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世宗即位后常服用丹药,其突然暴崩后清高宗所作所为则欲盖弥彰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1 03:16 3

摘要:不过,在位十三年这个“年数”,在历朝历代的皇帝里面,也不能说短。关键在于,刚当了十三载皇帝,五十八岁也尚属强壮之年,怎么雍正皇帝就突然“龙驭上宾”了呢。

雍正皇帝四十五岁即位,五十八岁驾崩,在位十三年。夹在他的父皇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和儿子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之间,相比之下,十三年在位时间确实不算长。

不过,在位十三年这个“年数”,在历朝历代的皇帝里面,也不能说短。关键在于,刚当了十三载皇帝,五十八岁也尚属强壮之年,怎么雍正皇帝就突然“龙驭上宾”了呢。

说他不喜运动,过于劳累云云,可能都对。但最要害的,是雍正皇帝突然暴崩。

《世宗宪皇帝实录》载,雍正十三年(1725年)八月二十一日,龙体欠安,但雍正皇帝仍照常处理政务。八月二十二日,皇子宝亲王弘历及和亲王弘昼朝夕侍侧。

张廷玉记载,这一天,他仍然协助处理政务。这晚戌时后,也就是晚七点后,雍正皇帝病情急转直下,及近大渐。于是,召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至寝宫前,鄂尔泰和张廷玉捧接雍正皇帝御书密旨,宣诏皇四子宝亲王弘历为皇太子,即皇帝位。八月二十三日没出子时,也就是没到凌晨一点,雍正皇帝驾崩。

袁枚曾与鄂尔泰有过接触,他为鄂尔泰撰写了《行略》。其载,雍正皇帝驾崩于二十三日夜。且《世宗宪皇帝实录》由张廷玉总撰,并经乾隆皇帝亲自过目,其所载当无讹误。

爱新觉罗・胤禛

但是,作为官方文件的《世宗宪皇帝实录》和《雍正朝起居注册》,对雍正皇帝驾崩均语焉不详。

张廷玉私人日记里却对此过程记下了“惊骇欲绝”四个字。尽管没有更多披露,但雍正皇帝显然不是生病后的正常驾崩。

另,张廷玉在《澄怀主人自订年谱》中还说,当雍正皇帝驾崩时,准备按照康熙皇帝之制,恭请大行皇帝回宫,“八月二十日圣躬偶尔违和,犹听政如常。廷玉每日进见,未尝有间。二十二日漏将二鼓,方就寝,忽闻宣召甚急,疾起整衣,趋至圆明园,内侍三四辈待于园之西南门,引至寝宫,始知上疾大渐,惊骇欲绝,庄亲王、果亲王,大学士鄂尔泰,公、丰盛额、讷亲,内大臣海望先后至,同到御榻前请安,出候于阶下。太医进药无效,至二十三日子时,龙驭上宾矣。今上哀号仆地,廷玉等五内迸裂,恸哭失声。廷玉与鄂尔泰告二王诸大臣曰:‘大行皇帝因传位大事,亲书密旨,曾示我二人,外出无有知者。此旨收藏宫中,应急请出,以正大统。’王大臣曰:‘然。’因告总管太监,总管曰:‘大行皇帝未曾谕及我辈,不知密旨之所在。’廷玉曰:‘大行皇帝当日密封之件,谅亦无多,外用黄纸固封,背后写一“封”字者,即是此旨。’少顷,总管捧出黄封一函。启视之,则朱笔亲书传位今上之密旨也。王大臣同捧至今上前,廷玉于灯下宣读。上伏地大恸良久。王大臣等叩头,敦劝再三,上始载拜受命。此旨,雍正八年九月曾密示廷玉,雍正十年正月又密示鄂尔泰、廷玉二人,比时圣谕曰:‘汝二人外,再无一人知之。’少顷,上令内侍传谕曰:‘遵皇考遗旨,令庄亲王、果亲王、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辅政。’廷玉等痛哭受命。遵照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之例,敬备黄舆,恭请大行皇帝还宫。上前导以行,廷臣随侍左右,仓卒中得官厩驽马乘之,几至蹶踣。上于路哭不停声。至隆宗门跪接,亲扶黄舆而入,安奉大行皇帝于乾清宫,至申时大敛。”这是说,当时一片慌乱,竟然连一匹可用的好马都找不到,也可见宫中对雍正皇帝驾崩,极其措手不及。

