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敕藏御服碑》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1 09:06 1

摘要:大元敕藏御服之碑,正奉大夫中書參知政事臣趙世延奉敕撰。集賢學士資德大夫臣趙孟頫奉敕書。翰林學士承旨光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平章政事,秦國公臣李孟奉敕篆額。皇元德肖上天,太祖聖武

大元敕藏御服之碑,正奉大夫中書參知政事臣趙世延奉敕撰。集賢學士資德大夫臣趙孟頫奉敕書。翰林學士承旨光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平章政事,秦國公臣李孟奉敕篆額。皇元德肖上天,太祖聖武

皇帝握符龍朔,闢宇垂統,歷太、定二宗,至憲宗御極,世祖以太弟之親撫臨方夏,分地關輔,淵龍於六盤之三年,政教聿修於內,六師戡夷於外。逮入繼大統,定鼎幽燕,塢夷瘴海,窮髮竺幹,莫不大覲琛貢,若運肘足以達腹以,故爲治益隆,然其冊廟勝恢鴻業,實

事輔道體仁文粹開玄真人臣德彧欽承歡趨合羽,襡肅壇墠,儼恪祝釐,對揚天休。適久不雨,昧爽竣事,玄雲砰霆,甘澤周霈,動植懌茂,人心感和。使者歸福於上,臣德彧祗構龕殿仿像,宸居如覲,清光肅穆,南鄉寅奉御服而寶滕之。歲丁未,成廟賓天,又七祀,延

祐改元,臣德彧進神仙演道大宗師,嗣教長春,請於太保領集賢院事臣國樞、集賢大學士臣邦寧以頌述之辭。上聞,命臣世延執筆以紀,集賢學士臣孟頫書之,平章政事臣孟篆額。臣世延承命,悚悸不得,以綦陋辭,謹敘陳顛末,庸侈丕顯丕,承之謨烈,因言天

人交際若影響也。夫御羣化者天也,子兆民者君也,宰萬事者理也。君者所以承天御羣化,理者君所繇執以爲治者也。天理無(二)致,人心之所同,得徵乎人,以驗於天,順乎理,斯得天矣。故曰天人之際,感與應而已矣。匹夫且不違,而況君國子民巍然立極者乎。

精神,念慮思肇造之艱,懍嗣服而無逸,不追八駿而神遊,於先帝淵潛湯沐之地,茲非孝弟之至通於神明者乎。休徵既苻,發自天衷,爰授御服,藏諸名山,以示天下後世。不省方而觀民設教之化寓,不封禪而增高益厚之禮備,方之橋山弓劍亭亭云云遠矣。茲

洪惟先朝深龐之澤,覆露生養,統元引年,至大德間,幾五十年,重離迭耀,萬邦歡康,雨晹罔愆,禎嘉仍畣(古同“答”)。當時天子端拱於上,顓其非光於四海無所不通者乎。方今聖天子以仁孝治天下,光嶽昭寧,萬類茲遂,然猶宵旰寅畏,鑑於烈祖成訓,新文明以飾太平之

盛,蓋將揚耿光播休懿以示悠久,茲非繼志述事繹隆聖緒於無疆者乎。古稱雍積高爲神明之隩,重陽仙翁濬全真之源,濫觴甘河,旁魄衍溢,六傳至開玄,會衆流而導其歸壹,以虛誠自持。在嗣教之秋,蒙被非常之寵,數炳蔚乎茲山茲宮,亦豈非寂感之妙能

致之者乎。繼治清虛無爲者,盍思夫兵車租庸不徵力於縣官,而又崇尚若是,其顯其隆,抑修而玄默之道,將由希微凝寂,鞠躬揭虔,效華封人,祝皇祚於億萬維年,庶乎合於天保之詩矣。臣世延謹拜手稽首而獻頌曰:於鑠皇元,允集大命,篤啓世祖,丕乘景運。

於時淵龍,於秦之中,於以肇師,載纘武功。奕世重光,踐修惟人,逮我成廟,克承克繼。明明夢寐,遠幸於茲,俾藏御服,以永時思。至元之政,化薄海外,施於大德,制而不宰。禮備而舉,樂和以修,天降其祉,神薦其體。精誠潛孚,三五協治,匪曰盈成,孝思攸致。維今天子

繇關輔發之。列聖承承,宜茲致孝思而無斁也。至元倉龍甲午,成宗踐祚,恪繩祖武,協羹牆之思,兢業萬幾,期底至治。大德癸卯春仲初夕,恍然夢遊於金闕之庭,蹕者曰:是爲岐郊之終南也。既旦,諏諸左右,審諦臨幸,則爲終南重陽萬壽宮。昔嘗隸鳳鳴,廷臣齎

