姜师傅!让他也来展示一下他‘手工作坊’的成果吧!”

唰!

所有的聚光灯和摄像机,瞬间转向了报告厅的角落。

姜国柱就坐在那里,穿着他那身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与周围西装革履的环境格格不入。他手里,捧着一个朴实无华的木盒子。

在闻景刻意安排的羞辱剧本中,他就像一个跳梁小丑,被硬生生推到了舞台中央。

记者们的镜头毫不客气地对准了他,闪光灯亮成一片。台下的观众们窃窃私语,眼神里充满了戏谑和嘲弄。

“什么情况?手工打磨纳米镜片?我没听错吧?”

“未来集团是在搞笑吗?这么重大的发布会,搞这种噱头?”

“这老头是谁啊?看他那样,像是刚从车间赶过来的。”

姜国柱的脸在灯光下显得有些苍白,他一辈子没见过这种阵仗,攥着木盒的手,指节都有些发白。

闻景看着他窘迫的样子,心中畅快到了极点。他就是要当着所有人的面,把这个老东西的尊严,彻底踩在脚下!

“姜师傅,别紧张嘛。”闻景假惺惺地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把您的‘宝贝’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啊。就算失败了也没关系,重在参与嘛,我们都能理解的。”

就在这时,一个惊人的消息突然通过现场的大屏幕插播了进来。

“最新消息,由于M国宣布对我国实行新一轮技术封锁,包括离子束抛光机在内的所有超精密设备及耗材,将对我国无限期禁运!”

轰!

全场哗然!

这意味着,闻景的技术路线,被从源头上彻底掐死了!就算他这次成功了,以后也再也造不出第二块!

未来集团的股价,在屏幕的角落里,应声跳水,以一个恐怖的角度,直线下坠!

绝境!这是真正的绝境!

闻景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变得比哭还难看。他刚刚还在吹嘘的“历史性一步”,转眼就成了绝唱。

整个报告厅乱成一团,所有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绝望和惊慌。

“完了……全完了……”

“卡脖子,这次是真被卡死了……”

就在这末日般的氛围中,一个沉稳有力的声音,突然响彻全场。

“谁说我们完了?”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集团董事长萧北城,不知何时已经走上了主席台。他面色凝重,但眼神里却燃烧着一股不屈的火焰。

他走到舞台中央,从失魂落魄的闻景身边走过,径直来到了姜国柱面前。

在全场数百人震惊的注视下,这位身价千亿的董事长,对着一身油污的姜国柱,深深地鞠了一躬。

“小师叔,接下来,看您的了。”

小……小师叔?!

这两个字,如同两颗核弹,在所有人的脑海里炸开!

闻景更是如遭雷击,整个人都傻了。董事长……管这个老钳工叫……师叔?

“别这么叫我,我担当不起。”姜国柱摇了摇头,他缓缓打开了手中的木盒。

盒子里面,静静地躺着一块镜片。

它看起来平平无奇,没有闻景那块镜片绚丽的镀膜,只是散发着石英玻璃最纯粹、最通透的光泽。

“请把它放到最高精度的检测仪上。”萧北城对工作人员命令道。

当那块手工打磨的镜片被放上检测台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闻景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大屏幕,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检测开始!

大屏幕上,代表镜片表面轮廓误差的数据,开始疯狂跳动。

10纳米……

5纳米!已经追平了闻景的记录!

3纳米……

2纳米!达到了项目的预定目标!

台下已经响起了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这已经是世界顶级的水平了!

可数据,还在往下掉!

1.5纳米……

1.0纳米……

0.5纳米……

最后,数据稳定在了一个让整个物理学界都要为之颤抖的数字上——

0.08纳米!

比德国标准,高了整整两个数量级!

这已经不是工业品,这是人类手工所能达到的极限!是艺术品!是奇迹!

静。

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这个数字震得失去了思考能力,大脑一片空白。

几秒钟后,山呼海啸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几乎要掀翻整个报告厅的屋顶!

“天呐!我们成功了!我们真的成功了!”

“0.08纳米!我们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姜师傅!不!姜神!”

闻景瘫软在地,面如死灰。他看着那个匪夷所思的数字,感觉自己的世界观被彻底粉碎。他输了,输得体无完肤,输得像个笑话。

萧北城走上台,拿过话筒,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现在,我向大家隆重介绍一下这位创造了奇迹的大国工匠——姜国柱先生!”

“他,就是我国‘龙芯之父’陈振邦院士,最神秘、也是最得意的关门弟子!”

“三十年来,他隐于市井,于毫厘之间追求极致,于平凡之中铸就不凡!他用一双手,捍卫了我们中国工匠的尊严!”

掌声雷动!

萧北城话锋一转,目光冷冽地射向地上的闻景。

“同时,我也要向大家公布一件事。在我们攻克技术难关的时候,总有一些人,不仅不帮忙,还在背后捅刀子,窃取功劳,打压排挤真正的功臣!”

他一挥手,身后的大屏幕上,开始播放一段段监控录像。

画面中,闻景偷偷潜入姜国柱的实验室,窃取他的研磨膏配方;在会议上,将姜国柱的改良方案据为己有;甚至,在姜国柱的润滑油里做手脚……

一桩桩,一件件,铁证如山!

“闻景,你身为项目负责人,学术造假,打压同事,甚至涉嫌商业间谍行为。你,还有什么话好说?”

闻景在聚光灯下,在无数鄙夷和愤怒的目光中,彻底崩溃了。他所有的骄傲、所有的光环,在这一刻,被剥得干干净净,只剩下最丑陋的内里。

故事的结局,早已注定。

闻景因学术不端和窃取商业机密罪,被集团开除,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他当初的誓言,以一种更具讽刺意味的方式实现了。

而姜国柱,一夜之间,从一个即将被淘汰的老钳工,成为了整个科技界炙手可热的泰山北斗。

未来集团正式下达任命,姜国柱出任集团首席技术官(CTO),并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国柱工匠实验室”,专门攻克国家最顶尖的“卡脖子”技术。

消息传回红星机械厂,那个曾经把他当垃圾一样扫地出门的年轻厂长赵光明,在办公室里坐立不安了整整一天,最后,提着厚礼,哆哆嗦嗦地跑到集团总部大楼下,却连门都进不去。

那些曾经躲着姜国柱的徒弟们,纷纷托人带话,说想回来继续跟着师傅学手艺,哪怕只是端茶倒水。

面对这一切,姜国柱只是平静地笑了笑。

他依旧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站在崭新明亮的“国柱实验室”里。周围,是一群眼神里充满了崇拜和渴望的年轻工程师。

他拿起工作台上那把跟了他三十年的老锉刀,轻轻抚摸着温润的刀柄,对他们说出了第一堂课的内容:

“技术,没有新旧之分,只有高下之别。真正的工匠,是能把你们的脑子,装进你们的手里。”

窗外,阳光正好。一个新的时代,正在这双手下,缓缓开启。

来源:草原星河迷恋观星的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