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馆藏珍品中,两页纵仅24.9厘米的纸本小楷,静静诉说着明代书法大家文徵明的晚年笔墨传奇。这便是文徵明分别于61岁、86岁所书的《前后赤壁赋》,虽幅面小巧,却字字珠玑,堪称其小楷艺术的巅峰之作。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馆藏珍品中,两页纵仅24.9厘米的纸本小楷,静静诉说着明代书法大家文徵明的晚年笔墨传奇。这便是文徵明分别于61岁、86岁所书的《前后赤壁赋》,虽幅面小巧,却字字珠玑,堪称其小楷艺术的巅峰之作。
文徵明书《赤壁赋》时,正值嘉靖庚寅年(1530年)六月,时年61岁。款识中“连日暑毒,慵近笔砚”的记述,似为其挥毫前的慵懒写照,然落笔却全无懈怠。笔下小楷取法王羲之《黄庭经》与钟繇《乐毅论》,结体方整中透着温纯古意,横画如刀削般劲挺,竖笔似劲松般挺拔,撇捺舒展如羽翼,每一笔都精雕细琢,却又不见刻意雕琢之痕。“徵”“明”连珠朱文印钤于文末,与清劲笔墨相映成趣,尽显中年书家的遒劲秀拔。
时隔二十五年,嘉靖甲寅年(1554年)二月,86岁的文徵明重书《后赤壁赋》。此时的他已近鲐背之年,款识中“前赋余庚寅岁书,距今甲寅二十有五年矣”的感慨,道尽岁月沧桑。相较于前赋,后赋笔墨更显瘦劲苍老,笔画间多了几分枯涩之意,却无半分衰败之气。横画起笔略顿,收笔轻提,竖笔中段稍细,似老松枯藤,却暗含筋骨;结体更趋紧凑,字字如老骥伏枥,虽身形瘦劲,却力道沉雄。“徵明”“停云”两方白文印沉稳厚重,为作品增添了几分古朴气息。
两页赋作上钤有的“香生眼福”“张吉熊”等九方鉴藏印,见证了它们流传千年的历程。文徵明以小楷书写《前后赤壁赋》,不仅是对苏轼文学名篇的致敬,更是对自身书法功力的极致展现。史载其九十岁尚能书蝇头小楷,观此二赋便知所言非虚。前赋如盛年君子,意气风发;后赋似老者凭栏,沉稳刚毅。二十五年的时光,在笔墨间沉淀为独特的艺术风格,也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位书法大师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这两页纸本小楷,虽尺寸不大,却承载着文徵明一生的书法修为。它不仅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瑰宝,更是后人研习小楷、感悟书法与岁月交融之美的绝佳范本。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