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央八与腾讯视频同步播出的《归队》,似乎一两句话就可以完全概括整个故事。1938年的秋天,一小队抗联战士在混战中失散,他们彼此约定,谁能突出重围,就去松林镇附近的八棵松刻下记号。但出人意料的是,剧集跳出了抗战剧的传统印象,把这个故事讲出了更鲜活的味道:两分江湖
在央八与腾讯视频同步播出的《归队》,似乎一两句话就可以完全概括整个故事。1938年的秋天,一小队抗联战士在混战中失散,他们彼此约定,谁能突出重围,就去松林镇附近的八棵松刻下记号。但出人意料的是,剧集跳出了抗战剧的传统印象,把这个故事讲出了更鲜活的味道:两分江湖传奇,三分凶险残酷,还有五分细腻的人物群像。
江湖传奇,源于剧集对1930年代东北生活的真实还原。无论是宛如迷宫的深山老林,还是被侵略者占领的冷僻城镇,都有不同的势力暗流涌动。有人固守传统、在深山里“靠山吃山”,翻山越岭寻访名贵的野山参;有人借“淘金”之名,人为制造矿难以冒领抚恤金;有人在鱼龙混杂的小镇开酒馆,八面玲珑飒爽英姿……形形色色的人物陆续登场,既为战士们的归队之旅增加了变数,也让观众近距离感知到,当年东北的白山黑土上,人们究竟如何活着。
凶险残酷,不仅仅是敌人的围剿,还有与极端环境的斗争。无论是开篇“老山东”在积雪中扒拉动物粪便、寻找食物残渣的戏份,还是福庆拔了随处生长的婆婆丁(蒲公英)就往嘴里塞的片段——种种今天观众无法想象、难以置信的细节,恰恰还原出了当年抗联战士所处的极限环境:即便饥寒交迫,也要以血肉之躯闯出一条路。
至于人物群像,看似常规,仍有大胆突破。六位战士的归队路,在编剧巧妙布局下不断“变换队形”:有时是排长老山东和青年战士田小贵的“采参历险记”,有时他们又闯入了卫生员兰花儿与土匪小白马的故事中;前脚好搭档高云虎和福庆双双被拐进了淘金队,后脚高云虎就惨遭暗算,开启了自己的“松林镇副本”。这些不同的线索自在生长,又串联出新的人物、新的故事,让一个个普通的小人物在不同的境地反复面临选择:就这样停下可以吗?到底要不要归队战斗下去?
更值得一提的事,《归队》写“奇人”也有一绝:敬畏自然却最终为“参王”丧命的“老把头”,假装要告发抗联、实际有勇有谋的抗日好汉老驴子,有情有义的酒馆老板娘大阔枝……在他们的对照之下,观众更能看到人们因时、因势、因地选择的不同活法,也更理解了战士们作为普通人,是如何坚定地在平凡中成为英雄。
作为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指导剧目,《归队》交出了份有分量的答卷:以真实的极限求生抹去了抗战剧的刻板印象,用自然的生活气息点亮了英雄的平凡本色。那些在冰天雪地挣扎的生存细节、在分合聚散中不渝的信念,终究让“归队”不只是战士的重逢,也成为观众与那段峥嵘岁月的精神共鸣。
来源:周到客户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