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小华:宫颈癌死亡率仍较高 晚期患者亟需新型治疗方案

摘要:宫颈癌是妇科癌症中的一大杀手,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妇科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一位,新发病例约15万例,死亡病例约5.6万例。

宫颈癌是妇科癌症中的一大杀手,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妇科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一位,新发病例约15万例,死亡病例约5.6万例。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吴小华教授介绍,宫颈癌病因明确,主要由高危HPV持续感染引起,并会经历癌前期病变、宫颈上皮瘤变,最终发展为癌症。因此,宫颈癌具有三级预防措施: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即接种疫苗;二级预防为早期筛查,有利于发现癌前病变,但目前我国仅有20%左右的35岁左右妇女接受了机会性筛查;三级预防为规范性治疗,通过规范化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吴小华教授(专家供图)

尽管宫颈癌的防治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中国患者的死亡率仍然较高。吴小华教授表示,即使实现95%的15岁人群接种疫苗、70%的35岁妇女接受普查以及90%的宫颈癌患者得到规范性治疗,宫颈癌的防治之路仍然漫长。

据悉,高达15%的宫颈癌成人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早期宫颈癌患者通常预后良好。对于局晚期宫颈癌,推荐以顺铂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作为标准治疗。然而,接受标准放化疗治疗的局晚期宫颈癌患者中约有30%-50%在5年内出现进展或复发。

吴小华教授认为,目前,复发及转移性宫颈癌的二线治疗仍然存在巨大未被满足的需求,无标准治疗手段,治疗手段有限,患者预后不佳,严重影响其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为部分晚期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2021年,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了“港澳药械通”政策试点,打通了国际先进创新药械快速进入临床应用的通道,为居民在大湾区用药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12月15日,在“港澳药械通”政策的支持下,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的ADC药物TIVDAK®(维替索妥尤单抗)在大湾区正式应用启动。患者可以在进口使用急需港澳药械的指定医疗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先行使用维替索妥尤单抗,用于治疗化疗期间或化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成人患者。

“很高兴宫颈癌领域终于迎来了首个抗体偶联药物(ADC)。”吴小华教授介绍说,ADC被称为“魔法子弹”,是一种开创性的肿瘤治疗手段,将化疗药物直接输送到实体肿瘤。innovaTV 301的研究数据显示出维替索妥尤单抗在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其中包括对亚洲人群的潜在获益。此外,由于维替索妥尤单抗的特殊药理机制,其后续有望作为复发或移性宫颈癌二线治疗新标准治疗方案。

吴小华教授强调,新的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注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他也呼吁广大女性应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来源:环球网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