諮,鹹以爲吾君追孝先帝,積誠所繇致。翼日,敕尚衣出嘗所御服一襲,遣集賢大學士臣獻可、近侍臣把海等,馹置於是宮。其綱教懿恭淵仁,寰寓時雍,爲元之春。猶爲翼翼,茂闡祖訓,迄貞厥苻,以贊攸應。穆穆祖宗,陟方帝庭,何以侑之,廣張鈞天。河山百二,麾斥

指顧,風馬雲軿,翩其來下。終南琳宇,若宸扆存,譬朝委裘,百靈駿奔。鼓鍾萬年,帝力是恃,播之頌詩,永詔來世。延祐二年三月三日

元延祐二年(1315年)刻立。原散落在祖庵镇北郊田野,1962年移竖于重阳宫后院(今碑厅)。此碑螭首龟座,通高523厘米(其中首高140厘米、座高40厘米)、宽138厘米、厚35厘米。圭额篆书“大元敕藏御服之碑”2行8字。碑文楷书34行,满行81字,记成宗感异梦而赐御服于孙真人之事。赵世延撰文,赵孟頫书丹,李孟篆额。赵孟頫为元代著名书法家,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此碑为其青年时期的作品,书法秀媚爽朗。

在中国书法艺术的璀璨星河中,赵孟頫无疑是一颗耀眼的巨星,而他与《敕藏御服碑》的故事,更是一段值得深入探寻的艺术佳话。

赵孟頫——书法巨匠的传奇人生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他生活于宋末元初这一风云变幻的历史时期。其出身于宋朝宗室,自幼便展现出极高的文学与艺术天赋。少年时期的赵孟頫勤奋好学,沉浸于经史子集的浩瀚书海之中,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他日后的书法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书法领域,赵孟頫堪称一位集大成者。他广泛汲取前人书法的精华,对晋唐诸家的书法风格进行了深入研究和临摹。从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飘逸洒脱的行书,到颜真卿、柳公权端庄大气的楷书,他都能做到心领神会,并将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于自己的创作之中。

赵孟頫的书法风格独具特色,以“赵体”著称于世。其字体圆润清秀,笔画婉转流畅,结构严谨端庄,既有晋人的潇洒神韵,又有唐人的法度规范。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书法爱好者纷纷以赵孟頫的作品为范本进行学习和临摹,使得“赵体”书法得以广泛流传。

《敕藏御服碑》——艺术瑰宝的前世今生

《敕藏御服碑》全称《大元敕藏御服之碑》,它矗立在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宗圣宫西侧。此碑建于元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由赵孟頫奉敕书写。

碑的内容主要记载了元仁宗向终南山楼观台的道士大真人尹志平、大宗师李志柔“敕藏御服”的经过以及对他们的赞誉之词。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敕藏御服碑》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它反映了元朝时期统治者对道教的尊崇和扶持,为研究元朝的宗教政策、政治局势以及社会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而言,《敕藏御服碑》是赵孟頫楷书的经典之作。碑文字体工整秀丽,笔画粗细均匀,线条富有弹性,犹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在结构上,每个字都严谨规范,疏密得当,给人一种端庄稳重、和谐统一的美感。

赵孟頫在书写《敕藏御服碑》时,笔法精湛娴熟。他运用中锋运笔,使得笔画圆润饱满,富有立体感。起笔处往往藏锋不露,含蓄蕴藉;行笔过程中,笔力沉着稳健,富有节奏感;收笔时则干净利落,恰到好处。例如,碑中的“敕”“藏”“御”等字,笔画的转折处处理得十分精妙,既体现了书法的力度,又不失灵动之美。

许多学者对《敕藏御服碑》给予了高度评价。明代书法家董其昌认为赵孟頫的书法“因熟而俗”,但对于《敕藏御服碑》这样的作品,他也不得不承认其书法技艺的高超和艺术价值的独特。当代书法大家启功先生也对赵孟頫的书法推崇备至,他在研究《敕藏御服碑》时,深入分析了其笔法和结构特点,为后人学习和欣赏这一书法瑰宝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赵孟頫与《敕藏御服碑》的深远影响

赵孟頫书写《敕藏御服碑》这一事件,在书法史和文化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书法传承方面,《敕藏御服碑》成为了后世学习楷书的重要范本之一。无数书法爱好者通过临摹此碑,领悟到了赵孟頫书法的精髓,提高了自己的书法水平。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敕藏御服碑》不仅在国内备受关注,而且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开始了解和欣赏中国书法艺术,《敕藏御服碑》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此外,《敕藏御服碑》也见证了赵孟頫在元朝政治和文化舞台上的重要地位。他作为元朝的官员,通过书法作品传达了统治者的意志和文化理念,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来源:书法爱好者之家一点号

相关推荐