看来,雍正皇帝暴崩应是史实。于是,十三年的雍正王朝也就戛然而止了。

雍正皇帝崩于丹药(汞)中毒的可能性最大。

雍正七年(1729年)冬,雍正皇帝不豫,无法入睡。到了雍正八年(1730年),病情更加严重。他对鄂尔泰说,有可能是他获罪于天地神明、有负皇考大恩。

当年四月,雍正皇帝给亲近大臣下密旨,为其寻访道士。后来,李卫为雍正皇帝找来一个河南道士,人称“贾神仙”。雍正皇帝先是感觉贾道士的治疗很有效,但一个月后,突然说他“以妖妄之技,施于朕前”,把贾道士腰斩了。

爱新觉罗・胤禛

清宫档案证实,雍正皇帝至少从雍正六年(1728年)开始,就亲自动手炼丹,不仅自己服用,还赏给田文镜、鄂尔泰等亲信之臣。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皇帝的病逐渐好转后,不仅开始注重养生,而且着迷般追求长生不老之道。

雍正皇帝养过不少道士。四川巡抚宪德密奏有一个叫龚伦的近百老人行走如飞,还耄耋之年得子。雍正皇帝命宪德不要声张,秘密将这个龚伦送入宫中。

还有一件很说明问题的事情。雍正皇帝于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1735年10月8日)驾崩。二十五日,还未举行登基大典的乾隆皇帝就发布两道谕旨,“谕内监等。尔等敬听朕旨。皇考大事。朕五内崩摧。所仰恃者、惟皇太后。着传谕侍奉太监女子、及内外一切太监等、各处执事之人。尽心尽力侍奉。务要皇太后宽心。此即尔等出力之处。凡国家政事。关系重大。不许闻风妄行传说。恐皇太后闻之心烦。皇太后仁慈。抚爱朕躬。圣心切至。凡有所知。母子之间、岂有不告之理。但朕与诸王大臣所办政务。外人何由而知。其应奏闻母后者、早已奏闻矣。宫禁之中。凡有外言。不过太监等、得之市井传闻。多有舛误。设或妄传至皇太后前、向朕说知其事。如合皇考之心、朕自然遵行。若少有违。关系甚钜。重劳皇太后圣心。于事无益。尔等严行传谕。嗣后凡外间闲话。无故向内廷传说者。即为背法之人。终难逃朕之觉察。或查出、或犯出、定行正法。陈福、张保、系派出侍奉皇太后之人。乃其专责。并令知之。”同一天乾隆皇帝的又一道谕旨:“命都统莽鹄立传谕。曰、皇考万几余暇。闻外间有炉火修炼之说。圣心深知其非。聊欲试观其术。以为游戏消间之具。因将张太虚、王定乾等数人。置于西苑空闲之地。圣心视之。如俳优人等耳。未曾听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药。且深知其为市井无赖之徒。最好造言生事。皇考向朕与和亲王面谕者屡矣。今朕将伊等驱出、各回本籍。令莽鹄立传旨宣谕。伊等平时不安本分。狂妄乖张。惑世欺民。有干法纪。久为皇考之所洞鉴。兹从宽驱逐。乃再造之恩。若伊等因内廷行走数年。捏称在大行皇帝御前一言一字。以及在外招摇煽惑。断无不败露之理。一经访闻。定严行拏究、立即正法。决不宽贷。”

爱新觉罗・弘历‍

父皇驾崩第三天,丧事还没办完,乾隆皇帝就下了这两道谕旨,第一道意在严禁宫中人等传谣。第二道就让人怀疑了。

雍正皇帝把张太虚、王定乾等数人置于西苑空闲之地数年,肯定是让他们炼丹供自己服用的,既然乾隆皇帝认为雍正皇帝“未曾听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药。”为何着急驱逐他们出宫,并严重警告出宫后不得泄露在宫中听到、看到雍正皇帝的“一言一字”,否则“严行拏究、立即正法。决不宽贷。”

这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了,越描越黑。乾隆皇帝谕旨所对太监和道士严禁的传播的,或许恰好是雍正皇帝暴崩的真实原因。乾隆皇帝意在为父皇遮丑,不愿雍正皇帝服丹药之事泄露。反而佐证了雍正皇帝长期吃丹药。据说张廷玉的私人记载,当时看到雍正皇帝“七窍流血。”这也符合丹毒爆发而崩的症状。

来源:老勇历史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